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彭丽 石怡超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代的教育工作重要性逐渐凸显,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彭丽   石怡超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91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代的教育工作重要性逐渐凸显,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实质上,新时期我们之所以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除了社会需要之外,更多地是出于实效性的考虑。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一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失去了实效性,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富有实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
        关键词:河南省;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017年我国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的提出,要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修订课程内容,完善教学设计,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个专业所蕴含思想内涵,寻求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点,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中,实现高校课程有机融合,体育课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可以让体育课程成为学生内外兼修的课程。国家此项改革主要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具有教育功能,可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体育课程推进,对体育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理论概述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形成共识,主要是从高校育人的基本目标出发,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为教育核心工作,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以后,为了实现学校“三全”育人格局,很多高校正在构建全员全课程的课程思政体系,要细化责任和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转化为每一部分小任务,融入到每一门课程中,融入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中。从“大思政”角度对教育课程进行科学设计,首先,要摒除传统教学只负责让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的狭隘认识,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要有针对性,逐步的,有目的性的,将所有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具体的而教学方法实践中,优化教学内容,科学制定教学目标,让思想政治课程融入到传统教学中。其次,深挖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设计和运用好课程活动资源,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要把校内外活动等根据不同的项目活动内容,对相关素材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把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到教学和管理之中;再次,要发挥课程作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润物无声”形式滋养学生的心灵,匡正其行为,让其成为社会主义合格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让课程成为高校课程建设中的优秀课程,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载体。
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呈现良好态势
总体上看,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加强和改进,呈现出了工作实效性良好态势: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关注在校大学生日常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
        大学生是一个有明显特点的社会群体,他们基本生活需要是多方面的,如常见的衣食住行消费需求,对知识求知需求,对同学之间人际交往和异性交往需求等等,这些需求每时每刻都在吸引着在校大学生的关注点,影响着他们内心细微的变化。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这一大学生的特点做了深入研究,都能做到在课堂上授课内容密切联系广大在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从学生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事件与困惑入手,从琐碎细小的生活一个片段或者一幕情节剖析,抽丝剥茧,环环引导,从而使学生认为枯燥高深的政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达到深刻理解本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深入学习的兴趣,激发浓厚的求知欲。同时把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细化到大学生基本生活需求中,以使学生更好理解更容易接受。同时思政的内容又刚好能解决他们生活遇到的各种困惑,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学生乐于上思政课。
(二)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大学生社会实践需要的满足
        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大学生社会实践需要满足。新时代的大学生勇于实践已成为新一代的特点。在校大学生越来越愿意利用课余时间,踏入社会寻找各种实践锻炼机会,提高个人能力,补充生活费用,积累社会经验,参与主题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所学知识服务社会,从而得到锻炼又社会做出贡献。  于是在校大学生纷纷用在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已成大学生活中可算是重要的一部分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通过广大学生喜欢的社会实践平台,安排课题,组织不同主题的社会实践小组、分队,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了解社会体察民情,在广阔的社会实践环境中成长。在社会实践中理解国家各种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引导青年学生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满腔热情和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信念转化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社会需要与大学生个体需要的结合
        现代青年大学生更加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注重个体需要的满足,这是这一代青年的特点。 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注大学生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结合,引导大学生树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发挥个人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社会价值,得到应有的社会回报。
        使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体需要相统一,相一致。引导学生通过身边和社会上成功人士,优秀校友的事迹,认识到社会需要就是“风口”,学生个体适应了社会需要,找准了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共同点,就会得到更多机会“迎风扶摇直上九万里”,平时学习生活中处处培养自己实现个体需要的各种能力与才干,从细处着眼、从点滴做起,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国家大事国家各种方针政策,把握社会需要国家需求,坚信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光明前景就会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辨理论是非,关心社会澄清模糊认识,思想深处确立我们国家选择的道路,我们优秀的文化,我们坚持的理论和我们根据国情逐渐建立的各项制度的高度自信心。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问题分析
(一)教育模式存在僵化,覆盖范围存在不足
        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模式还是课堂授课模式为主,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老师通过学校规定的课时,在限定时间内对学生灌输知识理论为主。 这一模式已经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学生也是从中学一直按照这个模式受教育到大学,这些明显存在僵化。

各高校都能意识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高校党组织领导下,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担当,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走进学生心坎里,要取得实效,就要紧密联系学生,学生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不能局限在课堂。大量事实证明网络已是青年学生的聚集地,各种思想思潮也大多数是通过网络传播,网络已经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场所。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采取灵活模式,覆盖范围要尽可能的广,占领各个思想传播阵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普及渠道有限,教育定位有待精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4G时代手机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信息汇集终端,传统媒体正在加速淘汰,新媒体日新月异。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广泛应用。 但是相对日益丰富多彩、个性化精准化手机小程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有限,传统的网站,课堂已经无法大规模吸引学生的流量与关注度。面向全国所有人群的知识普及渠道和平台已无法做到精准定位不同层次的人群,不同类别的学生。时代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实现要不断拓展渠道,通过大数据精确定位。
(三)教育者、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满足人的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的程度有待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与社会需求,学生个体需求还有差距,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 时代在飞速发展,网络科技进步,信息极大丰富的提供给大众,大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这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紧跟时代的脚步,紧盯青年学生思想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育内容,用鲜活真实最贴近学生的案例去分析讲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 理想信念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取得良好效果,青年学生才能思想深处坚定“三个自信”“四个意识”。 新的科技成果不断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青年学生每一代有每一代的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不断学习再学习, 实时校正目标,提供贴近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以满足人的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策略探析
(一)积极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并且也取得了相对应的成绩,但是网络是一个覆盖面广的科技,必须要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以此来维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网络不仅仅可以缩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距离,并且也能深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此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首先,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信息的监察力度,建立健全网络法规,与此同时,高校应不断完善校园思想政治网络平台,加大对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引导、促进高校大学生在网络上面的思想政治行为和思想;其次,高校要设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小组,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水平,通过网络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思想出现偏差的大学生,老师们及时进行了解并加以开导,时刻关注学生们的思想状态,通过网络这个大数据、大平台对学生进行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们拥有积极向上的思想。
(二)针对性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场所,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随着时代变迁与不断发展,大学生在高校接收到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而产生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们既是一群朝气蓬勃的群体,也是一群思想多变的群体,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做他们的老师,还要成为他们的倾诉者和朋友,在这个基础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了解、关心学生,当学生内心的情感得不到倾诉的时候,我们要做真诚的倾诉者,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做,给予每一个学生最真挚的帮助,提升老师的自身人格魅力,让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快速发展的动力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对于知识共同沟通和了解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坚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要想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发展和创新,就必须针对大学生所处的环境,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生活需求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和教育,大学生处于一个可塑的阶段,拥有创新性,所以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发展自身能动性,保证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大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
(三)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不断创新与思想政治理论的不断夯实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性的关键。高校要想完成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是大势所趋。
        针对不同学生、不同课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应该不断加强与完善,针对当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与主要焦点问题开展针对性教学,与此同时,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上不能“死气沉沉”的教授理论知识,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升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并且在讲授思想政治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讨论,激发他们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与主动性;其次是对于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授课方式上,可以采用学生上台展示,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也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充分调动课堂的积极性,增加课堂上的互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引导学生多学、多问、多思,这样才可以大大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时效性。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就必须要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体系,高校要为学生构建思想政治良好学习的实践平台。高校必须合理配置实践教学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跟踪的时效性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封希德.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3]张红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以文化多样化视角[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彭丽(1983—),女,河南驻马店人,博士,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石怡超(2001—),男,河南郑州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2020-ZZJH-5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