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习《何炳章教育文选》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陈永平
[导读] 未来的社会最需要的是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具有创造精神的劳动者
        陈永平
        合肥市阳光中学      
        引言:
        未来的社会最需要的是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具有创造精神的劳动者。未来的人不仅要做自然的主人,更要做社会的主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要做自己的主人。根据当代社会的需要,人们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挖掘自己最大的潜力,而要做到这一切,最基本的办法就是弘扬人的主体性,培养自育意识和自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育能力是启动学生内部活力,增强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律、自理、自主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中学德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中逐步提高、逐步成熟,从而主动发展。
一、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因此,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就要把学生看成能动的、独立的主体,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意识,培养学生在自觉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转换观念,确立正确的学生观。
        能够促使人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每周与学生见面的次数不多,所以,我将学生自我管理的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而逐渐形成了我在教育教学中确立的“学生观”。以正确的“学生观”指导我的工作,不仅符合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还有利于学生由依赖性向独立性的顺利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正确发挥。
        1、课堂教学规矩让学生“订”
        国有国法,班有班规。国家依法治理,课堂纪律按规行事。课堂纪律的制定,同样要发扬民主,如果让少数学生制定,让不参与制定的多数学生来执行,很难形成全班的自觉行动。我的课堂规矩由大家一起制定,才能体现课堂的民主与和谐,也才能体现出学生是一个班级真正的主人。所以同学们自己制定的课堂规矩大于他人所立之规;大家共同所立之规的力量,大于一人或少数人的独断。课堂规矩的制定,我告诉学生首先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微机房管理制度,再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起草,然后小组讨论,最后确定下来。在同学们讨论课堂规矩时,我告诉他们不宜过多过细,但要有操作性。这样,学生自己制定的课堂规矩,比起服从我制定的规矩,更容易接受和认同。
        2、问题让学生“析”
        课堂教学中,无论我如何从正面“防范”或言语的说教,学生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和问题,有时,有些同学同样的错误犯了又犯。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体会到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比如,学生经常在课堂上不听从我的教学安排,自己在电脑上随意下载游戏或音乐,等我叫他们完成的作业时,他们不知如何去做。

所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轮流担任信息技术班长(每次是2名学生,男、女生各1名),信息技术班长职责有4点:(1)组织学生按时整队到机房上课;(2)维持课堂纪律,并提醒同学们不要随意下载游戏或音乐;(3)下课时,班长提醒学生关闭电脑,并保持机房整洁与卫生;(4)在下一节信息技术课开始3分钟时说说自己担任信息技术班长的心得。有位同学说:“原来我上信息课喜欢讲话、上网、玩游戏,不听从老师的安排,当信息技术班长时,发现有一位同学上课时上网、玩游戏时,我提醒他专心听老师讲课,他说,你自己上课也经常上网、玩游戏,还好意思管别人!一句话使我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平时班干部管自己时,我还不愿听,今天轮到自己当班长,才体会到当班干真不容易,在育他人之前,首先要育好自己,否则自己在担任信息技术班长时,一点威信都没有。”后来,他果然上信息课不上网、玩游戏了,在同学中渐渐树立了威信。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开展和延伸需要自学
        教学中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自己去学。“先学后讲”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备课时我们应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因此开始上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本带着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更大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来说,学生现在学习的知识可能在几年后就已经过时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信息素养就显的特别重要。
四、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学。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我在设计教案时,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邻桌,从关心自己到关心邻桌,从独立学习到邻桌的互帮互学。邻桌既是学习的合作者,又是评价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我发现以前课上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机房都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可能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着,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认真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何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合作、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备课时只有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五、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需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品味,哪些突发问题让自己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认真记录以下三点:(1)总结成功的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查找失败的原因。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课后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臻完善。(3)记录学生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自主学习或完成练习时,教师要巡视学生学习情况,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于有针对性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结束语: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主体性人格的新型人才。同时,新时期需要我们探究更多更新更全的教学实践形式,通过以上探究发现自育自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我会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引导学生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