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聋哑学生表达特点的作文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9期   作者:李函音
[导读] 对于特殊的学生进行作文教学,聋哑人这一群体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
        李函音
        四川省  德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618000
        摘要:对于特殊的学生进行作文教学,聋哑人这一群体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语言和听力障碍,听力障碍的学生从外部世界接受信息的方式非常单一。即使在表达感情时,也要使用手语和文字。从聋哑人的发展来看,他们终究是要进入社会的。我们接触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不懂或懂手语的普通人。在这一点上,与他们的正常交流依赖于书面语言。
        关键词:聋哑学生;作文;教学
正文
        一、面向聋哑学生的初中作文教学须关注学生的表达特点
        作文的过程实际上是借助文字进行信息输出的过程,聋哑学生虽然不能用口头语言进行输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借助文字进行输出。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要想提高聋哑学生语文写作能力,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多种途径,从而帮助聋哑学生解决作文过程中遇到的阻碍。那么聋哑学生在进行表达的时候,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笔者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尤其是在重点观察聋哑学生的输出之后,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聋哑学生在借助文字信息进行表达的时候往往缺乏自信。客观上讲,聋哑学生普遍感觉自己是异于常人的,因此在日常的交流过程当中,本就处于一种比较腼腆的状态。让他们借助文字信息进行表达或者交流,他们会非常不自信。不自信的直接结果就是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而一旦学生的作文缺乏动机,那在信息输入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困难,无论是基于视觉通道的阅读,还是运用手语交流获取信息,效率就会非常低。
        二是聋哑学生在文字信息的表达过程中缺乏联系生活的意识。面向聋哑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并不是为了让他们写出多么优美的文章,更多是为了培养他们比较准确的表达能力。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面向聋哑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容易出现脱离学生生活的情况,长此以往就易导致聋哑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缺乏联系生活的意识。对于正常学生而言,脱离了生活,作文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特殊的聋哑学生而言,一旦作文过程与生活隔绝开来,那学生对文字信息理解与运用必然会非常枯燥,难以产生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三是聋哑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缺乏学以致用的意识与能力。如果说上面强调的作文要联系生活是为了信息获取的话,那么在作文过程中,或者在作文之后,将形成的文字表达能力运用于生活,也是影响聋哑学生作文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基于聋哑学生表达特点的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综合以上三点认识,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要想有效实现聋哑学生的作文教学,就必须关注聋哑学生的表达特点,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能找到打开作文教学空间的钥匙,从而保证教师的作文教学策略是最适合聋哑学生作文学习需要的。

有研究者指出,培养聋哑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先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喜欢上写作,而教师则要善于指导;二是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三是要教会学生积累材料,选择材料;四是要引导学生勤练笔。其实这样几个问题的解决,正呼应着上述对聋哑学生表达特点的分析。
        事实上,对于已经进入初中阶段的聋哑学生而言,这样的引导是有意义的,而且可以将学生的这些思考与生活更为积极地联系在一起。有了这一联系之后,无论是信息的输入还是文字信息的输出,都有了更好的表现。例如就有学生写出了这样一段文字:
        在我开始懂事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在生活中由于不能听话、不能说话,不仅有很多不便,同时也让我很不开心。随着年纪越长越大,在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帮助下,我认识到只抱怨是没有用的,抱怨并不能改变什么。于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开始更加积极地看待生活,当我的心情变得阳光的时候,就发现生活中有着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爸爸妈妈还有老师对我的帮助,我与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都给我的生活留下了许多精彩慢慢地,我发现自己长大了,我不再抱怨生活,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值得回味。我要感恩的生活并不是特别精彩,但在这样平常的生活中,我却常常有感恩的心,我想带着这样的心态走入未来的生活,我的生活必定会更好……
        实事求是的讲,作为一个聋哑学生能够写出这样的一段话,是非常令人激动的,也是非常让人感动的:激动的是聋哑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得到了培养;感动的是在作文的过程中,聋哑学生有一颗阳光的、积极向上的心。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正在于此吗?
        如同上面所说的那样,面向聋哑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写出多么优美的文章尽管对于个别聋哑学生而言,可以有这样的追求),而是为了让聋哑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个更与外界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加便捷的通道。这实际上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从工具性的角度来看,要提高聋哑学生的写作能力,要贴近聋哑学生的实际,就要针对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特点,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人文性的角度来看,培养聋哑学生的写作能力,要研究学生的表达特点,而研究聋哑学生的表达特点,实际上就是关心聋哑学生的生活细节,关心他们的情感世界。
        结束语
        因此,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同时关注学生内在的情感生活与外在的现实生活,当这两种生活能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时,学生就能在生活中有所体悟,从作文题目中更好地认识生活。只要有了生活这个源泉,那么聋哑学生的作文就能真正植根于一片扎实肥沃的土壤当中,写作能力自然也就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晓兰.科学引导提高聋哑学生语文素养[J].教育,2020(13):63.
        [2]刘娜.分析聋哑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策略[J].中华少年,2020(04):226+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