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一平 戴 科
湖南湖南开放大学 410004
摘要:当下,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考核与评价研究,已显现为学界热议的话题。但有关它的探讨还存在着考评内容不全、考评主体单一、考评方式呆板等考评体系建构问题。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就是建构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首先,设置考评内容全面。包括企业师傅的师德和职业素养、专业教学能力、日常管理和安全教育、课时数量和实际成效等。其次,建构考评主体多元。多元主体涵盖教师、学生、督导专家、企业师傅同行、校企合作办负责人、教学处负责人、质量监控负责人、企业师傅本人等。再次,确保考评方式多样。采取定性与定量、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教学环节考核与过程性考核、面谈与技能比拼等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这种科学的考评体系,有助于企业师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升,有助于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考核与评价体系
一、企业师傅研究及考核评价探究综述
近几年来,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研究已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热点议题。从中国知网网站查询,有关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研究文献多达500余篇。不少学者就企业师傅的角色定位与作用、企业师傅能力建设与企业师傅管理(如企业师傅的选拔与聘用、考核与评价、企业师傅的保障、激励与退出机制)等诸多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其一,企业师傅角色定位与作用的讨论。企业师傅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所扮演的角色,学者们的表述并不尽一致。武德力、关娜把企业师傅角色定位在“专业技能的大师和学生职场生活的贴心人”这两个方面。⑴韩天学将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认定为“承担起缄默知识和技能经验传授者、职业素养示范者和企业文化传承者的重要角色”。⑵其明显增加了“企业文化传承者”角色的内容。王艳红、唐锡海则认同企业师傅“扮演着学徒发展促进者、课程开发者、学校教师合作者、培训者与终身学习者等多元化角色”。⑶他们提出的五种“多元化角色”定位,更加突出了企业师傅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角色肩负着职责,职责需要完成任务,完成任务意味着作用发挥。纵论企业师傅角色定位,实为凸显企业师傅的作用。为此,郭文斌等人明确指出“企业师傅承担着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职责,担任着学徒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角色。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学徒)专业技术技能实践能力培养的成败,关键就在企业师傅。”⑷在这简短的两句话里,作者两次用“关键”一词,充分说明了企业师傅对学生两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周新海、张萍两位老师主张现代学徒制是“由教师和师傅共同完成授课,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以及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现代职业人才培养模式。”⑸这里论者十分清楚地首肯企业师傅对学生职业技能传授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起到的作用。年轻学人徐芳在文中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企业师傅的作用:“学校教师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企业师傅则是直接传递工作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的执行者,师傅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徒的培养质量,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⑹应该说这种作用的阐释是颇为精准的。毋须再加赘述,上述观点都清晰地阐明了高职院校在由过去封闭式的人才培养向现今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企业师傅的作用是绝对不可忽视和替代的。
其二,企业师傅能力提升的探赜。首先,学者们特别重视企业师傅的专业能力和企业师傅的专业能力标准建构。黄雪薇推论企业师傅“除了需要具备一名企业技术员或业务骨干所要求的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外,还要求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道德素养和一定的教学能力”,即界定企业师傅应具有“四种素养能力”,并从职业态度、辅导能力、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对学生评价能力和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等六个方面建构企业师傅专业能力标准。⑺企业师傅一旦具有了这些素养能力,学生(学徒)培养的质量就得到了充分的保证。谢莉花等学者同样看重企业师傅的专业能力,并对专业能力建设的内涵进行了具体阐述:“企业师傅的专业能力建设广义上包含了良好的师德水平、理实一体化的专业素质和合格的教育教学能力三个方面。”尤为强调了“育人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职业指导能力”是合格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体现。⑻其次,健全与完善提升企业师傅专业能力的措施和途径。黄雪薇呼吁从两个方面着手提升企业师傅专业能力。一是加大对企业师傅培训的力度,保证投入,逐年增加培训经费。二是精心设计企业师傅培训的内容。既侧重补充企业师傅教育学基本原理和心理学知识,又注重对企业师傅职教理念方面的培养,“着重在‘高等性’和‘教育性’方面的培训,有计划地安排企业师傅来学校开展教研活动,让企业师傅提前了解学徒的个性特征和学习特征,加强相关企业师傅和校内专任教师的学习与交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派优秀的企业师傅到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国家进行交流,开拓企业师傅视野。”⑼这番言论提醒高职院校从哪些方面来开展对企业师傅的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和水平。也有学者从学生从事的职业岗位出发,倡导要加强提升企业师傅的“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以此来对企业师傅实施精准培训。⑽此外,有学者倡导从“职业素养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来提升企业师傅的教学能力。⑾企业师傅在拓展自身能力的过程中,实际又通过具体的教学组织和实施来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产生影响。
其三,围绕企业师傅的选拔与聘用、保障、奖励与退出机制、考核与评价等管理问题开展研讨。黄雪薇在文章中指出,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制定企业师傅的准入条件,实在必行,而准入条件既可从企业师傅的工作经历、技术职称等设置,又可从企业师傅的职业素养、思想品德、专业技能等着手。从这些方面制订的准入条件,在源头上管控了企业师傅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与水平。⑿刘红撰文说道,高职院校要制定企业师傅准入的条件,一方面其应具有企业技术骨干、技术能手等过硬的本领,另一方面又具有像高职教师一样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培养的质量。加强对企业师傅的聘用与管理,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路径。⒀赵明、邓一平两位老师发专文论述了高职院校对企业师傅管理的意义、如何把握企业师傅的准入关口、聘用高水平的企业师傅、淘汰不合格师傅等监管方面的问题。其落脚点在于构建“优胜劣汰”的考评机制,通过考核与评价,对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企业师傅,继续留任聘用,对教学能力不强的企业师傅予以淘汰。⒁樊丽娜在论文中则言辞凿凿地坦诚,要提高企业师傅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必须做好有关企业师傅的保障和激励机制这篇文章,高职院校可以从完善制度、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晋升激励、倡导尊师重教等层面来增强企业师傅的责任感。⒂
无论是实施准入,还是予以奖励提高积极性,或是采取淘汰的机制,都离不开对企业师傅的考核与评价。是故,企业师傅考评问题在当下又成为了学界的焦点。赵明撰文特地论述了企业师傅考核与评价的意义、考核与评价机制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⒃整体而言,论文的内容偏重于宏观的阐述,对考评的具体内容、考评等级、考评机制等涉猎甚少。陈运生、张新艳依据他们的具体实践,建构了师傅型教师考核评价的五项内容:思想品德、指导态度、指导水平与质量、完成学生评价和综合评价。每一项内容均设定三个评价等级,即优秀、良好、合格。⒄综合来看,这一实践方案在考评的内容上是较全面的,而且设立了量化的标准,对企业师傅的业绩有等级评价,具有可操作性。但论者显然遗漏了相关的重要内容:第一,由谁来考评不清楚,评价主体不明确,更没有涉及多元考评主体。第二,如何进行考评即考评的方式语焉不详。第三,没有设不及格等次,这种考评等次未能起到对企业师傅的激励作用。出于纠偏的考量,徐丽娜、孙慧老师设计了对企业师傅考评方案,他们从日常教育、安全教育、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来进行考评。日常教育设两个二级考评指标(即对学徒的日常考勤与管理;传授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各占10﹪,总计20﹪,分“10、8、6、4、2”五档计分。安全教育设两个二级考核指标(即指导学徒遵守规章制度养成文明安全生产习惯;指导学徒熟悉工作环境和防护设施,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各占10﹪,总计20﹪,同样按五档计分。工作态度设两个二级指标(即关心学徒学习、生活、工作情况;积极完成校企交办的任务),占总分20﹪,也按五档计分。业务能力设四个二级指标(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传授有效工作方法;解惑答疑;鼓励学徒创新等),占总分40﹪,每个二级考核内容,仍按五档计分。最后把四项考核分数相加,得出企业师傅的总分。⒅相对而言,这一考评方案比陈运生的方案在内容设置上较全面,不仅有具体的量化考评分数,而且方便于操作。但也存在不周密之处:考评主体不明确,没有涉及多元主体;在“业务能力”中,师傅对教学计划实施的能力、课程内容的设计能力、对学徒的评价能力等未纳入考评的范畴;另外,论者对考评的方式搁置不理,显然缺失了学校对考评工作怎样进行组织的内容。
综观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考核与评价研究的成果,但并非完全尽如人意。仅从企业师傅考评而言,其理论性、深度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就制订的企业师傅考评方案的具体探索来看,尽管设置了相应的打分测评等级,但依然存在着不是考评内容不全面、主体不明确、就是考评方式予以遗漏的问题。严格而言,研究者还没有从考评体系来整体思考这一问题。企业师傅考评体系建构的缺位,相当程度上会抑制企业师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企业师傅考核与评价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概述
2018年,笔者申报的省级课题获得立项。课题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涉及企业师傅的考评体系的实践建构。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笔者选择了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某职业学院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第二批某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和某理工职业学院投资理财专业作为调研的对象,通过查看资料、座谈采访和实地考察,发现试点高职院校尽管实施了企业师傅的考评工作,但在顶层设计上实际还缺少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企业师傅考评体系的建构。调研所得的企业师傅考评体系建构的缺失情况与实际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这一问题,的确呈现着普遍性。
1、考评内容欠完整性和体系性
笔者调研的三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虽然出台了企业师傅考评的文件,但是就考评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它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考评内容的非完整性和体系性。三所试点高职院校重视企业师傅岗位实践教学的成效,如以学生获得技能大赛名次来作为企业师傅教学成效考评的主要依据。同时,对企业师傅的师德师风、职业素养等必备的考核内容没有纳入考核的方案中。对企业师傅岗位实践教学的评价注重数量的考核,教学课时量占比高达30℅。整体忽视岗位实践教学过程的实际效果的考核,即学生是否听得懂,是否学得会,是否技能熟练掌握。再有,试点高职院校以内容考评为主,而很少从多主体、多方式等来构建考评体系,使考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缺失了全面性。
2、考评缺乏透明性和帮扶措施
第一,试点高职院校对考评的内容事前征求企业师傅的建议不够。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公开企业师傅的教学考评内容、程序以及结果,使考评工作缺少透明性。企业师傅作为被考评者,从考评工作开始到考评结果的形成,他们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学校担心企业师傅考核结果的不理想,一般不会主动公开考核的结果,或有意隐瞒企业师傅考评的结果,使企业师傅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改进教学,这直接影响了企业师傅教学水平的提升。第二,有的学校尽管重视对企业师傅的教学考核评价,但是对企业师傅如何成长却缺少具体的帮扶措施,对企业师傅的职教理念、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能力、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观摩、教学研究、实习实训等,缺少系统的培训。使企业师傅缺少自我改进教学的能力和动力。
3、考核评价指标与权重缺少科学性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了试点高职院校制订的企业师傅考核与评价量化表。量化表都从课时数量的统计、专业教学能力与实际成效等三项内容进行打分,并由学生(学徒)、教师同行、校内外教学督导(专家)三元主体来具体进行测评。从权重分值来看,它们采取了这样的量化标准:企业师傅教学课时数占30℅(教学课时数100节可获20分、150节可获25分、200节可获30满分)、专业教学能力占50℅(知识理论、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实施、工作态度、岗位技能传授等)、师傅所取得的成效占20℅(主要看指导学生获得各种奖励及技能大赛获奖等)。主体测评:学生评价占60℅、教师同行评价占20℅、教学督导专家评价占20℅。就考评量化方案来看,整体上考评内容略显单一,仅涉及三项内容,且各项考评内容占比还不尽合理,影响了考评的科学性。再有,课时数所占比重过大。而实际成效的测评,考评内容过于单一,分值权重占比过高。从主体测评来看,同样存在考评主体不全的问题。同时,教师同行评价与教学督导专家评价占同等分值,这也值得斟酌。不过,既然有学校教师同行评价,也应该有企业同岗位或同车间企业师傅同行的评价,还要有教学管理部门、质量监控部门、校企合作管理办公室的考评和企业师傅自我的评价,否则, 考评主体不完整。可见,三个考评主体只对教学课时、专业教学能力和实际成效测评打分,这尚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考评体系。
三、企业师傅考评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针对调研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考核与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拟从考评内容、考评主体和考评方式三个方面来着力构建企业师傅的考评体系。
1、考评内容设置全面
首先,增加企业师傅的教师素质与职业素养的考核内容,如遵纪守法、师德师风、普通话的标准流畅、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态度自然、因人与因材施教和企业师傅在工作岗位上所表现出的职业操守、敬业精神等。其次,把企业师傅的教学能力作为考核和评价的重要观测点。借鉴学者强调的企业师傅要具有职业素养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来考评其教学能力。只不过,我们会把职业素养能力放在第一项考评的内容中。再次,依据各个专业相关岗位企业师傅工作内容,合理制定企业师傅技术能力、熟练程度、实践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与创新精神、指导能力等考评的具体指标。此外,借鉴参考其他院校企业师傅考核评价的方案,如徐丽娜、孙慧提出的企业师傅日常教育、安全教育、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四大内容”的考核评价,科学构建与完善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多层次、多类型的内容考评指标体系。综合上述内容,我们可这样构建全面考评的内容体系。考评内容以百分制的打分形式出现。①从教师素养和企业师傅职业素养角度出发,企业师傅应具备教师和师傅双重职业的综合素质,并将此纳入内容的考核体系,占比为10℅,设两个二级指标,教师素质、师傅职业素质各占比为5%。每一项考评内容设“5、4、3、2、1”五个档次。②企业师傅的业务能力考评,包含三种教学能力考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教学组织实施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企业师傅职业岗位技能能力考评、评价学生能力考评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评,设四个二级考核指标,所占比为60%,而具体又细分为三项教学能力各占10%,占总30℅,其余三项企业师傅职业岗位技能能力、评价学生能力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评各占10%,占总30℅。同样设“10、8、6、4、2”五个档次。③企业师傅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安全教育和工作态度考评,总占比为15%,设三个考核指标,每一个考核指标各为5%。同样设“5、4、3、2、1”五个档次。④教学工作量的考核,企业师傅已兼任教师,也必须有教学工作量的考核指标,所占比例5℅较适宜。同样设“5、4、3、2、1”五个档次。⑤企业师傅在教学中取得的实际成效,所占总比例为10℅。包括指导学生技能大赛取得的成绩考核,全体专业学生岗位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的运用的考核,各占5℅,同样各设“5、4、3、2、1”五个档次。
2,考评主体构建多元
在考评主体上,高职院校要合理构建多元的企业师傅考评主体,完善各主体所占的权重比。这正如王珏所说:“在评价主体上,实现学生、企业、职业院校专职教师、兼职教师、行业专家、督导共同参与。”从一个主体考评得出的结果,肯定是不全面、不科学的,多元主体参与能够确保评价的结果更为客观公正。考评主体测评同样以百分制的形式呈现。第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学生评价主体,因为学生能根据自身感受对企业师傅教师素养与职业素养、业务能力、日常管理安全教育、教学课时和实际成效等五项内容作出客观中肯的评价,所占主体评价比为35℅。第二,从师傅自身出发,构建企业师傅自我评价主体,从五项内容来自我进行测评,通过自我评价来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自我调整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所占比例为5℅。第三,构建教师同行评价主体,教师从五项内容进行评价,所占比例为15℅。第四,构建企业师傅同行评价主体。这一考评主体所占比为10℅。第五,构建督导专家评价主体,所占比例为20℅。第六,构建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人考评主体,所占分值比为5℅。第七,构建教学管理负责人考评主体,这一主体依据五项内容进行考评,所占比为5℅。第八,构建质量监控负责人考评主体,他们同样依据五项内容进行考评,占比为5%。
3,考评方式确保多样
在考评方式上,高职院校每学期要专门建立企业师傅考核评价库,采取定性与定量考核、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教学环节考核与过程性考核、面谈座谈与技能比拼等相结合的方式。定性考核是由多元考核主体对企业师傅的总体评价,可以划分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四个等次。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89分为良好,60分-79分为合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定量考核测评主要依据考核内容的量化打分表。定期与不定期考核,即教务处对企业师傅进行开学初期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所形成的常规教学考核和不定时的随机抽查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环节考核与过程性考核同样可以由教务处组织。教学环节考核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师傅对待学生、教学严谨的态度以及对技能传授、质量的把控。过程性考核同样观测企业师傅、学生对技术技能渐进性掌握的过程,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师傅各自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态度。这种由教务处来具体组织实施的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教学环节考核和过程考核可以以加分的形式出现,并在整个考评体系中占有一定比重,设置加分比重为5℅。面谈与座谈主要是校企合作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对企业师傅的日常出勤、对学生的关爱、履职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价、从学生座谈、企业师傅座谈和教师座谈中了解企业师傅的教学情况等。技能比拼由校企合作管理办公室组织同专业的企业师傅就岗位核心技能进行比赛,从中了解企业师傅的技能水平。面谈、座谈与技能比拼同样以加分的形式出现,设置分数比重为5℅。这种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保证了考核与评价的连续性和过程性,避免定性考评结果所短时形成与人情因素的弊端。要顺利实施上述的考评方式,首先要求高职院校对企业师傅考评工作有整体的考虑和设计。其次,高职院校相关职能部门要仔细查看考评材料、认真听取考核情况的汇报,对企业师傅做出合理、公正的评价。考评结果要在学校教学管理平台企业师傅库进行登记。学校依据考核结果实行末尾淘汰机制来优化企业师傅队伍,使结果运用更具有权威性。整个考评工作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实施。
由上所述,对企业师傅进行科学的考评,对促进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和岗位技能,激发企业师傅终身学习的热情,激励企业师傅潜能的发挥,推动高职院校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⑴武德力、关娜,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师傅角色定位探索[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1.
⑵韩天学,缄默知识理论视域下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的角色定位[J].高教探索,2016.4.
⑶王艳红、唐锡海,学徒制“师傅”角色嬗变与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0.
⑷郭文斌、张旭、王刚,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中企业师傅企业师傅标准构建研究——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例[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⑸周新海、张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⑹徐芳,企业主体视角下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建设的若干思考[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8.
⑺黄雪薇,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专业能力标准要素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6.
⑻谢莉花、尚美华、余小娟,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我国企业师傅队伍建设需求及其策略研究——基于德国的经验分析[J].2019.9.
⑼黄雪薇,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专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
⑽查科,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现代师傅”培育策略研究——基于高职院校视角[J].改革与开放.2017.23.
⑾朱军明,现代学徒制下师傅队伍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7.
⑿黄雪薇,现代学徒制的校企教师互聘互用管理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8.
⒀刘红,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资质问题及其发展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6.10.
⒁赵明、邓一平,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准入与退出机制构建探析[J].科技资讯,2019.17.
⒂樊丽娜,企业师傅深度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和激励措施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6.
⒃赵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企业师傅”考核与评价机制构建研究[J].福建茶业,2020.2.
⒄陈运生、张新艳,基于现代学徒制校企师资团队建设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8.1.
⒅徐丽娜、孙慧,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可持续性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基金顶目:湖南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监管机制研究”(xjk18by033)
作者简介:邓一平(1989.1-),女,汉族,湖南安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戴科(1988.5-),男,硕士,湖南开放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