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入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王丽华
[导读]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导入设计、策略、途径等,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更制约着学生的兴趣培养与认知提升
        王丽华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玉潭东阳学校  湖南省永州市  425300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导入设计、策略、途径等,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更制约着学生的兴趣培养与认知提升。同时,进入新时代,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初中数学在教学定位、育人目标、教学要求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以问题为导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教学效能,则成为新时代初中数学教学发展的主要倾向。此外,对于正处于认知迁移期、过渡期的初中学生而言,其在思维、认知、理解等能力上已经得到了很大提升,数学知识体系更为完备、学习能力也逐步发展、良好习惯已基本养成,对数学的求知欲与内动力更为迫切。这使得以问题导入法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构建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教师落实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时,应以有效运用问题导入法为辅助,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不同学生差异,做好对导入问题的设计、导入活动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变革,将问题导入与学生发展有机关联起来,让学生在高效化、多元化、科学化问题导入的辅助下开展探究、分析、思考、实践。使课堂教学导入的开展更具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综合发展需要的满足。
        关键词:问题导入法;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应用
        问题导入法是建立在新课改理念、新课程思想基础上的一种全新教学导入途径,且为教学导入的科学性、实效性、延展性提升铺设了道路。其主要是通过对辅助性导入问题的合理构建,将具体教学内容借助不同的问题形式予以呈现,并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分析、思考,来提升课堂导入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其旨在以导入问题为驱动,借助导入情境创设、导入问题构建、导入活动设计等途径,让学生在导入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与思考,并快速融入课堂教学生态,为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而提供铺垫。问题导入法实施的重点在于导入问题的设计,更在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深入探究。可以说,只有教师所设计的导入问题足够高效、充分、深入,学生解答、分析、探究问题的兴趣自会更加浓郁,初中数学教与学活动的开展也会更加高效。进而达到强化教学效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目的,为初中数学教学导入科学、有效推进铺设了广阔道路,也搭建了全新认知平台。
        一、根据教学内容特性,应用问题导入法优化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中涉及的知识普遍比较抽象,以致教学导入的实效性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而问题导入法的应用,则可以为教学导入效能提升提供铺垫,也可以切实提升教学设计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因此,教师应以问题导入法为驱动来组织、设计、构建辅助导入活动,通过对一些多元性、丰富性、探究性导入问题的引入,使诸如数学模型、道具等进入学生认知视域,对学生在思维、认知、理解上给予必要刺激,以全面调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为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数学、获得认知发展提供助力。例如,在开展“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指导时,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即时引入实践性导入问题,并将导入问题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组织学生一起探究教学问题:王强家和李东家共有1块正方形的田(假设足够大),在王强家和李东家的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田的中心设为点(0,0),李东从坐标(-3,6)到(3,6)连续插种秧苗,问王强从哪个坐标到哪个坐标连续插种秧苗可与李东永远互不干扰?并组织学生画出李东所种秧苗的位置,结合坐标连接点(-3,6)和点(3,6)开展探究。通过研讨、分析、实践,理解其表示方法与基本内涵。这一实践性、探究性导入问题的引入,既拉近了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为课堂导入的生命力提升夯实了基础,进而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开掘与兴趣的调动。
        二、结合学生认知需要,应用问题导入法组织学生探究
        初中学生的个性特质普遍比较显著,且更喜欢用自己最擅长、最感兴趣的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这使得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入法开展教学导入时,必须紧密关联学生认知需要。尽量使导入问题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机关联,以达到帮助学生构建完备知识体系的目的。并结合对学生认知现状的分析,使导入问题的设定与教学项目的设计应最大限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现区”,既要科学调控其难度,又要为学生思维、认识、理解提升提供帮助。同时,还需要综合考量导入问题在教材、课标中的定位,借助问题导入法的应用,对教材予以适当延展,处理好例题与习题、公式与概念、定理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全面提高导入问题的针对性、科学性、发展性,使问题导入法更好服务于教学效能提升。例如,在开展《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时,根据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导入问题:相交线与平行线有什么区别?以此延伸出有关相交线、平行线的相关定义和判定等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在导入问题的辅助下画图、观察、分析、思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深度思考,并结合教师引导与自主探究,来分析教学内容特性,并加深对具体知识的理解,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针对教学目标定位,应用问题导入法构建认知生态
        不同导入问题的引入,对于学生认知视域的拓展,理解能力的强化,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有着不同影响。而面对一些具有发散性、探究性、思辨性的导入问题驱使,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会得到充分调动。数学课堂氛围也会更为鲜活、生动、丰富,学生参与导入问题思考、开展导入问题探索的兴趣势必会得到进一步发展,问题导入法的价值也会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入法创设教学氛围时,可通过设置导入问题场景的方式,来选用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导入问题素材,对其予以加工、整合、重构,并促使学生深度融入其中,在参与情境活动、开展实践探究、进行分析研讨中理解数学之内涵。而且,融入多元且丰富的导入问题情境视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也会更加充分,很多比较复杂、深奥、疑难的数学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例如,在开展“锐角三角函数”教学时,教师可以即时引入辅助性导入问题:如何应用“锐角三角函数”来解决生活问题?并组织学生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在教师设问,学生思考,共同分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表达式、图像特点等知识点,促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获得认知视域的拓展。以借助导入问题作用的发挥,来构建认知生态,实现对学生兴趣的培育与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四、结论
        总之,就实施应用效果来看,问题导入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导入领域的应用,更具必要性与现实性。而且,由于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以问题为引导,教学导入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也会显著增强,学生的思维开掘与认知提升目标自会慢慢达成。因此,教师在借用问题导入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时,应加强对问题导入法思想、理念、策略的渗透与融合,通过各类探究性、延展性、发散性、开放性导入问题的设计与构建,将教与学置于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内予以解析,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导入问题的分析、研讨、解答中更好学数学、用数学,切实强化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内容的驾驭。在突破导入问题困惑,解析导入问题内涵中快速进入课堂教学状态,带着更为积极的态度、更为浓厚的兴趣参与至课堂知识的学习,为初中数学教学导入效能提升而提供铺垫,来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与认知夙愿的释放。
        参考文献:
        [1]吕刚.问题导入和类比导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考试周刊,2019(70):89.
        [2]李元年.问题导入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9(08):13.
        [3]张明霞.初中数学课堂的导课艺术略谈[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5):219.
        [4]徐燕.新视域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导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8):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