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元融合”的高职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9期   作者:方小坤1 杨安新 2
[导读] 本文从创新基地建设、产教资源、双师培育、工学交替、联合管理五个层面进行深度研究
        方小坤1   杨安新 2
        (1.扬州市职业大学 , 江苏 扬州 225009 ;2. 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竹西中学 , 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本文从创新基地建设、产教资源、双师培育、工学交替、联合管理五个层面进行深度研究,设计出符合高职的“五元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构建“公私合营、共同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新型综合性的运行体系。体现了校企共同育人教育新理念,实现多渠道的校企合作途径,促进了高职教学改革,加快了产教深度的融合。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实训基地

1 校企合作的背景与意义
        职业教育是我国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体系最本质性的区别,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2017年底,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门共同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举措。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为此,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通过明确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目标原则、实施主体、合作形式、促进措施和监督检查等,建立起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框架,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更多侧重校企合作,《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更多侧重产教融合,两个文件共同形成了推动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组合拳”。
2 校企合作的主要问题
(1)合作双方对校企合作的认知程度低
        作为合作主体,职业院校与企业仅仅将校企合作视为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而没有将合作作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举措。职业学校虽积极联系企业、开展合作,却只是为学生寻求实习场地或者与企业形成“订单关系”,为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创造条件。对于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内容选择以及教学大纲、课程制定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事务,学校不会要求企业参与,企业没有也不会主动参加。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知,同样停留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与机会的层面,在合作中处于被动应对而非主动承担的状态。
(2)学校与企业合作意愿高,合作质量低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层次浅、质量低,可以细化为如下情形:第一,合作形式单一、企业参与度低。合作主要围绕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实训场所的形式开展,企业几乎不参与教学目标、专业、课程等制定和设置;第二,参与合作的企业类型单一,且很少出现企业主动承担校企合作的现象;第三,合作过程简单,企业接受实习学生人数较少,仅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与机会;第四,配套资金不足;
(3)有效供给不足,政策实施不力,缺乏协调服务平台
        从供给的角度考察,校企合作的有效实施,需要学校与企业积极参与,还需要外部组织或中介为合作营造环境、提供平台等众多条件[1],保障有效供给。然而,在目前情况下,除政府政策供给充足外,其他条件尚在建设之中,无法满足校企合作的需要。由于缺乏协调服务平台,无法对整个行业进行统筹,校企合作多以企业与学校的点对点的形式存在,成功经验难以有效推广。
3 五元融合机制校企合作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
        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结合高职院校本身的实际,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新理论与新方法,由于单一的校企合作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2],本模式汲取了各种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提出了“五元融合机制”校企合作。即基地建设融合机制、产教资源融合机制、双师培育融合机制、工学交替融合机制、联合管理融合机制。其机构体系如图 1 所示。

                                                        图 1 五元融合机制校企合作结构图
五元融合机制运行体系结构,如图2 所示。

                                                        图 2  五元融合运行体系结构图
(1)基地建设融合机制
        学校与企业共同打造 “开放实训中心”,集项目教学、对外培训、技能培养、技术服务和技能鉴定于一体。学校出场地、设备、学生,目的是校企双赢,学校训练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得到保障,教师技能水平提升和学生技术得到提升[3],如图3所示。
        
                                                        图3 开放式实训中心结构图
        学校建立企业人才资源库,学校积极从企业引进生产第一线技术人才,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和企业管理模式。请企业老板来校进行创业教育,请管理人员给学生进行管理教育,请技术人员培训学生技能。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成为学校兼职教师,技术骨干们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企业一线生产实践经验和掌握新技术正为是学校所需要。聘任企业老总担任名誉领导,给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聘任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任教,传授学生知识;派学校干部到企业里兼职,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并在学校和企业建立学生的实习就业基地;学校按企业订单培养人才,优先为合作企业输送技能人才,如图4所示。

                                                        图4 校企合作人才引进结构图
        校企合作“开放式实训中心”与一般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是学生实训的场地,同时也相对于是一个校内工厂,承接对外加工,车间成了科技创新的课堂,并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成了科技创新的课堂“开放实训中心”以学生在这里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为首要原则,再兼顾产量。学生在实训中心不仅学到技能,同时学到创新意识。
        开展合作教育,校企共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爱国主义情怀。 学校在企业建立“安全教育基地”,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规范安全操作。校企共同开展“科技普及教育”,学校聘请企业老总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创业的正确观念。
        开展合作培训,实现优势互补。学校利用专业优势建立职工培训中心,进行职工技能培训、安全培训、学历提升等各种形式的培训;企业利用技能优势建立教师实践基地,专业
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技能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校企双方联合组建科研、试验基地和研究开发中心,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科研合作。     
        企业利用学校的先进设备进行科研或生产学校建立“校中厂”,向学校提供技术和技术人才;学校在企业建立“厂中校”,将课堂带入企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连接;联合建立实现网络资料共享的校企合作网站。
(2)产教资源融合机制
        职业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产”与“教”相互脱节,为解决这一问题,促进产教融合,实施了产教资源融合机制。
        对接企业教学,校企信息共享在校企合作中,校企合作双方根据各自的需求及条件共同制定最符合校企双方效益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针对当前职业教育种教材滞后的缺点,学校聘请课程专家、企业界人士组成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合作开发针对某些专业或技能的校本教材并直接用于教学的校本教材。根据校企合作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机制,共同完成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
        校企教学对接,实行“教学化”改造,通过线上探讨与线下论证两种方式,着力将企业生产岗位转换成“学习性岗位”,将企业生产任务经过教学设计转换为“学习性工作任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同时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将企业需求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学生在校学习的就是企业需要的,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就业,学生以熟练工进行生产,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创新设计方式,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设置课程,建成“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为主要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进“立体化”呈现,配备图片、视频、教材、二维码等信息化元素呈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率得到提高,实现教学资源的推广和共享。
(3)双师培育融合机制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决定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的主要因素。高职院校可依托开放实训中心,通过充分融合学校、企业、行业、高校等多方资源,双师培育融合机制[4]。如图5所示。

图5 双师培训结构图
(4)工学交替融合机制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公司将企业生产车间搬到学校,公司提供机器设备和生产原材料,学校实行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组织专业学生进行生产,公司按标准给学生发放工资。这种合作模式真正实现了校企双赢。企业解决用工问题,降低成本。学校节省了实习成本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实践中了解企业,熟练地掌握生产技术与操作技能。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多元选择、全面发展、人人出彩”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以“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为核心,确定“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如图6所示。

                                                图6“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思路示意图
        在校企合作上必须坚持校企双赢的原则,保证企业利益,使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中感到有利可图。在校企合作办学中不能一味要求企业投资教育。企业感到他们的投资是合算的才能水到渠成。
(5)联合管理融合机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社会、学校、企业、政府等多个利益相关者。传统的职业学校治理是职业学校作为管理主体管理学校。多元共治理论注重于合作中的综台性、融入性和可持续性发展。通过政府、企业和学校等多方的共同参与,更好地发展地方职业教育。多元共治理论达到是一种最大程度满足各方利益需求的合作理念。在实训基地、科研合作等方面进行联合管理,调动高校教师、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4 结语
        本文提出基于“五元融合”的高职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融入校企共同育人新理念,将资本、技术、知识、管理等要素混合,构建五元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真正实现“1+1+1+1+1>5”的效应,形成“公私合营、共同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运行体系五元融合校企合作,改变了之前传统的单一性的校企合作,将单一的校企合作变成五条线同时发展,是校企合作制度的创新和内化,是校企合作的新方式。新型综合性的校企合既能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竞争力又能发展企业经济,实现校企双方共赢,发挥校企合作的最大限度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杰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南宁 广西师范大学, 2017.
        [2] 李潇. 多元共治理论下的校企合作分析[J].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12):17-19.
        [3] 杨建. 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
        [4] 房月华. 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29):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