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写诗的尝试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10期   作者:陈恺睿
[导读] 高中英语教材选修六第二单元介绍了“Poems”这一话题
        陈恺睿
        陕西省西安中学
        高中英语教材选修六第二单元介绍了“Poems”这一话题。其中有一种类型是五行诗,格式规范,内容自由,容易上手。所以这节课就尝试了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下去写一首五行诗,内容不限,抒发自己的感情。课上还有一些学生表示困惑,说这么难,怎么下手啊。但通过课本上的示例,一些学生还是很快发现了五行诗的写作特征和规律。
        当作业收上来之后,发现有一些学生还是很有灵感的。比如一个平常英语成绩差的学生小m写了一首很押韵的打油诗:
        “The Sunset
        I turn off the light
        why me do that
        Because I want to have a rest”
        当课堂上展示到他的这首诗时,他先是很惊讶,然后两个眼睛一眯开心地笑了。我就想到也许每个学生衡量的标准不仅仅是成绩,还有想象力和灵感。
        还有一个小x同学创作出一首很梦幻的童谣诗,还配了好看的图画,探索了孩子和母亲的成长关系。我觉得这首诗完全可以哪来当童书来阅读。虽然他们都没有严格地按照五行诗的格式来作,但是作品却让人感到惊喜。仿佛让人看到了惯有外衣下的另一面。
        回看上一届学生的写诗作品中,也有很精彩的一些。一名文科小k同学还为英文版配了很古风的中文翻译,表现出一种侠客的风韵,让人佩服。
        
        
        这学期面对新的学生,我又再度尝试了写诗的作业布置。学生又给我带来了新的惊喜。有一位学生结合语文课学过的文章《两小儿辩日》,用英语的五行诗给了这篇经典新的含义。对仗工整,中英意义灵活互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巧思。
        Argument                  辩日
        burned, heated          天气炎热,争吵激烈
        looking, talking, screaming  看日,说日,尖叫着辩论
        from day to night             从早到晚
        two kids                  两小儿
        还有一位学生的作品我在选择展示时,开始只是感觉到语言还比较优美。学生当堂自己分享解释后,大家才发现原来这首作品中还有点小玄机,是一首藏头诗。作品中不仅仅是在听海看山,更是藏头于“LoveU”的情愫。
        Listen
        Ocean, mountain
        Vivid, splendid, immense
        Express the emotion of
        Undying
        在这次诗歌分享中,我又增加了朗诵的分享环节。针对于补充诗歌Grass(见下文)的朗诵,两位学生呈现出不同的演绎。
        Grass
        Carl Sandburg
        Pile the bodies high at Austerlitz and Waterloo
        Shovel them under and let me work—
        I am the grass; I cover all.
        And pile them high at Gettysburg
        And pile them high at Ypres and Verdun.
        Shovel them under and let me work.
        Two years, ten years, and passengers ask the conductor:
        What place is this?
        Where are we now?
        I am the grass.
        Let me work.
        第一位学生活泼开朗,读到小草的语气时,显出一种莫名的“张狂”,与战争中战场上那些逝去的人形成了对比,仿佛草就是在不断的侵略,无论人世间的起落沉浮。第二位学生更贴近作者的意图,声音沉静,显示出小草不断工作的麻木,好像草儿也对战争变得麻木。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朗诵出的版本虽然不同,但都让我们感受到战争对于人们的残害,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战争,珍惜和平。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理想中的英语课堂是以语言为桥梁,为纽带,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文学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思辨有争议性的社会问题,挖掘科普文章中的前沿亮点的交流。然而毕竟英语不是母语,生词、句法的障碍常常使学生在面临一篇优美的文章时踟蹰不前,手足无措。这就好像是立起了一扇无形的大门,隔断了身为探险者的学生和背后华丽的宝藏。想到这里内心无疑是充满了遗憾和惋惜。有时,想到有些英语课堂在考试的压力下不免要条分缕析地剖解语法,就感觉生硬地套上了一种矫揉造作的外衣,让人觉得累而且不美。
        但是理想毕竟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还是要回头认识国情。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有其特殊性,没办法达到母语语文一样流利的阅读交际能力。作为老师,我们只能将讲授知识,夯实基础与语言的赏析结合在一起,才能逐步地实现这样理想的状态——让学生爱上语言的美,而不是臣服于考试的压力,被迫陷入一个个字母记单词的苦海之中。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看到的一部电影《死亡诗社》。学生最初的英语课堂是一个学究式的老师,翻着一本厚厚的语法辞典,照本宣科地念干条条的解释。课堂乏味,每个人都如同行尸走肉。无论上课还是考试,都只是去完成而已。后来,一个契机,另一位老师的到来改变了学生传统的英语课堂。他带着学生走出课堂,扔掉语法书的羁绊,在大自然中读诗、在校史展览馆中纵观时间的流淌、在课堂上激发胆小学生的创造潜力。学生在这位老师的激励下,重新开启了诗社,在学校附近的山洞中定期仪式性的分享诗歌和人生,追随本心。有位学生还因此勇敢地去追求话剧的爱好。然而遗憾地是改革总是伴随着挫折和阻碍。戏剧表演学生的才华得不到父母的赏识,这个学生选择了自杀。自杀事件也演变成了陈旧力量对这位革新老师的批判。他不得不离开。学校仿佛又重新回归到平静。
        也许我们当前的国情还做不到使每个学生都对一门第二语言产生兴趣,充分理解文字本身的美。但是,我相信教师心态的变化、理念的革新,无疑是一步步助力于理想英语课堂的行程。道阻且长,我们任重而道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