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桂珍
博罗县杨侨中学 516155
摘 要:近年来网络社会不断发展,整体社会信息化程度很高,互联网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多,整体网络环境已经普及开来。网络的飞速发展,让学生可以在网络当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为现代教育工作带来了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本文对网络化背景下初中德育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网络化;初中德育;重要性;有效途径
自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对于社会的变革发展影响重大,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大部分初中学生很早就接触到了网络技术,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很多平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知识,但是由于初中生尚处在学生阶段,年龄尚小,所以网络上的很多东西不会分辨好坏,因此借助德育工作可以帮助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网络化背景下,教育部门对于初中德育工作愈加重视,现在德育工作已然成为初中教育从业者工作的重中之重了。
1 网络化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革,现如今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一部智能手机,初中生也不例外,大部分初中生都会在生活当中运用到网络技术,无论是用来查询资料还是用来娱乐。时代的发展是需要剔除坏的东西的,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能否正确的使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初中生心智尚不成熟,三观也没有正确树立,正是最容易误入歧途的一个年龄段,同时网络化的盛行发展对于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冲击是很大的,不仅教育部门关注初中德育工作,还有家长等社会层面也对德育工作有很大的重视。
德育对于培养初中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首先正确的德育教育是对孩子们成长的一种正确引导,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当中有更好地发挥空间;其次初中的德育工作能够帮助学生们从小学会分辨是非,可以使他们不轻易被网络上的东西所影响,帮助他们有一个干净的成长环境,同时网络具有不易控制的特性,电信诈骗事件比比皆是,初中生被诈骗的例子有很多,借助德育工作的进行,可以帮助初中学生远离这些是是非非;最后当做好德育工作时可以使同学们少受网络的影响,有更加成熟的积极向上的思想体系。
2 网络化背景下初中德育工作现存不足
2.1 校方重视不足
初中德育工作的进行一直停滞不前的关键原因就是由于校方层面重视度不足。在网络化盛行的情况下,在教学方式根据网络化背景做出改变时,校方却没有及时地跟进,没有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任由其自由发展。
校方对于网络化的迟钝反应,使得现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根据网络化背景而发展,进而使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和培养。
2.2 家庭教育方面缺乏引导
对于一个孩子的培养只凭借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就需要校方和家庭两方面共同努力,尤其在德育教育方面,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网络化背景下如果家长没有对孩子合理的教导,没有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就很悲哀。现阶段情况下,大部分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在对孩子的培养中过多依赖学校,亦或有些家长管理过度,认为网络会害了孩子,便通过各种方式包括不合适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理,这些只会使孩子更加叛逆,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2.3 部分教师素质不够
在初中的德育工作中教师是主导角色,特别是在现在网络化的大背景下,更需要教师站出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导工作,但是部分教师渎职,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只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提出要求,对于德育工作并没有施以太多的重视,这会导致学生发展的畸形。更有甚者,部分教师自身素质就存在严重问题,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无法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3 优化网络化背景下初中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3.1 深化对网络道德教育的认知
信息化快速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在初中德育工作的进行中,相关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变革并做出合适的反应。首先工作者应该把网络化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以此保证现阶段进行的德育工作可以适应网络化的大背景,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其次工作者要革新自己的观念,认识到网络化给社会带来的好的变化。最后要在生活中教学中各方面共同引导学生的德育发展。
3.2 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的不足是初中德育工作进行当中最大的问题,如果教学生德育的老师自身德育就不好,那么教出来的学生也一定问题很严重,所以提升教师素质刻不容缓,应从以下方面做起,第一对教师的德育品行进行定期的审核,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帮助教师们规范自己的言行;其次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最后应该多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德育教育的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4 结语
网络化背景下初中的德育工作增添了些许难度,但是通过合适的方法就可以使德育工作更好地进行,帮助学生们在日后成长的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剑,韩雁,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4): 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