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军 沙西叶
1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1 乌鲁木齐市第十小学
摘要: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但如何实施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作为“Z世代”的高职学生对阅读整本书缺乏较为持久的兴趣和习惯,但却长于使用电脑、手机网络和软件等信息技术,因此将信息技术与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地融合起来将是一个突破口。该文以《红楼梦》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对融合信息技术指导高职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这种教学方式可供高职阶段乃至其他学段语文教师借鉴并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高职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信息技术融合
一、学情分析和设计思路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职学生,这些学生虽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但语文基础知识不牢靠,大都对大块头整本书的《红楼梦》等名著阅读兴趣不高。作为“Z世代”的高职学生,其优点是能够玩转电脑、手机网络和一些软件,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此外,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欠缺,受疫情影响开展线上大学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很难保证,而一边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阅读整本书,一边运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分享展示阅读进度和成效,这样一来,可有效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过程性指导和监督。
(二)设计思路
结合学生能够玩转手机网络和软件等信息技术的优点和阅读名著兴趣不高的劣势,本教学设计思路是:融合信息技术指导高职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通过一些适合的教育教学网络工具和软件,以激发、培养、保持、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为核心,用一个月的时间(含课内16课时),带领学生读完《红楼梦》整本书。
二、教学目标
通过融合信息技术激发高职学生持久地保持对《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兴趣,组织指导学生完整地阅读《红楼梦》整本书,训练学生长篇小说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积累名著阅读方法。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具体完成如下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能够借助注释读通文字,读懂《红楼梦》整本书。
2.学会运用略读与精读、快速浏览和文本细读的方法阅读长篇小说。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3.通过查阅作者生平和成书过程等资料,了解《红楼梦》主要内容、重要人物和基本思想。
4.运用圈阅批注的方法,学会从长篇小说中提取主要信息,提升归纳梳理信息、分析比对信息的能力。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
5.学习运用具体文本语言来分析长篇小说人物形象和描写社会环境的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6.任选一个角度,学习撰写评价性、描述性的《红楼梦》小论文,专题探索《红楼梦》中反应的家庭伦理、诗词曲赋、家庭教育、建筑与家居装饰、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经营之道等等。
三、教学重点
1.融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通过整本书阅读了解《红楼梦》内容。
2.学习长篇小说阅读方法,训练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提升信息提取和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软件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融合。
2.学生长篇小说阅读和专题探究方法的训练和形成。
五、教学工具
1.红楼梦书籍或者运用“超星电子移动图书馆”电子版阅读原著。
2.运用问卷星在课前做“《红楼梦》阅读及知识掌握情况调查”,据此设置学习目标和教学环节。
3.运用“超星电子移动图书馆”记笔记,分享展示阅读进度和成果。
4.利用“UMU互动学习平台”讨论交流,交作业。
5.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录制发布《红楼梦》诗歌朗诵小视屏。
6.发布微信朋友圈或者QQ空间,个性化展示每天的阅读进程和学习感悟。
7.利用“processon”在线作图工具,画出《红楼梦》主要人物系谱图和“荣宁二府位置图”。
六、教学过程
(一)小说导入和学情调查(1学时+课后泛读)
1.“木石前盟”导入课题
教师课前撰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抒情性故事,注重抒情性文字诵读示范。通过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神话故事引出小说主要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说明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即来源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本学期将要阅读《红楼梦》,欣赏中国古典名著的精美故事,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教学工具:“QQ音乐”配音,教师朗读。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
(1)通过“问卷星”制定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红楼梦》作者、作品、背景、内容、情节、主题、人物、影响等六部分内容的已知情况,在班级钉钉群发放问卷二维码,限定时间组织学生通过微信扫码答题。
(2)通过“问卷星”提供的问卷调查报告,分析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现状。
(3)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阅读指导计划,注意学生已知内容不再重复指导,同时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带领学生从已有的“红学”知识逐渐往未知的《红楼梦》领域深入。
教学工具:手机或电脑、“问卷星”在线调查。
(二)指出《红楼梦》突破口指导略读(课内4学时+课后自读)
《红楼梦》共120回,篇幅长字数多,学生一看心里就烦嘀咕,所以先指出阅读《红楼梦》的几个突破口,让学生有的放矢,有突破口,有路径,敢于读“巨著”。
1.从梳理小说的主线切入
《红楼梦》由两条主线结成网状结构:一条叙述四大家族(以贾府为中心)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另一条叙述大观园中人物命运(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中心)。指导学生抓住“家门败落”“人物聚散”两条线索梳理小说内容。
教学工具:学生需要利用笔记本或者运用“超星电子移动图书馆”记笔记,版本为“程乙本”。
2.从了解小说的结构入手
《红楼梦》在结构上分为“总—分”两部分:一是前五回以“通灵宝玉”的来历为中心,扼要地介绍了太虚幻境和荣宁二府。二是从第六回到第一百二十回基于前五回铺叙的背景展开对宝黛爱情和贾府由盛而衰十余年的生活。小说前五回预示了宝黛钗爱情悲剧结局和贾府末世衰败等故事情节,阅读和把握前五回对于理解故事发展和全书非常重要。
为节省时间和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兴趣,教师可直接提示学生小说故事结构可概括为:序幕(1—5回),小说结构的骨架和蓝图;第一部分(6—34回)是宝黛爱情和贾府生活之春;第二部分(35—55回)是宝黛爱情(发展成熟期)和贾府生活(安富尊容的享受期)之夏;第三部分(56—104回)是宝黛爱情(黛死钗嫁悲剧相继)和贾府生活(由盛而衰)之秋;第四部分(105—120回)是宝黛爱情(宝玉出家,宝钗守寡)和贾府生活(贾母寿终,贾府败亡)之冬。
3.画出人物系谱图和荣宁二府平面图
全书约千余人人物,但典型人物也就几十个。指导学生精读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按照冷子兴的演说客观大体上了解故事主要人物,这是快速了解主要人物及其关系的方法。
指导学生精读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快速了解小说主要故事情节发生的地点是在荣宁二府(自然环境),组织学生跟着林黛玉的目光画出荣宁二府平面图。
教学工具:利用“PROCESS ON”在线作图工具画出主要人物系谱图。
4.制定阅读计划
《红楼梦》可谓鸿篇巨制,在学生已有阅读基础上,制定个性化阅读计划,限定时间4周(含课内16学时)。
(三)建立台账按照计划进行精读(课内4学时+课后自读)
1.建立阅读台账
按照自己制定的阅读计划,精确每天读多少章多少页,逐日开展阅读,阅读完成任务,在“超星电子移动图书馆”笔记栏目做好阅读笔记,将当天的阅读进程和阅读感受发布在“QQ空间”或者“微信朋友圈”,天天晒阅读成果,激发引领带动促进周围人阅读整本书。
教学工具:“QQ空间”或“微信朋友圈”,“超星电子移动图书馆”。
2.课上交流分享和讨论辩论
每节课安排4名同学围绕一个主题分享学习心得,其他人根据自己的阅读收货参与讨论交流,甚至辩论,要求学生提前准备演讲稿等文字材料或者PPT、音视频,老师做好细读指导和点评,进行过程考核评价并打分。
教学工具:钉钉、抖音小视屏等。
(四)通过专题探讨进行细读指导(课内4学时+课后自读)
1.从品味细节入手探讨塑造人物形象(课内1学时+课后自读)
课堂指导训练学生阅读《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即“葬花吟”回)的细读方法,分析林黛玉人物形象。
布置课后作业:同学们可据此细节阅读分析方法,分析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其他人物形象,在“UMU互动学习平台”提交作业并相互讨论打分。
教学工具:“UMU互动学习平台”。
2.专题研讨分享与讨论(课内2学时+课后自读)
课堂指导《红楼梦》第十七、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细读方法,品读鉴赏《红楼梦》中诗词曲赋。
布置作业:任选一个角度,专题探索《红楼梦》中反应的家庭伦理、诗词曲赋、家庭教育、建筑与家居装饰、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经营之道等,撰写800字以上的一篇小论文。
教学工具:“UMU互动学习平台”。
(五)诗歌诵读或者课本剧演出展示(课内2学时+课后自读)
课前布置作业:学生分组自主选取《红楼梦》某一章节,利用“抖音”或“快手”录制发布《红楼梦》诗歌朗诵小视屏,或者课本剧演出,在班级分享,进行过程性考核评价并赋分。
教学工具:抖音或快手。
(六)给定材料自己探究主题(课后自定)
教师利用网络知识搜集相关材料,共享到班级钉钉群,帮助学生借助资料独立阅读思考、自主梳理探究《红楼梦》主题,并写一篇3000字以上的论文,提交在“UMU互动学习平台”,缩写论文要有问题意识,并符合论文格式(必须含有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注释)。
教学工具:“UMU互动学习平台”。
七、教学反思
经过教学探索实践,融合信息技术指导高职学生阅读整本书相较于传统阅读教学效果明显。这种融合教学,一方面符合“Z世代”高职学生日常使用手机的生活习惯,有效践行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借助电脑手机网络软件等信息技术载体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将学生使用手机“浅阅读”习惯通过语文教学拓展延伸为利用手机软件进行整本书“深阅读”。另一方面也迎合了学生喜欢在自媒体上分享的心理。通过融合信息技术给学生搭建整本书阅读的班级或者学校分享平台和圈子,变枯燥单一的阅读为表达分享交流的“晒阅读”,既激发了学生持久阅读的兴趣,也符合听说读写的语文教学规律,不但训练了学生的长篇小说阅读能力,还提升了学生写作表达能力。此外,融合信息技术指导高职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也存在一些有待探索和完善的地方,比如信息技术只是语文教学的手段之一,在使用中不能喧宾夺主;学生文本细读缺乏有深度地指导等等。总之,融合信息技术指导高职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确实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个突破口,可供高职阶段乃至其他学段语文教师借鉴并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4119个字)
[1]胡旭,熊琳,陈爱平.玩转“新奇特”,“Z世代”的美好生活[N].北京:新华每日电讯,2021-05-06(005).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3]Yuriy V. Karpov. Vygotsky for Educator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