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随堂小练的实效性----让学海不再是题海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9期   作者:李慧英
[导读]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李慧英
        (广东省英德市第二中学513000)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早已被摒弃,现在大多数课堂均以“有讲有练,讲练结合”的模式为主,通过课堂练习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及时消化巩固,这样,课堂讲练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而目前的课堂练习实际情况是:练习设计比较随意,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评讲不够到位,学生很难从中吸取其中最关键的精髓,把知识方法迁移到其他题目中,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把提高学习效率的任务大量转嫁到了课外学生自学和课外作业,加大了学生学业负担。
        那么,如何才能让讲练结合的实效性更突出呢?通过长期实施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我体会到讲与练是一个有机结合体,二者紧密联系的。练的内容要对应讲的内容,通过练来提升学生对讲的内容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于如何提高随堂讲练的质量,我觉得要分别从选题,讲题两方面做功夫,先谈选题应注意的几点:
        一、教师要紧紧把握本节课堂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知识要点,为选题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课堂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的。教师就像是航船里的导航者,学生就是船上都水手,如果导航者方向走错了,水手们再怎么付出艰辛的汗水,也走不出茫茫的大海。也就是说,学生应该练什么样的题目,这些习题对本章节的知识内容能否起到了加强巩固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必修一的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主要知识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学生要能够分子结构图认识到氨基酸的结构特点,能够分辨氨基酸的结构式。在授课前教师就能够锁定适合学生练习的题目,是有关这方面知识点的习题,以使练习的方向不至于失控。
        二、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找准学生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点,以对症下药。
        随堂讲练是为了让学生及时消化课堂中的知识内容,但知识具有多样性,有些内容很生涩,对知识水平有限的学生而言,生吞有难度,更谈不上消化为己用。所以,要知道学生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点,以选对应的练习,作为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的良药。如学生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最困难的就是结构通式。他们对有机化学的理解不深,甚至是连皮毛都沾不上边。此时只能让他们练习书写氨基酸结构的通式,在写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氨基酸通式的要点,写完后可以同桌之间互相找出毛病,加以改正。
        一、选题切忌“多题重现”,尽可能“一题多变”
        以前我以为只要在课堂上尽可能练多点习题,就是“讲练结合”的精髓。所以不管什么样的题目,只是与本课时有联系的,都往课件上挤。最后,学生做了很多题,花了很多精力,却没有真正掌握到练习中体现的知识内容,解题方法。甚至有时题目之间没什么变化,考查的内容,解法都一致,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对题目的倦怠感,激发不了对题目思考的兴趣。选题其实可以适当尝试变式教学原则,使其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变式训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选择课本习题进行变式,不要“变”得过于简单,过于简单的变式题会让学生认为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影响学生思维的质量;难度“变”大的变式习题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难以获得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将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因此在选择课本习题进行变式时要变得有“度”。可通过改变题目条件,让学生多角度突破难点。

如:
        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  )
A.停止光照  B.停止光照并降低CO2浓度  C.升高CO2浓度  D.降低CO2浓度
         这个题目可通过把“五碳化合物”改为“三碳化合物”把“上升”改为 下降”而设计出三道变式题让学生训练,以突破光照和浓度对暗反应的影响这个重难点。
        
        前面说的是选择随堂练习的一些做法,然而,在随堂练习的讲评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抓住练习中的体现出来的题型特点,只是以题论题,是很难通过评讲练习达到预期的目的,结果往往是学生上课听明白题目的做法,但真正的读题、审题的能力还没有提高,一段时间之后,遇到同样的一道题目也不会做。那么,讲评练习最好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习题评讲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解题思路的形成不仅与基础知识及其体系掌握程度有关, 还与思维方法有关。
        思维方法有很多种:(1)将事物简化成只有主要因素的理想化方法或理想化模型方法;(2)将复杂问题不断变形直到将其归结为某个熟悉的较易解决的基本问题的化归思维方法;(3)整体思维方法;(4)数图结合思维方法;(5)类比思维方法等。不同的题型,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并注重综合问题要恰当运用以上相关思维方法综合解决。例如“为什么人体细胞中线粒体D N A来自母方而与父方无关?”此题思维切入点应放在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受精过程上。大家知道,卵细胞较大,其中的细胞质较多,内有较多的线粒体。而精子为便于游动,其头部只有细胞核而几乎无细胞质,也几乎无线粒体。由于卵细胞是由母方提供, 精子由父方提供,所以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的线粒体D N A只来自母方而与父方无关。显然,选准了思维的切入点,可简化思维历程,把问题化繁为简,化生为熟,化难为易,从而快速突破问题。
        二、比较变式题型,提高学生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考试大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之一,用曲线图和数据表格的形式呈现信息,是高考试题中的常见题型,也是学生常错的题型,究其原因,是学生都习惯从文字表达中获取信息,而缺乏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行习题讲评时,比较同种信息不同呈现方式的题目,让学生熟悉这些信息呈现方式,是提高此类题得分率的有效途径。下面是考查这个知识点的几类题目中的两种
        三、习题讲评教学时引导学生总结
        习题讲评教学时引导学生总结整理平时表达中常写错的字,易错句集,易错题集。学生在文字表达中常有一些习惯性的错误, 如把“原核生物无核膜、核仁”表达成“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把“低温使酶活性降低”表达成“低温使酶失活”、把核糖体的功能“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表达成“合成蛋白质”、“减数第一次分裂”表达成 “第一次减数分裂”等,在习题讲评时引导学生总结、整理这些习惯性错误的正确表达,通过经常复习,强化记忆。
        教师只有对教材读透钻透,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有清晰的了解,找对适合学生的课堂练习,也才能在讲评课堂练习时更具针对性,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真正受益,做题不再是沉重的包袱,学海不再是让人苦涩的题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