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勇兵
合肥商贸科技学校
摘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是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成才成长影响很大。通过大赛的平台,可以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良性氛围,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可以培养职业院校中青年教师的梯队建设。
关键词:教学团队;教学素养;课程思政
在刚刚结束的中职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笔者有幸参与,印象深刻,感悟颇多。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课件及课堂实录等方面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才能有好的作品呈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参加这次比赛的最大感悟。回顾比赛的整个过程,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体会。
一、把握和理解好评分标准
今年教学能力比赛的评分标准主要有五个方面:目标与学情(20分)、内容与策略(20分)、实施与成效(30分)、教学素养(15分)、特色创新(15分)。
(一)目标与学情
这一评价指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制定教学目标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而学情分析是对教学目标进行动态调整的关键,也是教无定法的根本立足点。同样的一节课,面对不同学生、不同专业,制定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对教学重点、难点的预判也不一样。在比赛中,评委对参赛团队提问,多次提到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依据是什么。所以,依据学情来确定教学目标,才更能体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从而教学目标制定才会准确,可评可测。
(二)内容与策略
教学内容可以是事先选定好,但内容是多少,需要多少课时完成,这就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而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为了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我们在比赛中看到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不错。但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最终意图是实现教学目标,同样是依据教学目标开展的,要针对性强,有效性好。
(三)实施与成效
课堂教学组织实施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集中体现,也是教与学结合的全过程。组织实施有序,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这一部分在评分指标里分值最高占30分。在参赛选手说课中,教学实施部分基本上是完整且很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很熟练。但对教学评价部分大都还是偏弱,依据不充分,或只站在教师角度评价偏多,主要原因还是在对学情分析不够全面,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够准确,导致教学评价不客观,不完整。
(四)教学素养
本次教学能力大赛参赛团队大都是青年教师,在教师基本素养方面,教学态度、口语表达、教学技能等素质都不错,能够展现新时代中职教师良好师德修养。信息化手段作为教学素养的技术保障和支撑,已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很全面,从课前准备、课中参与、课后评价基本都得到广泛运用。但个别团队面对评委提问临场应变能力还有欠缺,心理准备不充分。
(五)特色创新
主要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刻,具有推广价值。现代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在于教学设计要有前瞻性、时代性。对课堂效果实质性评价能够验证特色创新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能力比赛的收获
1.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由信息化大赛改变为教学能力大赛,真正地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作为教学的手段。教学能力比赛则注重全面考查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加强调信息化教学的实用性和支撑性。教学能力大赛,比的是如何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合理恰当使用信息化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如何组织实施,如何合理地进行评价考核。本次比赛中,大多团队都熟练运用学习通平台对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
2.对课程思政要求明显加强。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形式贯穿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例如在作品《指数函数》中,引入70周年国庆阅兵场景;在作品《概率统计》中,突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国疫情防控案例。
3.教学手段和方法多样。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方面已经不适应,特别对职业学校学生。“贵在得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在于教师将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技巧等恰如其分、灵活巧妙地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这样就不会出现死板僵化,缺乏生机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能力比赛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解决学生在学习兴趣、问题探究等方面的困难,愿意学,能学进去,能动手操作。例如作品《致敬英雄》,使用抖音、快手等小视频,将抗疫英雄的感人事迹再现在课堂,学生易学易会,也改变学生对手机使用的方式,感受社会正能量,真正理解“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抗疫精神。
4.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环节设计往往难以做到整体统筹推进,存在教学环节之间过渡生硬、各环节间缺乏逻辑联系等问题,导致教学活动过程缺乏整体性、衔接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能力比赛的每一个团队,基本上从保证教学效果出发,反复推敲各个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性、连贯性,辅以适当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才能确保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合理。
总之,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是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和“三教”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诊断和改进的重要内容。教学能力比赛的开展有益于将理想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推广至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改的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淑翠.《勤于反思 赋能成长》宁夏教育.2020.04
2.孙心驰.《职业院校教学大赛对中青年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要求的标准研究》科教导刊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