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佳妮
(巩义市委党校,河南 巩义 451261)
[摘 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在一百年的艰辛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每一个奇迹背后都隐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伟大成就 成功密码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面对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是怎么做到的?仔细梳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便能发现党的成功密码。
一、建设服务型政党:以为民造福赢得大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最高宗旨,共产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为谁执政的问题,是一切政党执政都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执政是为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还是为了一党一派的少数个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一切政党执掌国家政权、从事治国理政活动的本质区别。"服务型政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自我要求,更是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殷切期望。
建设服务型政党,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它首先要解决的是执政党为谁服务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章程》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属于人民",就意味着党的权力来自人民,又应当归之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受制于人民。共产党人的一切执政行为,都应当从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出发,都应把为人民谋利益当作最根本的执政目的。中国共产党从执政之日起,就把为民执政作为自己执政的核心价值,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毛泽东曾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服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复强调,应当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中国共产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正因为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才能够在一次次的历史关键时期和重大关头,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
二、建设法治型政党:用法治中国凝聚复兴力量
无论是国外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的启示,还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表明,建设法治型政党,利党利国利民。建设法治型政党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选择。建设法治型政党要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际,通过合理的途径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实现执政方式法制化,把党的执政行为纳入法治的轨道。它既是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一种理性的路径选择,也是加强和改进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党员干部道德自律的必要前提。
法治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引领、规范、保障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抓紧推动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修改,依法严厉打击暴力伤医、制假售假、妨碍疫情防控等违法犯罪行为,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切实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为保障国家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顺利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通过一系列授权改革决定,修改、废止一批法律法规。为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制定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重要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危害金融安全、破坏生态环境、挪用扶贫资金等违法犯罪行为,妥善审理征地补偿、移民搬迁、就业医疗等涉民生领域案件,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和有效法律服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法治中国的主线日益清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体现在哪里?在党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幸福的过程中,法治既是必要途径,更是制度保障。唯有依靠法治,依靠宪法和法律体系才能凝聚共识和力量,保证中国社会可持续的发展与稳定。坚持依法治国,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设法治中国,就是凝聚民族复兴的力量。
三、建设学习型政党:以学习永葆党的先进性
重视读书、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毛泽东同志是当之无愧的典范。据《走进毛泽东的遗物馆》一书介绍,他最后一次读书的时间是1976年9月8日,也就是临终前那一天的5时50分,是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读的,共读了7分钟。更为重要的是,毛泽东同志从不读死书,向来倡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活学活用是他留给党员干部的宝贵经验。
倡导读书、鼓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可谓是一路走来一路讲。从正定到宁德,从福建到浙江,从上海到中央,留下了许多的经典语录。诸如“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内行和专家学习,向老同志、老干部学习”、“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等等。从态度、途径、方法等方面,为新时期领导干部如何读书学习提供了重要遵循。
当前,我国已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凸显出一些新的矛盾: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能源短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包括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都有待解决。这些都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我们党必须保持优秀的学习品质,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独立探索创新,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学习、不断更新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其次,我们党已经在全国执政70多年,积累了治国理政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但党的建设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执政党道德修养以及党规党纪的教育有着重要关系。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环境?说到底,还得从读书学习中汲取营养和知识。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用什么,做到学思结合学用统一,努力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实践,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动力,才能确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不懈奋斗中书写。躬逢伟大新时代,更需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加油干,共同推动中国号巨轮在新的伟大征程中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个人简介:翟佳妮(1992-),女,汉,教务科助理讲师,硕士研究生,巩义市委党校,研究方向:政治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19.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100.
[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17.
[5]翟佳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必然性分析[J].党史博采,2021(5):25-28.
[6]王怀超,张 瑞.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经验[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21(3):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