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婷
莆田市城厢区逸夫实验小学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世界范围内鼓励儿童小学生增加身体活动,长期规律的体力活动对儿童健康成长发育有很大帮助,可以很好地控制肥胖、提高心肺耐力、增强肌力和肌耐力、提高骨密度,还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等。可见,儿童健康体适能十分重要,它可以满足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并且可以提高自信、竞争意识、拼搏精神等,对提高身体素质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因素;促进策略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作为“身体适应能力”的定义,定义为身体没有过度疲劳,有充分的应对休闲活动和突发紧张事件的能力。 美国运动医学会认为,健康身体适应是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身体适应,是指心血管、肺、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 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学生承担着很大的学习压力,长期缺乏身体锻炼会导致健康身体的适应状况变差,限制健康生活和有效学习。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门越来越关注小学生健康体的适应状况。 小学生只有保持健康的体魄,才能成长为国家和社会所需的支柱。 但由于小学生运动意识不强,未有效引导小学生,小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要加强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的交流与交流。一、小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因素
(一)饮食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可以保持规律科学的饮食习惯,促进智力和体力的平衡发展。 目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家长缺乏健康生活常识,致使小学生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限制了其健康体适应能力的增强。 许多小学生存在暴饮暴食、偏食、厌食、不吃早饭等问题,身体素质逐渐下降,随之而来的还有肠胃病和微量元素缺失等各种疾病。 许多父母对小学生过于溺爱,允许孩子用零食代替正餐,导致小学生营养摄入失衡,不利于健康体质的形成。 另外,小学生肥胖症、贫血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早餐是三餐中重要性最高的,是决定智力和身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但是,很多小学生习惯了睡懒觉,起床后没空吃早饭就匆匆去上课,营养摄入不足,学习状态不好。
(二)体育教学
在小学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体育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使他们维持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但是,现有的课程设置中,体育课的比例很低,难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运动时间,限制了健康发展。 另外,教师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经常被其他课占用,体育教学的真正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学校对体育课的投入少,相关基础设施、运动设备、场地等不足,难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 小学生在体育课上得不到必要的运动,身体素质下降,免疫力不足,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二、小学生健康促进策略
(一)体能练习内驱力激发与调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能练习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就能激发其内驱力,被动主动,达到良好的练习效果。 把体力练习变成游戏比赛的形式。 例如,“膏药贴”(二不三)游戏,被跟踪者可以贴在任何组合上,但前后贴不得超过两人。 该游戏与被追踪者形成对抗关系,具有刺激性和挑战性,对其他参与者来说也经常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速度、敏锐度、快速反应等素质。 例如,可以将历史典故融入体力练习中,在积分比赛中使用“田忌赛马”的策略进行比赛,改变规则,融入音乐中。 另外,还可以通过组合的形式改变体力练习的单一无聊的状况。 例如,在对立定跳远教学的体能练习中,采取“仰卧起坐+高跷+加速跑”的组合形式,通过改变学生的活动范围来促进学生的练习兴趣。
(二)思想层面高度重视
体育锻炼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涉及到身体素质及身心发展等问题。
因此,在开展体育锻炼的时候,应该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让学生体育锻炼的活动真正落到实处。首先,要充分调动学校的体育教师,为学生开展高质量的体育运动课程,让学生了解锻炼的价值,学会锻炼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可以采取专门知识讲解、开展各项目运动会、组建体育社团等方式。其次,体育教师要积极开展体育课程的研究,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体验锻炼的创新活动,比如课间操、跳大绳、健美操、毽球、斗牛等。这些锻炼形式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去摸索,去寻找锻炼形式和学生之间的平衡点。另外,积极对家长进行影响和教育,为家长宣传开展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将体育锻炼延伸到课堂外,布置课外作业,实现家校共育。适当时,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校官网等官方平台,向家长演示正确的运动方式和多样化的运动形式,让体育锻炼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品”。最后,是社会层面的重视,各地教育系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有效引导学校去重视体育锻炼,让学校将视野放得更为长远,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受到保障。
(三)开展多样化体育课外活动
体育锻炼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带来的乐趣也是不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便是从学生的个性化出发,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开展多样化的运动形式,不一定局限于跑步、跳绳、足球、篮球等。对于课外活动,学校可以建立课外活动小组,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将学生的运动兴趣进一步加以培养,创建各种社团,满足学生的运动爱好。还可以定期举办运动会,将一些有意义、有特色的运动项目引入到运动会中,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激发学生更高、更强的精神品质,从而将体育锻炼落实到生活中。所以,在开展体育课程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意识、系统化地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和习惯。
(四)家校合作,挖掘家庭教育资源
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出现体质问题,因为他们持续锻炼的时间不长,运动强度不大,练习效果不显著,所以,学校制度的倾向性以及家长的支持十分重要。学生们在校园的时间毕竟有限,体育教师对体育薄弱群体进行科学干预时,需要组织家长参与到行动中,共同促进弱势群体提升体质健康水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体育教师积极组织家长参加座谈会,在会上普及相关营养膳食方面的知识,要求相关营养学领域的专家为家庭制定合理的饮食参考内容,帮助体育弱势群体改善饮食结构。体育教师和家长共同制定适合每一个家庭的体育锻炼时间表,让每一个体育后进生以明确的计划和目标进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学生家长应该根据学生的体质情况制定较有针对性的策略,比如,为孩子制定中长期的运动计划,短期目标现由小幅度运动强度、小幅度运动负荷开始,注意应该循序渐进,让孩子逐渐的适应运动的强度,降低对体育运动的抵触阴心理,逐渐的学生能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7~9岁儿童是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适当强度的身体活动量对孩子健康体适能产生积极影响,从家庭和学校的角度出发,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与帮助,带动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坚持每天60min的中等及以上运动强度的体力活动。同时积极有效的体育政策、高质量的体育课堂和良好的体育环境是保障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晨佳.提升小学生体质健康指数的策略[J].新教育,2020(29):26-27.
[2]颜佳俊,李端.基于家庭、社会和学校层面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
[3]程芳.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性因素分析[J].休闲,2019(12):32.
[4]乔仲宇.如何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策略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8(10):22.
[5]陈学海,马志军,刘阳,徐冠男,吕东明,王成君.论如何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以黑龙江为例[J].长江丛刊,2018(26):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