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9期   作者:李维全
[导读] 习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李维全
        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习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大的力量,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把握不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创新能力就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谁拥有了数量多,质量高的人才谁就能在科学技术的竞争中拔得头筹。努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积极做好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为建设国家做好准备,成为建设国家未来的主力军。
        【关键词】:创新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通用技术在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教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问题从一开始就困扰着我们通用技术教师,并促使我们不懈地探索。我在这里主要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中学生。
一、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通用技术课的主要任务之一。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自主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通用技术教材的意图和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从通用技术教材结构上也可以看出来。纵观《技术与设计1》教材结构,设计的一般过程,即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与维护,是教材的基本总线,出发点是发现问题,其后的设计方案的制定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如何提高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而展开的。教学意图就是让学生亲历设计的一般过程,在体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侧重点在制定设计方案,突出学生从模仿到不受束缚的大胆设想,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特奇思妙想,能推陈出新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技术与设计2》则是将《技术与设计1》中涉及到的技术设计细化,将技术设计概括为结构设计、流程设计、系统设计和控制设计四个主要方面来深入地了解和实践,为学生进行各种简单的设计提供能力保障。例如,让一位学生设计实现抽水机在水塔的水位不同的情况下自动开启和停止的设计方案,通过《控制与设计》的学习,学生就更明确这是个控制设计活动,就需要运用控制技术,并采用闭环控制系统来实现,而这个控制系统实现方式可以借鉴他人的设想,也可以有我们自己设计实现,更应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想法。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用多种形式唤醒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机械般背记学习知识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效应,缺乏创新意识。因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需要我们去唤醒,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尽办法让学生们感受到通用技术课的趣味性和价值感。我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教学,
        1、运用现实紧迫的案例震撼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其重新审视创新的魅力和价值。为了达到这样目的,我介绍了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号经济、军事强国,就是因为它拥有众多的世界级顶尖人才,在各个领域有居于世界一流的创新力量,仅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为例,从二战后到2004年,美国是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最多的国家,而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学者还没有拿到一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步步领先,哪个国家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哪个国家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在国际上树立强大的形象,不会再受到不公平,不公正的对待。拥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拥有一大批能够在世界科技的前沿领域拥有自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有一支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队伍。而我们就是这支队伍的后备军、生力军。
        2、用科教频道里的小发明小制作鼓励学生。为此,我让学生观看CCTV第10套播出的专题节目—《我爱发明》,学生看到了这些实用小发明给发明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人生和命运,也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又因为这些是具有权威的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对学生的触动挺大,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3、运用企业的创新案例进行教学,让其感受创新就在身边。为了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创新就发生在身边,在普通工人的工作岗位上,感受到创新的确给企业带来财富,给个人提高收入。创新在企业的发展道路上起到决定性作用,介绍中国华为2018年以5405份的专利申请,在全球所有企业中“雄踞第一”,华为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让学生耳目一新,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的制胜法宝是技术创新,创新永远是企业新的增长点。
        4、运用同龄人的小发明小制作来增强其创新的信心。在每学年举办学生创新作品展览,虽然来自同龄人的作品中有的不一定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也不定有很大使用价值,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却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并增强其信心。
三、让学生创造性学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活动呢?我主张教学中应采用积极的设计活动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注意以下三点:1、创新设计要讲究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每位学生可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独到的发现。在教学中千遍一律地要求设计小凳子或台灯,将会遏制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因此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设计,结果学生交上来的作品各种各样,丰富多彩,里面有很多不现实,不太好的作品,但也不泛有创意的作品。有的同学设计了新颖的笔筒,有的设计了特别的书架,有实用学生桌的设计等等,每件设计体现了学生非凡的创造力和敏锐的观察力,不管是好的作品还是不好的作品都显示出学生浓厚的创新热情,学生经常在下课后拿着新的设计跑上来问我他的某某设计如何,并吵着说自己的设计是如何的好。因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并且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堂引用这些来自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案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作品具有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足够多的相互欣赏和相互评价的机会。
        2、设计任务在时间上要连贯性,让学生自己的创新设计贯穿教学全过程。我认为,设计作品不必急于在《设计的一般过程》开始,而是先给学生展示多种不同的设计作品。学生进行欣赏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点评进行评价。让学生在模仿基础上有改进。真正的学生设计任务从《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这节课开始,让学生去想一想生活中碰到的有哪些问题,因为时间的限制,学生可能会提一些没有质量的问题,在课上分析这些问题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学生的兴趣也不会高,但通过前一阵创新意识的灌输,学生的创新的本能和爱好很大程度上被唤醒,能够尝试着去发现问题,然后把自己的设想通过画草图和文字描述的方式表现出来,接着再把设计作品制作成模型,最后进行评价。这样的安排为将项目设计贯穿教学全过程提供了实施基础。因为教学中结合了本班同学的设计,又要将作品制作成模型,必然也吸引着学生并在相互评价设计各个阶段成果的同时,交流各自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教师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把握好点评的作用
        3、设计活动要突出技术创新的理念,促进创新设计的有效教学。设计活动课内容与动手操作是有所区别的,通用技术与传统的劳技课也是有本质区别的。传统的劳技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和工具驾驭能力,然而劳技课的制作多数是依样画葫芦式的操作,比如模型的制作,使用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图纸,图上标有相同的尺寸,学生最终的作品是也相同的,我认为离真正意义上通用技术课的技术设计活动差距很大。我在开展制作建筑模型时,只说明设计的要求和作品测试的方法,比如用卡片纸制作建筑模型时,我要求他们不能使用额外的材料和工具,要求学生在制作之前先认真讨论制作方案,我把别的学生的作品藏起来,避免相互模仿。结果学生制作的作品各不相同,不同学生有不同设计风格:设计要多样化,减少对设计思想的束缚。我认为,评价标准不能单单一,要多样化,不是谁的纸桥承受力最大,就谁的建筑模型最好。重要的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出来的才是最重要的。通过不同的方式来鼓励学生,激发他的兴趣。
学生创新意识需要有意鼓励而不是无意的打击。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创新热情是十分脆弱的,需要好好保护,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设计进行分析时,应当注意多表扬,多鼓励,有的设计可能有欠缺的地方,不许其他同学嘲笑,更不能打击,要找出其中的发光点。参与评价的每个人态度都要认真、严肃和诚恳,既要实事求是,更要肯定其智慧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与设计1》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5版
        2、陈其荣《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创新型国家》  2011年11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