依托信息技术手段 提升劳动教育成效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10期   作者:高文贞
[导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劳动教育不再是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
        高文贞
        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劳动教育不再是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依托信息技术手段的项目式、探究式、启发式的劳动课堂。本文是笔者就如何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升劳动教育成效进行探究、总结的几点经验。
        关键词:信息技术    劳动教育    成效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了“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2020年3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因此,现代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不仅涉及工农业,还涉及商业和服务业等,更增添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创造性劳动内容。我们结合学校的自身发展特点和学生需求,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与劳动教育融合,进行了科学化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改变了劳动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劳动教育的成效,以促进学生最优发展。
        那如何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启发式、项目式、探究式的劳动教育呢?
        一、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有力提升劳动教育成效
(一)翻转课堂“微课程”———为劳动教育助力
        “微课程”具有简短、精炼、重难点突出,且打破时空界限的特点,学生能够实现时时学习、处处研究。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动手技能、创新技能、学习技能等,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特性,利用微课因材施教。课前教师将知识点与操作技巧制作成微课,搭配学习单供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劳动教育过程中基本操作,让学生对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更加了解;课后,教师将微课发送给学生进行延学,完善认知和巩固技能。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微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劳动教育的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具体操作。
(二)3D One 建模软件——为劳动教育添彩
        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动手设计能力是劳动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劳动教育开设了设计制作类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多次体验的目标?教师可以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3D One 建模软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出符合要求、富有个性且具有创意的物品。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工合作,进而填写活动设计单,然后利用3D One建模软件将想法付诸行动,经过不断探究、合作,直至最终作品的完成,最后通过打印设备打印出来。如此不仅能较好地解决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同时学生可以对作品进行多次修正、完善,直至作品打印出来。

将信息技术余劳动教育相结合,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教学中体验成就感,提高劳动教育的成效。
        (三)人工智能编程——为劳动教育增色
        人工智能编程教育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必然产物,具有广阔的前景,它能够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科技含量,学生通过编程更好的设计智能产品。脑力劳动编程教育的融入,使得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现代劳动教育,相较于传统劳动讲课程、缺少动手实践,难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而言,具有易操作,可迁移、时效强,可创新等优点。它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和潜能,展现出了丰富的创造力和观察力,促进劳动认知和习惯培养。[1]我们可以选择学生生活中热门的一些主题,实现多学科知识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垃圾分类,自动驾驶,家政服务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学生劳动意识,有效提升劳动教育教学成效。
        二、应用大数据分析,有效进行劳动教育成效测评
        劳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教育,因此它的测评是多方位,综合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多渠道地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有效测评。现代的可视化监控系统,随时为测评提供多方位的劳动图像数据,手机为其测评提供大量移动及时数据……这些数据成为学生劳动教育成效测评的重要依据。[2]教师可以依据测评数据及时纠正阶段目标和计划,使得活动的开展更有方向,同时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乐趣,在劳动中找到兴趣点,把劳动教育变成终生教育。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时期,为了避免大规模聚集,建瓯市所有学校停课,但为了响应国家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开展了线上教学。课前,通过问卷星制作调查表,收集了解学生们感兴趣的劳动教育主题,然后根据不同年级选择不同劳动教育项目,同时教师录制好微课,学生根据教学微课和学习单进行自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希沃班级优化大师”中的数据分析功能,对学生的行为过程给予及时的激励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后,通过问卷星制作学习效果评价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数据,分析数据, 及时、正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今后劳动教育提供有效的测评和指导,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极大地增强劳动教育的成效。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深层次的研究性、项目式的学习,丰富劳动教育课内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掌握劳动技师与技巧,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感,有效提升劳动教育成效。
        注:本文为2020年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校本化劳动教育的研究”(FJJKXB20-102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魏睿颖.发挥信息技术载体作用,提升学生劳动素养[J].福建基础教育。2020(12):11-13.
        [2]马百里.探讨大数据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问题[J].新课程(中),2019(9):10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