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识字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李丽嵘
[导读] 语文是小学生最基础的课程,也是最主要的课程,识字则是学习各个学科的前提
        李丽嵘
        广东省惠州市河南岸中心小学
        摘要:语文是小学生最基础的课程,也是最主要的课程,识字则是学习各个学科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里,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学,主要就是认识汉字,此乃语文教学重中之重。因为学生对文字的学习处于初始阶段,识字能使学生深层次地掌握语言及基础知识,从而学习好其他学科,可见字理识字对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性。近年,随着教育部门对小学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小学教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跟着不停调整变化,进一步加强字理识字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全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汉字,提升学生识字量。
        关键词:字理识字;运用
        字理识字教学就是根据汉字的结构进行识字教学,分析汉字字形及含义等,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组成与演变过程的了解及记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字理识字,不仅能提高学生识字效率,提升学生识字兴趣,还能对学生熟练掌握及运用文字打下根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字理识字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识字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进行图文对照,辨析象形
        在部编版小学教材里,低年级有识字单元,安排以汉字的独体象形字为开始,由于这些象形字基本为客观事物的名字,所以在识字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实物图片就行辅助教学。针对这类汉字,在教学里要强调追本溯源,就是运用资源图片、事物展示、简笔画图、等方式想学生展示这些汉字的产生及发展的过程。这一展示过程,具有文化性和趣味性。在展示过程中,一般采用实物图片然后概括图意,再由古体汉字到楷书的教学模式[1]。举个例子:如学习“耳朵”这个词,可以先给学生展示实物图片,再利用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图片及字形演变使学生感受字体的变化,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还能学习到甲骨文的根源文化。
        二、利用联想法,提高识字效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对于每个文字都赋予了特殊意义。由此,在识字教学课程中,教师可利用联想法,加深小学生对文字的印象,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比如把文字的含义和它的字形相结合,帮助小学生进行理解记忆,这种方法不仅为课堂增添了趣味色彩,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如“好”字,我们可以进行拆字组合理解,“女子”就是有儿子和女儿那才叫好,教师还可以对这类字进行归类总结,让学生积极搜索并进行系统性记忆,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依字归类,灵活处理
        字理识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效率很高,但是并不是说全部的汉字都能采用这种方法,而是要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灵活处理。以下是对能采用字理识字的分类:第一类,对于难记的字形可以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因为小学生的能力有限,对于笔画复杂的汉字很难准确记忆;第二类,对于小学生难以理解的汉字可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就如“歪”字,教师可以进行上下拆分,“不正”即歪,简单明了。对于拆分汇总的方法,学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对其他字进行清晰的理解;第三类,对于暗含识字规律的要运用字理识字。
        四、营造学习氛围,提高趣味性
        众所周知,每个人每天的记忆量是有限的,我们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应当合理要求学生,限定每天的二十个汉字掌握量,以免适得其反,事倍功半。有心理学家指出,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大多数都是无意识的状态。据此,教师的教学计划应该随之调整,合理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想要营造学习氛围,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引导[2]。例如:课堂表演、小组竞争、榜样激励等。如若不然,单一的教学方式,乏味的课堂氛围,都能导致小学生的兴趣在短时间里迅速消失,最终对识字内容产生抵触情绪。
        结语:字理识字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里的重要策略,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师的合理运用。它要求教师全面深入地掌握字理识字的特点与本质,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把字理识字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继而提升识字效率,充分发挥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贾国军,2001《科学适用的字理识字教学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李晓航,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