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论语》中的德育思想及哲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陈颖齐
[导读] 《论语》体现了教育家孔子“德育为本”和“以德评人”的教育思想,这对当下的德育工作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陈颖齐
        河北衡水中学  衡水市  053000
        摘要:《论语》体现了教育家孔子“德育为本”和“以德评人”的教育思想,这对当下的德育工作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字数虽然不多,但蕴含的思想内容却颇为丰富。笔者就《论语》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论语;德育;哲学
        《论语》记录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德育思想。如今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但德育现状却堪忧。深入学习研究《论语》德育思想,取其精华,定能对当下的德育工作有深刻的启发。
        1、德育为本
        《论语》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告诫我们要乐于学,以学为乐。紧接的第二段话就指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无论做事,还是学习皆要务本——“孝乎惟孝,友于兄弟”(《论语·为政》),可见,《论语》把德育摆在了教育最重要的位置。与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功能相比,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则充分发挥社会教化功能,对此,孔子主张“以德教民”,因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政治主张“以德教民”,古代社会又提倡知识分子“仕而忧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因此教育更是主张“以德育人”。孔子“素以道德教育称著于世,他的成功之道正是发现并加强了德育的基础教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根据杨伯峻先生对此句的解释:“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历代文献,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信实。”“忠”和“信”都是德育,占了孔子所有教学内容的一半,孔子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文行”和“忠信”孰轻孰重?“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论语·子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在躬行实践了“孝”“悌”“信”等品德之后,要是学生还行有余力,才主张他们学习文献知识。
        2、以德评人
        对学生进行评价,首要标准是“德”。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一个人只要是做到孝忠信,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学习过了,这不是以德评人么?子夏以德评人,孔子更是这样。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论语·公冶长》)孔子认为德先于才,一个人要是能言善辩,但是没有仁德,就会常常被别人讨厌。最令孔子称心如意的学生是颜渊,因为颜渊德行最优秀的学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躬;言语:宰我,子贡……”(《论语·先进》)。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孔子之所以赞叹“贤哉,回也”,是因为颜渊“贫而乐”,具有安贫乐道的品德。在《论语》里边,孔子对德行高尚的四位学生——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躬都给与积极的评价,没有负面的评价。对闵子骞,孔子评价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对冉伯牛,孔子曾感叹道“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对仲躬,孔子赞扬说“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雍也》)。除此外,孔子对其他学生的评价,基本是有褒有贬。就是才华横溢的子贡问孔子“赐也,何如?”时,孔子给他的评价也仅仅是“汝,器也”,而孔子曾说过“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3、《论语》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3.1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释义:孔子说:“由!我把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教给你!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点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于客观事物的态度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正确认识自已。


        (2)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释义:孔子说:“专心研治不正确的观点,就会有害了。”
        点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和理论通过人们的实践,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专心研治不正确的观点自然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而有害了。
        3.2唯物辩证法思想
        (1)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必是有好言辞,有好言辞的人不一定有道德。有仁德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点评: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孔子看到了道德与言辞、仁德与勇敢的关系,看到了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会有目下的祸患。”
        点评:这句话说明如果不能对事物发展的结果作出预见,近期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带来惊慌和忧虑,不能有准备的予以解决。体现了根据原因预见结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
        (1)子曰:“君子不器。”
        释义:孔子说:“君子不应当像器皿一样(只供一定用途)。”
        点评:马克思主义认为,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因此不仅是“君子”,单是一个人也不应该像器皿那样,而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释义: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受骗;只空想而不读书,就有危险。”
        点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既要持之以恒地学习知识,又要善于开动脑筋,积极地进行思考。这句话揭示了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强调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综合的思考,从而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4人生观、价值观思想
        (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释义: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明白的是利。”
        点评:道德高尚的人同晓义,而一般的人则通晓利。评价一个人的道德高尚与否,应该把讲道义放在第一位。
        (2)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释义:孔子说:“只要立志实行仁道,就不会有恶行了。”
        点评:高尚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高尚的理想,这样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正确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工作中展现人生价值。这句话也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地进行人生选择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实行仁道”,便“不会有恶行了”。
        4、总结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涵盖了许多的德育和哲学思想,深刻领会其思想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聂文军.《论语》中的情感好恶与个体道德的关系[J/OL].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03):110-115
        [2]王彦昌.《论语》教育教学观的当代价值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1(05):9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