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9期   作者:刘希顺 杨保军
[导读]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带动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物质上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发展更进一步
        刘希顺  杨保军
        德州市图书馆  山东德州253000
        摘要: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带动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物质上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发展更进一步。因此推动了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发展。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不仅资源丰富,更可以为人们带来便捷,满足各类知识需求的人获取信息。随着大数据的普及,图书馆建设不再只是书籍借阅,还包括对资源平台的建设和网上图书馆的运营。电子图书馆包含的内容丰富且通过物联网实现资源共享,能更好地传扬文化精神。但目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和安全隐患等问题,还需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创新路径;研究
        前言:公共图书馆不仅能方便大众,提升个人知识储备能力,还能开拓大众视野,提升素质。在大数据背景下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运用全新的技术进行数据整合,全面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将为阅读带来便利。
        一、大数据背景下资料管理的优势
        (一)图书馆资料信息化。
        传统图书馆在进行资料整理、核对等工作时不仅费时费力,取得的效果也甚微。而将大数据应用到图书馆工作中,所有的工作都由系统执行。数字化存储模式打破了传统静态储存模式,方便管理员对书籍的整理,只需一键操作就能实现分类、搜索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图书馆资料动态化。
        传统图书馆进行资料整理时需要大量储存空间,且在进行分类管理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早期资料保存完整性很难得到保证。通过大数据整理图书资料不仅方便快捷更节约了大量空间,方便搜索查阅,实现资料动态化。
        (三)图书馆管理开放化。
        应用大数据的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信息更具备开放性,信息化图书馆内包含的资料更加广阔,查找信息更加便利,对于阅读者来说,能快速选定自己所需的资料,满足其个性化追求,使图书馆的管理方式更加开放化。
        (四)图书馆资料共享化。
        传统图书馆中每一份资料只能有一位读者借阅,其他想要借阅的读者只能等到图书归还后才能借阅,资源有限为阅读者带来不便。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内的书籍以数据形式存储,多位阅读者同时进行借阅,实现资源共享化。
        二、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一)提升数字化服务。
        目前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并不成熟,一些地级图书馆中信息存储重复率极高,信息整合资源管理意识较差,相关技术人员缺乏对大数据的认识,相关数字化服务滞后。一些距离城市较远的郊区在进行图书馆建设时存在诸多弊端,难以寻找到资源,读者对相关资料需求匮乏。因此硬件设施不足成为我国建设大数据图书馆的首要问题,对图书馆的发展和创造产生直接影响。
        (二)整合数字化资源。
        文明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下,人们的精神追求不断提升,对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的图书馆全面搜索系统仍存在不足。图书馆之间未能建立起全面共享体系,有些区域甚至资源尚未完善,不能进行资源交流,造成了大数据技术的无作为。各个图书馆间的信息互换是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丰富读者阅读体验,创造综合性服务体系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目前图书馆的信息整合和创新性仍需改进,增强服务体系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
        (三)精进服务技术。
        如今出现服务体系升级与技术落后的矛盾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大数据信息未能融合图书馆服务体系。

云技术帮助区域间实现交流共享,这是解决此项问题的新思路。信息化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根本,用来吸引客户和规划未来庞大的数字信息安排。
        三、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
        (一)图书馆规划加强。
        对图书馆进行大数据技术改善并非朝夕之事,需要循序渐进,因此在大数据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科学的规划,大数据与图书馆的发展密不可分。图书馆内的资料经过大数据技术处理,确定好其发展目标和建设规划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各个地方政策和受众特点制定针对性服务模式和优化体系。在引进高端技术的同时注意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通过对数据的有效整理,用数据引导大众,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为读者提供便利的阅读条件。
        (二)图书馆服务体系优化。
        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其资料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提升,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运用大数据分析读者所需资料的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体系,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大数据技术能精确地分析出读者的喜好从而为其提供相应的推荐。面对不同爱好的读者,大数据技术通过以往的浏览内容进行分析推送,方便读者进行选择。智能化分类能将图书进行详细规划分类,通过关键字词的检索使读者轻而易举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大数据技术通过检索方式,根据不同的范围和作者名字进行划分,与读者换位思考,为读者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服务方式。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关键词搜索,在众多书籍中快速寻找到资源,丰富阅读体验。
        (三)完善安全体系。
        传统图书馆的借阅模式中,由于借阅速度较慢,泄露信息的情况较少,即便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也能及时发现并加以制止,杜绝出现不利影响。在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开放加快了信息流通速度的同时也带来信息安全管理隐患。信息被恶意盗取、传播,造成信息泄露,出现信息安全等问题,不容小觑。因此数据安全问题成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一些私密性资料只针对相关人员开放,加强用户资料的保密性,重视隐私问题。对及时排查出现的信息泄露状况,尽量从根源上入手,及时制止散播,对于易盗取信息、散播信息的人员采取法律手段。重视建设数据安全保护机制,请专业技术人员定期维护排查系统,不断优化大数据技术,完善硬件设施,采用先进技术,创新安全防护技术,在保证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服务性同时保障信息安全。
        (四)强化人员培训。
        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运行依旧需要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因此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是重中之重。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对公共图书馆也有重要的作用。大数据时代图书种类繁多且更新速度极快,需要管理人员熟练使用检索功能对图书进行管理。通过观察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系统化培训。同时加设考核制度,促进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加强服务意识。同时还应突破传统观念,实现主动创新、积极服务态度,掌握公共图书馆内服务系统的维护应等技术,出现紧急情况时方便处理。应加强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学习了解图书库内检索语言,在数据库和检索系统之间建立连接,实现熟练归纳分类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充满机遇和挑战,要抓住机遇,满足读者对阅读的新需求,通过大数据实现资料信息化管理,突破传统图书馆中管理模式的困难,实现资源数据化分类、资源共享,促进技术不断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使图书馆更符合当代读者的需求,优化检索方式能帮助读者快速挑选出适合自己的资料,通过大数据服务提升读者阅读体验,优化阅读模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促进社会文明发展。图书馆服务作为数据图书馆的核心部分,不仅是价值的体现,更是科技发展的实践应用。技术人员的培养促进大数据技术更好地发挥作用,全面保护图书馆信息安全,为阅读新模式开启新的篇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大数据公共图书馆会实现信息共享技术,令读者拥有更广阔的信息资料库,实现信息共享,满足读者的需求,提升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刘樨.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20):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