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安林
边海防学院乌鲁木齐校区
摘 要:边疆部队的少数民族军官是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提高少数民族军官的个人能力素质,有助于履行使命任务。部队建设和训练中,要通过坚持旗帜引领,坚定少数民族军官的政治站位;通过优化生源渠道,确保少数民族军官的人员质量;通过拓宽培养途径,提高少数民族军官的能力素质;通过大胆选拔使用,扩宽少数民族军官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少数民族军官 能力培养 途径
我国西部的边疆地区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是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又因为边疆地区民族众多、恐怖分子内外勾联,边疆地区也是国家进行反分裂、反恐怖、反暴力斗争的前沿,是反恐维稳工作的重点地区。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干部是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坚决执行者,边疆部队的少数民族军官更是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加强部队少数民族军官的能力培养,有助于履行使命任务,有助于发挥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作用,促进边疆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一、坚持旗帜引领,坚定少数民族军官的政治站位
近两年来,边疆地区在“清理两面人”主题活动中,排查出许多口是心非的“两面人”,有的是党员、有的是宗教人士、有的是老师,他们突出的特征是:背信祖国、出卖灵魂,明里暗里支持宗教极端,纵容包庇暴恐分子,给“三股势力”通风报信,扰乱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军官培养,首要必须确保少数民族军官在政治上绝对可靠,坚定听党话、铁心跟党走,确保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对党绝对忠诚的人手里。
一是加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认同感。通过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国边疆地域的变迁史等历史资料,教育广大部队的少数民族军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充分认清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吾尔族、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大团结意识,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强烈认同。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狭隘的民族观,争做像其曼古力、尼都塔生一样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二是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新疆、西藏工作的战略决策精神,增强稳边兴疆、强边固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西藏地处中国西南,周边与多个国家接壤,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是联系内外的重要枢纽,分别是我国西北方向和西南方向的战略屏障。随着国家西进战略不断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启动实施,新疆和西藏在我国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同时,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势力的活动也不断扩大,驻边疆部队是地区社会重要力量,少数民族军官更是反恐维稳的主力军。引导少数民族军官认清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担当,强化少数民族军官扎根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行动自觉,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二、拓宽培养途径,提高少数民族军官的能力素质
部队的少数民族军官很多当兵入伍前,都生活在边疆的边远艰苦山区或多民族聚居区,文化基础和科学素养相对薄弱。虽然经过基层部队和军队院校的培训,但受诸多客观条件所限,部分少数民族军官尤其是连排基层一线的少数民族军官的指挥能力和战术素养等与基层岗位任职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必须通过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军官的能力素质,争做部队基层建设和实战化训练的“排头兵”。
一是加大优先送学培训力度。调整外出送学培训比例,适当增大少数民族军官进修学习机会。每年有计划、有重点的择优选择一些爱学习、肯钻研、有潜力的少数民族军官到军地院校学习深造。通过参加地方政府的党校培训,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自觉,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军队院校的技能培训,重点学习联合作战指挥、非战争军事行动、信息化武器装备运用等与部队实战化训练紧密联系的知识内容,切实提高个人指挥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是创造交流任职锻炼平台。交差任职、交流代职是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部队领导和机关要着眼少数民族军官在部队的长远发展,积极组织少数民族军官到友邻部队、内地部队、军队院校、上级机关,甚至是军以上机关代职工作和岗位轮换;积极组织少数民族军官进行基层与机关、军事与政工等不同岗位的交叉任职工作;积极组织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少数民族军官到经济建设相对发达、革命传统相对深厚的内地部队代职。要注重在代职工作中减少民族环境影响,使代职干部不分民族、不讲条件全身心融入新单位的大环境,从而丰富工作经历、开阔个人视野、增长专业才干,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三是提供重大任务磨炼机会。年度重大军事训练任务是部队战斗力提升的指挥棒,要积极鼓励少数民族军官参加部队的年度重大战备训练、军事演习等大项任务,提供展现才能、施展才干的平台和机会。任务中,一方面,要敢于将少数民族军官放在任务最艰巨、情况最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磨炼,放手让其自主判断、自主决策,着力提高反恐维稳中的应急处突能力,发挥少数民族军官在维护边疆社会稳定中的骨干作用。另一方面,利用民族相同、风俗相近的优势,发挥少数民族军官的语言优势、民族优势,用“亲切的方言、质朴的情感”与任务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打成一片,宣传党的政策、引导社会风气,做好群众工作,发挥少数民族军官在民族团结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大胆选拔使用,扩宽少数民族军官的发展空间
少数民族干部一直是党和国家进行边疆治理的重要力量,少数民族军官更是驻边疆部队遂行反恐维稳任务和开展军民共建的中坚力量。要进一步拓宽少数民族军官的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把政治立场坚定、指挥能力过硬、群众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充足的少数民族军官选出来、提上来、用起来,从而激发他们热爱部队、献身部队的爱军情怀,增强他们立足本职、建功部队的雄心壮志。
一是扩大提升的范围。在干部晋升使用、机关选人用人时,要坚持不限单位、不卡学历,优先选拔使命政治立场坚定、指挥能力过硬、完成任务出色的少数民族军官。同时,各级领导要舍得将优秀的少数民族军官推荐到更高、更大的发展平台,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创设“破常”的条件。对特别优秀的少数民族军官,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打破常规,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如对有发展潜力的少数民族军官可适当放宽年龄的条件,及时作为后备人选培养;对指挥能力过硬的少数民族基层主官,可适当放宽经历的条件,提拔到领导岗位工作;对业务技能精湛的少数民族技术干部,可考虑放宽职称考核要求,降低外语、计算机等条件,晋升其技术职务,为其创设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完善政策的标准。根据驻边疆民族地区部队的任务特点和使命要求,在领导配备上,可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增加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比例,既保留了人才,也为年青少数民族军官成长提供了发展空间。要完善交流使用机制,优秀的少数民族军官完全可以安排交流到友邻部队、上级机关,甚至内地部队任职,解决他们发展受限、空间狭窄的职业发展问题。要完善干部退役政策,从严控制任干不久的少数民族军官、年青有为的少数民族军官退役,切实防止优秀的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19年第1版,第10页
[2]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习近平论强军兴军,解放军出版社,2017年第1版,第238页
[3]赵中华,对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基层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第6期,第40页
[4]贾伟、军队院校民族干部培养基本情况分析、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第22页
[5]刘文辉,关于武警院校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思考,武警指挥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第31页
[6]朱培民,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年第1版,第3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