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驿函 吴春艳
吉林大学 吉林长春 130012
摘要:本文从抗战时期傅抱石绘画创作角度系统分析民族精神意象传达的运用。以面临民族危机时刻为界,探讨其美术家立场阐释民族精神的思考。傅抱石通过研究中国古画史和历史史实,将“笔墨当随时代”思想为旗帜,人品、学问、天才因素引导和提倡中国民族精神,给予绘画与民族精神结合的全新内涵,对中国绘画图式语言的变革与创新斥地新方向,增强民族精神凝聚力和团结力本文结合图像资料分析对象在其所处特定时期,探讨中国绘画价值体现。
关键词:傅抱石 中国绘画 民族精神
一、笔墨当随时代
(一)、继承传统
傅抱石指出,“站在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一切的努力的,目的都在于丰富和提高(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为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服务。”[1]抗战时期中国绘画面临关键抉择,美术家在创作须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传承民族传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绘画具有民族性,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中国绘画正因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在五千年历史中长久不衰。美术在封建和宗教手中作为工具使用时已证明其依附于人民,反映人民需求,高度概括提炼生活本质。
中国传统文化在绘画得以体现:其表达忠孝仁爱与礼义廉耻的道德规范成就中华民族精髓所在——民族精神。傅抱石通过其性质以自己作品如《洗手图》、《湘夫人图》力证中国传统绘画有积极宣传效果。傅抱石说:“因为,中国画的精神,既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而这种精神又正是和民族国家同其荣枯共其死生的。”[2]
(二)、推陈出新
“中国绘画,无论如何是有改进的急迫需求。”[1]以文人画为例:文人画以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为立场获得文人雅客深爱,然文人画在当今不能引起共鸣,其消极、避世狭隘价值观不被国家人民精神需求所认可。傅抱石说:“我们很明白,中国画僵了,应该重新赋予新的生命,新的面目,使适合当时代的一切。”[1]
绘画需与现实联系,只由作者思想感情赋予的绘画生命走不长远。在国家与国际环境紧张氛围下,绘画必须改变。傅抱石追求传统绘画的民族国际化,汲取日本绘画实则追溯中国古法,变革绘画,赋予绘画新生命。傅抱石创造的历史人物画使得中国绘画展开新面貌,彰显悠久文化历史和浑厚民族底蕴。
“笔墨当随时代”是石涛题下画跋的一段文字,在抗战时期美术宣传需求中赋予全新内涵而成为人所共知的口号,傅抱石已是“笔墨当随时代”口号最积极的响应者。
二、抗战时期绘画创作表现的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在抗战时期的意向性
绘画创作的载体作为精神需求而体现存在,承载艺术家情感。傅抱石以中国人立场,美术史家身份投身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史为证,辅以图像,完善个人特色民族主义绘画史思想体系,总结民族精神应如何展示的意向性。
傅抱石指出:“日本这次发动侵略的战争,就是把这幅最伟大、最紧张、最积极的中国画看走了眼!”[2]怀负必胜信念,研究历史史实宣扬民族精神内在追求,与当下时代相连络,展现民族精神底气。其将文人绘画意趣的“人品”、“修养”与爱国主义相结合,无为而治思想和消极避世态度转变积极昂扬的价值观。
(二)、绘画创作与民族精神结合
傅抱石抗战时期的创作从人事角度和现实主义精神出发:抗战主题为主流的大潮下,中国绘画因写实主义美术获得发展而受到冲击。其以历史故实和民族英雄为题材,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尊严,力争中国传统绘画有强大生命力。本段以绘画创作的三部分:题材选择、经营生活和线条基础诠释傅抱石绘画创作与民族精神结合,达到宣传功能。
2.1题材选择
以《屈原像》为例,傅抱石刻画面目惨淡,所视满目凄凉之情的生动形象。傅抱石通过屈原的形象传达出对中华民族强烈爱国情感和对抗日必胜的决心。傅抱石在绘画创作中标榜高雅文人:以陶渊明、王羲之等形象进行创作,如:《策杖踏雪图》、《文天祥像》着重宣扬高雅的人格思想,彰显中国文化之魂。
2.2经营生活
创作以生活为主题,作为美术家身份,创作必然与民族命运紧密联系。美术作为抗战激励民族的手段,将绘画创作的主题为抗战救国,达到满足国家民族的现实需求。
2.3线条基础
傅抱石认知中国画最重要的是线条,线条作为载体传达中国民族的精神灵魂:在中国绘画线条是构成形象的基础,是画家情感传达载体,通过线条勾勒轮廓具象化图像赋予内涵,授以意趣。傅抱石指出:“中国绘画线条之美全在其本身负有双重意义,既可用之以衬托形体,其本身又极优美生动,亦自可察其高度之艺术性。”[3]
三、抗战时期对民族精神的思想表现
(一)、中国绘画的三大要素
《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提出“研究中国绘画的三大要素”:人品、学问和天才。通过这三要素申全新绘画思想纲领体系,中国绘画走出西方美术和写实主义美术前后夹击的窘境。
1.1人品:第一要素
傅抱石指出:“‘我’是一个人,‘我’的价钱,即是人品。”[4]中国绘画的三大要素中的“人品”最为重要,欲将画作的价值展示,需将“人品”作为关键,从个人心与脑出发,理解归纳,对画作赋予意义。
1.2学问:即是画理
创作过程需画家有较好教育知识,画家自身修养学识反映画作中,给予画作鲜活生命力,画家与观赏对象通过作品产生共鸣。学问提升使画家的思想进步,反馈学问有更深入理解,带动创作的深入:“那么一点一画,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间接接受学问的支配,臻于逸妙的峰巅。”[4]
1.3天才
个人选择成为美术家的主观条件是艺术天赋,但有艺术天赋不代表成为艺术天才,艺术天才是需艺术天赋为基础。“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天才,还必须经过其他方面的刻苦学习和深厚修养,还要求他对艺术具有超常理解能力,并且时刻保持不断创造的意识和永远进取的精神。”[5]
(二)、中国古画史与历史故实
傅抱石早年研习中国古画史为主而了解中华五千年的底蕴,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抗战为主的文化建设中,其从绘画史的角度探索民族文化的源头,为民族精神提供理论支撑:顾恺之《画云台山记》、王微《叙画》和宗炳的《画山水序》绘画理论中指明画家修养与民族文化的深刻联系。
傅抱石以民族精神为旗帜,历史故实为盾甲,绘画创作为剑刃投身于文化抗战之中。傅抱石以其作为坚强后盾大胆进行绘画民族文化的探索,侧重于宣扬民族历史和弘扬民族精神。傅抱石在绘画创作总选择能引起傅抱石共鸣的历史故实,在其看来,只有类似陶渊明、石涛等高人雅士的“格局”与“情感”是高尚、真情流露、正面积极的,所表达情感和意义是为激励民众爱国情怀。
四、结语
傅抱石作为画家有学者理性思考和严密逻辑,在抗战时期当下尤为难得。其捍卫中国传统绘画的辉煌,以自身摸索出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美术系统理论道路,使中国传统绘画焕发活力。傅抱石以对中华民族文化爱意和信仰去研究历史与绘画,民族精神的纯理性追求使得当代民族文化得以升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进一步开阔而璀璨。
参考文献
[1]傅抱石著;山石编.傅抱石谈中国画[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
[2]傅抱石著;傅抱石美术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9
[3]傅抱石著:中国绘画之理解和欣赏(续)[J].国立中央大学校刊,1948,第53期
[4]傅抱石著;万新华导读.中国绘画变迁史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1
[5]王宏建著:美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