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要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探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9期   作者:欧高林
[导读] 小学作为中国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初级阶段,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欧高林
        广东省信宜市洪冠镇大樟小学   广东省 茂名市   525327

        摘要:小学作为中国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初级阶段,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年龄也尚小,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班主任作为直接管理者,应该担负起为学生构建良好班级文化的责任。让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健康的三观,并促进学生在班级学习和活动中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学生深入学习的自信心。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班级文化  教学策略

        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成熟的意识形态尚未形成,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引导。目前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校教育不仅强调学科知识传授,更强调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学生在这种班级文化下只能感受到压抑,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对教师和学校的不良印象。班主任只有立足学生心理,构建团结有力的班级文化,才能从思想意识层面培养学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总的来说,构建班级文化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进行展开叙述。
一、班主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一)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虽然班级文化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而学生会根据思想意识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小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生力量,需要从小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致力于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教师构建的良好班级文化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渐渐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然后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规范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的行为思想
        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帮助学生认识到团结的力量,进而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班主任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会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的变化,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文化环境中,自然而然自己的行为思想会基于班级文化形成。相比于教师严厉的批评指正,逼迫学生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这种促使学生自主做出改变的教育方法更为有效。
(三)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传统的小学教育中,教师通常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学生。教师大多认为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威严,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但是学生长期处于教师的压迫之下,总有一天在学习中会感觉到心疲力竭,无法从学习中获取足够的乐趣。一旦学生产生这种心理,将会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造成无法弥补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理念也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生变化,提倡教师以朋友的姿态引导学生。实际教学中落实因材施教理念,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布置的任务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能够保证班级每一位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进而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学习成绩。
二、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探究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太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没有意识到班级文化对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影响。通常都是通过批评来树立自己的威严,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畏惧心理,以便接下来的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遵从规章制度,但这只是他们害怕受到惩罚被逼无奈的行为,并不是真心信服班主任。结合教学实践发现,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是班主任进行科学管理班级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本文认为,班主任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良好的班级教学环境
        小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班主任应充分利用教室中的所有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教学环境。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板书书写,一定要干净整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

良好的班级卫生条件也是教学环境中重要的一方面,班主任要认真分配值日工作,并进行及时督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1]。
(二)积极开展班级实践活动
        班级活动也是营造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抗日纪念馆,通过向学生介绍重大战役留下来的物品,使学生切身感受战争的残酷以及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读书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推荐不同的书籍,要求学生读完之后写一份读书报告,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
(三)引导学生进行班风建设
        班风是一个班级的整体风貌,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班主任在班风建设中起领导示范的作用。小学生都喜欢模仿教师的日常行为,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发挥良好的榜样作用。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榜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也都是在榜样的指引下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班主任可以选取班级中德才兼备的学生担任班长或者课代表,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榜样[3]。
(四)构建民主公平的班级制度文化
        小学生虽然年龄尚小,但是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非常注重公平,一旦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对待,很容易就会对一直坚信的公平正义产生怀疑。因此,教师应该重视班级公平制度的建立,并且在制定制度时不能仅限于一己意愿,应该让班级同学都参与,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商量讨论来制定,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该制度。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进而在实际中能够互相监督,认真贯彻这些制度。民主公平的班级制度文化也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促进学生建立自己做事的原则,能够不受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坚持自己内心的信念。
(五)重视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整个班级的精神状态,健康的精神文化能够源源不断的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班主任要想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就需要立足与学生特点,挑选他们可能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深挖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内容。班主任可以根据时事热点,时常组织开展主题班会,例如:现如今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粮食重要性的认知也越来越缺乏,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大肆浪费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开展“爱惜粮食,光盘行动”班会。在会上让学生观看描绘饥荒年代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粮食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是多么的珍贵,浪费粮食是一种多么可耻的行为。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优秀习俗,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4]。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是对书本知识的生搬硬套,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班主任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和信心。小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渐渐地也就可以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不再畏惧学习中的困难,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实现联动教育,不能只侧重学生的学科成绩,片面的用分数来判定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该时刻关注学生思想意识的变化,传输符合社会要求的观念,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不断提升自己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徐英.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J].甘肃教育,2020(20):60.
        [2]赵新静.小学班主任要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J].新课程(小学),2019(10):216.
        [3]顾娟.小学班主任要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251-252.
        [4]李斌.用良好的班级文化润泽小学生的心灵——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J].教师,2016(22):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