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李召 杨兵
[导读] 数控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李召 杨兵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数控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在总结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比较主流的教学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串联数控技术专业各主干课程、提升学生自主完成零件从结构设计到加工制造全过程能力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课程服务于专业的思想理念。
        关键词:高职;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改革
0 引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同时,随着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发展,企业对数控加工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高职院校数控类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1]。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是培养机械类、特别是数控类技术人才的核心课程。目前,针对数控加工技术的课程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学生完成具体任务的形式开展。课程实施过程不能充分利用数控技术专业各主干课程的关联性、难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设计、编程、加工的主观能动性。本文总结多年来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探索一种充分发挥数控技术专业主干课程的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课程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实施方案。
1 课程定位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属于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加工为载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工作任务驱动型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促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知识并具备实践加工技能,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本课程与专业其他基础课程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三维建模、制造工艺学、数控编程、公差配合与测量等知识设计、加工零件的能力。
2 学情及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2.1 学情分析
        高职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一般在大二学年开设,此时,学生已经完成机械设计、三维建模、机械加工工艺学、公差配合与测量等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基本的零件设计能力。长期的一线教学总结发现,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更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自主设计、建模、编程、加工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零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 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高职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以板书为主教学。该教学模式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效率十分低下,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等情况。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该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进行数控加工技术理论知识的教学,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应用比较多的宇龙、斯沃等教学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加工。该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克服板书教学中存在的枯燥、空洞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单一的虚拟仿真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更大程度的培养操作型、技能型人才。


        (三)、传统的“理论—仿真—实训”一体化教学。该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增加实训环节,做到“理实一体化”“仿实一体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 [2] [3]。教学模式为任务导向型,仿真、实训的案例多为教师指定案例,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案例进行编程、仿真、加工,难以充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专业知识自主设计、编程、加工的能力,难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创新型教学模式构建
        如何既可以教授本课程知识,提升学生编程、加工的本领,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一个零件从结构设计到加工制造的整个过程,是创新型教学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来对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总结,构建了一套创新型教学方法。课堂实施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小组任务中不指定具体加工案例。学生根据机械设计等课程自主完成对任一感兴趣的零件设计,运用三维建模、机械制图等课程对所设计零件进行建模出图,依据制造工艺学知识制定加工工艺并完成加工程序编制,之后在仿真平台、数控加工车间完成对所设计零件的加工制造,最后根据已修的测量技术课程完成对所加工零件的检测。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整合前期各门课程知识进行设计、建模、编程仿真、加工,针对全过程中学生在任一环节存在的疑问随时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指导。
        该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课程实施过程教师不指定具体案例,学生可以根据知识层次自主设计零件模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已修课程知识,进一步增加了对前期课程学习的成就感,进一步增大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另外,通过该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数控技术专业所需具备的基本技能以及该专业所培养的目标人才,构建课程服务于专业的思想理念。
4 结语
        高职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应始终坚持以提高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基本技能为核心,紧紧围绕培养具备扎实专业功底、坚实的职业荣誉感的具备工匠精神的专业性人才这一基本理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型思维,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始终围绕课程服务于专业的思想理念,为迈向制造强国培养更加全面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兴义等.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数控加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6(36):28-29.
        [2] 金璐玫.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实施“理论—仿真—实训”三维一体教学改革探索[J].魅力中国,2021(5):163-164.
        [3] 喻红中. 高职数控专业《数控加工》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农机,2021,45(7):124-125.
        作者简介:李召(1989- ),男,汉族,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控技术。
        本文系项目来源: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技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azy2020kj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