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贾子龙
[导读] 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贾子龙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受大学生自身以及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行为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在厘定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理论基础上,立足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状况,提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代表,爱国是本分又是职责。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风貌整体向好,但由于容易受到国内外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对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认知尚未充分,这些大大制约着大学生积极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新时代加强和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迫在眉睫,这一选题目的正基于此。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接班人的实践活动。因此,学校理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教育方法、载体、氛围等方面还需改进和完善。
        1、爱国主义教育方法不够完善
        教育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育方法决定的。目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方法有待继续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创造性不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者不仅要创造性的运用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还要总结和探索新颖的教育方法。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综合性不够。社会环境影响的复杂性以及大学生需求日益多样化,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的思想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这就要求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
        2、爱国主义教育载体不够全面
        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是指传导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能为爱国主义教育主体所运用且教育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目前,高校对一些载体使用率不高、认识程度不够和使用载体的能力层次不齐,爱国主义教育载体不够全面,还需拓宽渠道。
        第一,高校教师对一些载体认识不够和使用率不高。爱国主义教育者了解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但对于传授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所运用载体的认识和关注度不够。
        第二,高校教育者使用载体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载体间的整合利用有待进一步完善。爱国主义教育者之间年龄跨度大,与年轻教师相比,一些年长的教师还不能更为主动的接受新兴事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兴载体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此外,除了思政课教师,其他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投入的时间较少,投入精力不足造成他们在载体的创新上意识不足,能力不够。[]
        3、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不够浓厚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道德品质离不开环境的熏陶,教育环境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第一,当前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校园学术氛围浓厚,但是关于爱国主义的校风建设还不够全面。校园建筑物,校园道路都蕴含着爱国主义思想,部分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容易忽略这些隐藏的教育资源。
        第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大学生课外活动融合度不高。课外爱国主义活动是对课堂爱国主义教育的补充,然而,部分高校利用课外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做的还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的院系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重视。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认识问题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最终解决问题。

本章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为指导,通过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改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等,以期提出完善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对策。[]
        1、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丰富其教育内容,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更要不断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因为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吸收。新时代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论灌输法
        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行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灌输法要想取得实效,还需联系实际,不仅要联系国家发展实际,还要结合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状况。将当前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融入爱国主义理论灌输中,才能更透彻的学习和了解理论,不会出现空洞式的灌输。结合国家实际发展情况就是让大学生了解到当前国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坚定不移认同爱国主义理论,并从实际行动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二、实践锻炼法
        运用好实践锻炼法要不断探索有效的实践锻炼形式,这就需要学校各个方面共同发力,学校管理人员要对实践活动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确保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利用寒暑假深入企业、社区和农村调研,不仅使教育者对实践锻炼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也为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运用实践锻炼法提供经验。
        2、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
        第一、增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高校教师要不断完善拓展教育内容,包括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对社会主义认同教育、对党忠诚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通过翔实内容的讲授,从理论基点、历史起点和现实依据三个维度廓清爱国认识误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为弘扬爱国主义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二、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无形和有形相衔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是冰冷的,没有活力的,而是活力四射、朝气蓬勃的,既需要基地管理人员转变观念,围绕开放意识打造爱国主题突出、内容深刻丰富的精品陈列,也需要基地讲解人员运用科学化的解读方式和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在情景交融的语境中阐释并拓展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3、营造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
        第一、唱响新时代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在全媒体时代,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一代已成为网络爱国主义话语创造、使用和传播的新生主导力量。新时代大学生是网络话语场的主体,他们正在运用萌化而感性、温情而有序、戏虐而理性的方式行使网络话语权,表达爱国情怀。
        第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高校既要运用好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观看爱国影片、参观爱国人物纪念馆等,又要贯彻发展理念,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例如举办与爱国主义相关的演讲比赛,征文等活动,让大学生展示爱国主义的时代魅力和自身的风采风貌,从而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
        第三、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树立方向标杆。先进典型人物具有突出的化育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浓厚爱国风气的营造,需要先进典型人物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价值引导功能,需要开展有目的、有意识向先进典型看齐的活动。
        参考文献:
        [1]石中英.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06):9-15.
        [2]喻畅,赵明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析[J].现代交际,2017(24):118-119.
        [3]刘晓梅.网络思政视域下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探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37(04):33-37.
        [4]梁超锋.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四位一体”协同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5):37-41.
        作者简介:贾子龙(1988—),男,山东博兴,汉,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