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初级中学 广西 南宁 530227
摘要:近年来,受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很多农村地域的离异家庭也成日渐增多,而有关农村离异家庭学生的德育工作开展,也成为农村班主任工作领域比较棘手的问题。尤其是那些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初中生,其本身心理波动较大、且自我调适发力,更为德育工作开展带来了巨大挑战。而做好这些孩子的德育工作,不仅可以助其即时化解由于家庭离异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还能够重塑其健康心理状态、良好道德品质、积极人生态度,使其对自己目前所处的家庭状况获得正确认识,避免心理恐慌、认知困惑、意识消极等窘境的出现。因此,针对农村离异家庭学生德育工作需要,班主任在开展管理与教育时,应加强研究分析,并以不同离异家庭孩子的身心现状、认知特性为基础,切实探寻有助于德育工作开展的科学途径与有效对策,以确保德育工作效能的提升,为每一位正处于人生花季的农村初中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而助力。
关键词:农村;班主任;做好;离异家庭学生;德育工作
众所周知,家庭离异的背后,经受伤害最大的莫过于孩子。很多已经具备一定意识与个性的农村初中学生,往往在经历了父母离异的打击后,便一蹶不振,甚至出现性格扭曲、心理畸形、自闭消极等现状。对此,若不能及时给予科学有效的帮助、疏导、化解,极有可能诱发更大的危害与更多的问题,甚至贻误这些孩子的终生发展。而对于农村初中离异家庭孩子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前提,以确保德育措施、手段、方法的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让德育工作开展成为帮助其化解内心创伤、心灵悲痛的最佳选择,以切实促进其身心健康与认知发展。而且,结合德育工作领域所存在的挑战,面临的困惑等,班主任也需把握好尺度与方向,切记操之过急。本着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原则,使其慢慢感受到源自班级的温暖与班主任的关爱,以切实消除其情感脆弱、情绪波动、性格孤僻、自卑内向等问题。促使其慢慢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思想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德育工作开展成为塑造起健全人格的坚实保证,促使其开启全新人生发展旅途。
一、以爱心抚慰离异家庭孩子心灵的创伤,促进其健康成长
面对父母离异的打击,很多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心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致一些孩子便于无形之中萌生了一些极端心理、不良意识、消极态度。针对这些,班主任必须悉心去了解其实际情况,并从其细微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变化中了解其由于家庭离异而需要经受的困难、挑战等。尤其在生活上给予很多关爱,以借助班主任的爱心呵护,让其感受都源自集体的温暖与幸福,进而快速融入集体,尽快融入班级,和班主任、班级同学一起快乐生活。而且,对于离异家庭学生性格、思想等问题,班主任应注意教育与引导的方式方法,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其学生处理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各学科知识学习。且在各层面渗透对其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教育,让其在合理应对与同学之间的摩擦去适应班集体,获得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以耐心消除离异家庭孩子认识的困惑,助推其全面发展
虽然经受了家庭离异的变故,且内心充满无助与恐慌,但很多离异家庭孩子仍旧渴望得到更多的尊重、理解、认可。
而最为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开展中,切记因为“同情”其遭遇而对其放宽管理标准,减低管理要求。而应在适时引导的基础上,培养其自我调适,化解困境的意识。并通过班主任的耐心疏导,科学指导,使其认识到良好道德品质与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多和这些孩子谈心,及时了解其各方面实际情况,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给予帮助。另外,应为其搭建更多自我展示、表现、发挥的平台,让其在积极释放自我中感知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实现对其自信心、责任心以及团结意识、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而对于其心理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班主任应着力于其自强意识的培养,教给其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形成自我调适能力的意识。并结合主题活动“当困哪来临时”、“爱心满人间”、“我们是一个大家庭”等,实现对其意志品质、健全人格的塑造,激活其对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逐,实现对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决心、信心的培养。
三、以活动激发离异家庭孩子成长的自信,引领去全面发展
必要的管理活动开展,对农村离异家庭学生德育工作推进也有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些孩子在参与活动中,其体验也会更加充分深刻,德育教育的作用与效能也会得到充分凸显。尤其对那些比较敏感、易怒、自卑、脆弱的孩子,更应借助活动的机会,多表扬、多肯定、多认可,并不断发掘其心灵闪光点,让其获得积极人生态度的确立。同时,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离异家庭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表现与反映,班主任也应给予更多关注,并适时对其进行引导、点拨、指正等,让起接受活动的洗礼,获得完善自我的锤炼。例如,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以离异家庭学生为主体的爱心传递活动,演讲竞赛活动、角色游戏活动等,使这些孩子在活动中与他人、同伴、同学互动,学会合作、交流、分享、团结、协助等,以形成换位思考的意识。站在不同角度来看待父母离异,渐渐走向成熟。另外,班主任还需加强与孩子父母一方的交流,多了解孩子在家庭内的表现,将其与一些针对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对这些孩子开展多元化引导,来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结论
总之,对于农村离异家庭学生的德育工作开展,应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且应特别关注其身心特性与认知现状,以通过班主任的悉心呵护,让其慢慢走出认知困惑,带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思想认识、正确的价值观念来应对人生挑战,化解认知困境。同时,结合不同学生身心实际情况,班主任的德育实施,也应凸显重点,因人而异,使各类德育措施得以深度落实,并深入每一个孩子心灵深处,从不同领域对其给予浸润、感染、熏陶,使点滴的关爱与悉心的呵护成为引领其身心健康的有力助手,促使其开启全新认识旅途。另外,针对这类特殊群体,其德育工作还需社会、家庭、学校的特别关注,以形成工作合力,来确保德育效能的凸显与作用的发挥,让各方面都投身至对于这类特殊孩子的关爱与呵护之中,以推动其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使其快乐享受学习的幸福,使其更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健全人格的塑造与发展需要的满足。
参考文献:
[1]尹稚英.离异家庭子女的德育方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8(02):79-80.
[2]黄冬凤.浅析离异家庭学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J].新校园(中旬),2017(07):26-27.
[3]许有金.理想与困惑: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29):100.
[4]赵胜佳.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J].辽宁教育,1997(0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