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勇艳 仲如林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在全球与国际化发展水平进步的同时,也带动高等教育不断前进着。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让人们对民办高校的师资团队更加关注了,这也督促各个学校对国际化师资团队进行了完善。虽然,民办高校在向国际化转变过程中,还处于刚开始的起步阶段,但是在师资建设方面,已经初见成效的跟上时代步伐了,在未来还是要把民办高等教育体制逐步健全才行。本文探讨了民办高校国际化师资提升的主要问题,还针对这些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者带来借鉴和交流。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际化;师资;提升策略
从改革开放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让高等教育更具全球化发展模式了,而民办高校的师生,都渴望能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外国的知识和文化。但是,培养高素质的开放性人才,还得依赖高校师资,对此需要加大向国际化发展步伐,因此,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必须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一流国家化师资队伍才行。
一、民办高校师资国际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师资国际化趋势认识不清
我国民办高校的运作模式,一般是以计划管理为主,由高校推广招收、实行学分制、学费都是学生自己承担、就业实行市场化双向选择等,这是更加趋于市场化的走向了。但是,在培养人才上需要社会实践来反馈,往往具有时间周期长和反馈慢等特点,这种双向选择就业的模式,还会造成以毕业生不愿意就业为借口,来掩饰部分民办高校生源差的事实。再有就是没有有效的手段,来检验人才培养的效果,以及在教育资源上,依然处于紧缺的状态,让高校办学模式对人才培养质量上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在行业内部,民办高校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很容易让高校走到误区,过分的追求量而不注重质了。从这些就显示出,在师资国际作用和趋势上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甚至还处于模糊不清的地步。因此,做好师资国际化工作,还存在自主意愿和动力不足的现象。
(二)缺少师资国际化建设的相关机制
即便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做出了导向性的规定,相应的也采取了适当的激励手段来加强完善。但是,高校还是缺少师资国际化建设的相关机制,比如:因为缺少规范标准、目标约束和相对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导致相关目标建设比较模糊。再有就是,虽然海外人才不断被引进来,但是一些跟他们相关的待遇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比如在国籍、养老、医疗等方面,还是没有实现与国际的接轨。正是这些相应机制的缺乏,才导致民办高校没有形成,适合国际人才发展成长环境,没有从根本上留住这些师资人才。
(三)外籍教师专业性有待加强
一般在民办高校中,外籍教师的资源是比较短缺的,往往不能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尤其是在民办系统中的外籍教师,还存在经验不足和专业不对口,以及综合素质偏低等情况,极个别的教师还带有本土地方口音,以上这些,都说明了民办高校严重缺乏高素质的优质外籍教师资源。从总体上来说,民办学校生源比公办的要差一些,在外语学习和交流方面,确实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跟外籍教师的交流上,就比较缺乏专业性,无法进行深度交流,甚至还出现了沟通困难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民办高校没有激励机制,让教师缺乏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没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人才,以及欠缺重点学科带头人等,这些都成为阻碍国际化师资队伍发展的绊脚石。
(四)国际交往渠道不畅
在改革开放之后,一方面,很多跨国公司抢占了中国市场,实现了员工本地化现象,因此就导致好多高校的高层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国际间交流与合作进程的加快,也是造成人才外流的原因所在。针对上述情况,许多高校都顶着巨大压力,努力在寻找人才回流的渠道。但是,在好多因素的干扰下,让这种渠道开通的并不顺畅,就比如在国外生活和工作条件,就跟国内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等。所以,这也是高校存在着国际交流渠道变少,以及教师参与国际交流人数偏少等问题,进一步成为阻碍人才国际化的发展的最大制约。
二、促进民办高校师资国际化的策略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民办高校只有更新观念才能促进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还要参与国际环境竞争,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招收符合高校自身发展需求的人才,那么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还应该拓宽选人和用人的渠道。此外,民办高校还应该紧跟政府部门的战略规划,在全面实施“人才兴校”时,做好相关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规划。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个基础性、全局性和决定性的大事来管理。在师资国际化建设方面,学校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不留余地的抓住新的机遇和实现新的跨越,争取开创出师资队伍建设的新局面和新篇章。
(二)建立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
高校应该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才能留住人才,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分类考核,以激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为目标,这样可以改变之前一成不变的评价考核模式。尤其是,在对待一些海归学者,因其长期生活在国外,在生活和工作中思想观念跟国内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所以,在融入这个团体中,难免会带有比较鲜明的特征。对于上述这些,高校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可以根据他们本身的习惯,制定灵活的人才评价机制。比如,在所属学科差异上,还有品性特征和工作绩效等方面,综合考虑评价的侧重点。
(三)要加大校外引进
民办高校应该重视外籍优秀师资的引进。首先,可以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校开展学术讲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进各自学术之间的交流,并且能给予学者们对知识的充分研究空间,这样间接的也就辐射到全校教师职工中,让他们也意识到提高科研学术水平的重要性,以此有利于带动他们参与到国际化竞争环境上,让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次,可以合理制定相关政策。这样可以更好的引进或聘请国外优质的外籍专家或教师来校任职,进一步还可以考虑让他们在学校担任相关管理工作,比如,在对外事情的管理中,可以更好的让民办学校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式,以及在他们严谨治学精神思想的熏陶下,可以提升自身的职业规范和道德水平。通过这种改革教学管理方式的办法,可以提升民办高校国际化管理水平,并且在结合本国、本校的实际情况下,还能开创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体系。
(四)拓展师资交流培养渠道
民办高校要想具备国际高素质人才,以及掌握国际前沿动态,就需要拓展高校师资在海外的交流学习渠道。比如,可以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知名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有能力的高校,设立单位留学基金,并且让政府加大留学基金的资助力度;选派校内优秀教师到国外做访问学者等,以上这些,都可以更快速的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在加强国际间交流的同时,还能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并且可以在相关教学和学科建设上发挥更大作用。
结束语
总之,国际化发展趋势是高等教育未来必经之路。在国际化不断发展壮大的进程中,各个国家高校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也更加激烈、频繁了。因此,国际化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发展趋势,民办高校只有借此机会,抓住现有机遇,在此基础上,建立能适应国际化的师资力量队伍,才能加快我国的高等教育向世界靠拢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徐佳欣.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0.
[2]戴文红.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再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0.
[3]朱梦婕.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政府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0.
[4]陈映芝.新时期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8):134-135.
文章源自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校级课题“民办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化人才建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