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芹
江苏省响水县通榆河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同样也是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文章内容,还需要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感受作者的思想,形成自己独有的思想和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当下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情况并不乐观,语文阅读能力较为薄弱。为此,本文将从小学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就如何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展开论述。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小学生知识积累程度低
当前一些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较低,知识储备量较少,不能在教师讲解阅读文章或举例子的时候明白教师的思路,降低了同年龄阶段的整体阅读水平。每一名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量以及知识积累程度都不同,教师在教授语文阅读知识的时候很难顾及所有学生的感受。这种现象会导致教学有效性的下降,教学进度落后等,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受到教师的关注,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
1.2教学方式单一
新课改推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转变教育主体,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新课改的基本目标,许多老师纷纷在原先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了调整。然而,这些新的教学模式过多的重视表面,虽然确实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一定程度上的增强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但是教学模式并未转变成新课改所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仍旧是处于被动的位置。部分学生尽管有主观能动性,但是由于自身约束能力较弱,再加上受繁重的课堂任务影响,所以本质上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无差异。再加上很多教师的阅读教学形式单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容易出现疲惫厌烦情绪,这样一来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也受到了影响。
2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充当教学的主导者,而是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找到学习的方法并对语文阅读进行探索,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首先应该重新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接受程度进行教学设计,保证能够制定符合学生理解能力以及接受程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2.2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
面对不同的需求可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例如出于学生在课堂上或是写作需求时,就可以采取选读法,顾名思义就是有选择的阅读本书的相关章节或是相关部分,用来满足此时的需求。精读法,主要出现在对种地啊文章、重点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的阅读方法。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方式。对所读的课文不发声、不回视且快速的阅其概貌,这就是“速读法”。
这种方式对学生的注意力要求较高,不能在心里默念,让眼睛看到的文字、符号以及图形能够最快的反映到大脑,同时必须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快速的处理与消化。通过“速读法”能够满足在最少的时间里获取更多信息的需求。
2.3开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地开展一些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开展舞台剧或者是角色扮演。教师指定阅读文章,并让学生自行组队、选择文章,然后对所选文章中的人物进行揣摩和表演。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够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语文学习成绩的目的。此外,学校还可以以班级为集体,定期地举办知识竞答比赛,教师将阅读内容提前告知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和学习。比赛题目均从阅读内容中选择,检测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快速阅读能力。根据在大赛中的表现,评比出阅读量多、理解能力强的班集体和个人。以此促进对学生品质地磨练,以及知识水平的提升。小学生比较在意教师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给予相当的赞扬或者是激励,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达到大量阅读的目的。
2.4多种教学方式并用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通常是“知识灌输”的教学形式,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使得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但是从长时间来看,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阅读教学的厌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专注度下降,同时也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越来越麻木,使得学生的质疑能力越来越弱。只有多种教学方式并用的“多元化”课堂,才能够持之以恒地带给学生新鲜体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长时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其思维也更加活跃。
3.引导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环节当中,语文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对文本当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品读和赏析,并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录优美词句的笔记本,这样便会使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逐渐积累起丰富的词汇,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文笔的平铺直叙。考虑到小学语文教科书当中的文章都是优中之选,因此,语文教师还应当从中挑选一些精美的课文段落要求学生进行诵读和记忆,如此一来,将会使学生在对这些优美段落诵读和记忆的过程当中,达成对其语文语感有效养成的目的,也将使学生的后续阅读学习活动从中受益。
结语
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时候,教师更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学习方法。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还需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学习目标,找到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汲取文化知识,强化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于智娟.浅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9):70.
[2]熊合花.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2020(4):103.
[3]王红娣.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对语文素养的促进作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6).
[4]马琳.“以点带面”阅读“重视人文”教学—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20(24).
[5]贠桂霞.“问”字当头“疑”从文来—提升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质效的探索[J].新课程(上),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