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迪荣
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北江小学
摘要:中国少年先锋队作为广大青少年思想品德与道德品质成长的引领与构建的组织,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到来,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国新时期少先队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与活动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少先队员德育核心素养内涵。少先队辅导员在日常活动中可以更加有效地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少先队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青少年德育核心素养。
关键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少先队 多方面培养
中国少年先锋队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其影响力遍及全国儿童;第二,有着鲜明的政治性。中国少年先锋队作为广大青少年思想品德与道德品质成长的引领与构建的组织,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国新时期少先队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与活动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少先队员德育核心素养内涵。少先队辅导员在日常活动中可以更加有效地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少先队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青少年德育核心素养。
一、给辅导员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导向的少先队员思想品德培养标准。
长期以来,在思想教育领域最缺乏的是培养标准的判定标准。在少先队活动中,缺乏明确的培养标准,对于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广大青少年开展思想品质教育和道德教育,我们辅导员感到既明确又模糊。明确是我们在对大青少年开展思想品质教育和道德教育时肯定要以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和党的政策方针为指导,模糊的是在少先队活动中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提出清晰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缺少明确具体的理论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在大方向上使我们在培养少先队员素养和组织少先队活动中有了明确和具体的标准。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为思想品德与道德教育构建了大的远景方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社会层面为我们在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教育中构建什么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明确的导向与标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公民层面为我们培养什么样的未来社会人才提出了明确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标准。
作为辅导员,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面的理念作为组织各项少先队活动的主题及中心思想,把价值观里简单的二十四个字的内涵进行深化,也可融入学校特色发展中,以此为标准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及优越感,同时这种价值观标准的建立,使广大少年儿童能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观念,在社会生活中自觉以价值观为导向,在行为实践中做到将自己的行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统一。
二、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认知特点,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根据小学阶段少先队员年龄段特点,分层次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阶段少年儿童的年龄跨度大,从低年段至高年段间认知能力差距较大,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解读的时候需要分开方式、方法。如对于低年级的少先队员,可以先从识读背诵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开始,并依托《品德与社会》、课外阅读和自创童谣歌曲等形式讲解如“爱国”“诚信”“友善”“公正”等能够让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切身感受的内容;而对于高年级的少先队员,可再深化解读“文明”“法治”“自由”“平等”等文字意义比较抽象,内涵较深远的主题,最终目的是让少先队员能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容。
(二)创新活动方式,使抽象文字变具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寥寥数字,但对少先队员普遍而言是抽象的,在引导少先队员认知理解其外延的过程中,可以在活动形式上进行创新,让抽象内容具体化。如观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饰演话剧、绘制手抄报、编唱儿歌等有趣的形式帮助少年儿童理解,让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爱学习、乐分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容易在儿童心中扎根成长。
三、创新和丰富活动内容,多方面培养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以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为平台
少先队活动是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通过各种活动不仅丰富学生的外余生活,还能帮助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牢记于心。教育部门规定学校要结合各种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开展活动,因为这些节日里都蕴藏着珍贵的社会主义道德内涵,少先队活动就是要提取其中的精华部分进行放大,让少年儿童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如在清明节开展祭奠革命英烈活动,在建军节、建党日、建队日、国庆节组织爱国爱党主题队会活动,在学雷锋日、中秋节、重阳节开展孝老爱亲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另一方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制定评价学生行为规范的依据,通过各种活动的实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二)以学校教育活动为中心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本校校风校训、校规校纪及校园文化进行整合,开展学校特色活动;也可根据本校少先队员的身心发展和学校硬件配备,编制合适的校本教材;也可在每周的升旗仪式或每天的红领巾广播中根据时事动态插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解读的事例;也可利用学校宣传栏,把学生关于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类图画、手抄报、文章、书法进行展示。依托网络宣传,在学校网页和公众号开设“核心价值观”板块等形式,把学校运行中的各个方面我们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为少先队员成长路上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三)以选取身边模范为前进动力
少年儿童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更加关心,也更有耐心去了解分析。因此少先队活动要从学生中发掘模范典型,激发少年儿童的情感共鸣。比如开展通过学校公众号或校园电视台开展“寻找榜样,学习榜样”或“优秀少先队员事迹分享”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在身边榜样的影响和感召下,少年儿童会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将榜样身上的优秀品质学为已用,使少先队员们在亲身感受、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自觉与思想道德优秀的人为伍的人生观。
四、坚持多维度与,营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一)充分利用社会、本地社区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已充分分布在社会各个领域,加强对外联系,完善阵地建设,是学校在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力举措。学校除了要充分利用学校公众号,校园文化宣传板,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电子显示屏、横幅标语等有效宣传阵地外,还可以与本地文化馆、消防局、传媒机构、爱国教育基地等机构建立联系,给少先队员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多平台服务。例如,与消防局的消防员交流,感悟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的真谛; 访问爱国教育基地,了解国家过去的艰苦岁月和现在的盛世辉煌,体验“爱国”情感的内涵。
(二)深入发掘家校教育潜力
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从每学期的家长课堂入手,对家长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培训。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在帮助家长科学育儿的同时也间接引导少年儿童在校外继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通过定期举办六一亲子活动、校运动会,或家庭心理健康辅导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在广大少年儿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少先队员们就是一颗颗幼苗,我们不仅给予他们的阳光雨露,还要让他们吸收各种营养物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在学校开展丰富多样的少先队活动,在外通过各种社会组织合力引导,充分发挥辅导员、家长和周边社会资源的作用,积极创新,深化少先队组织对少先队员的教育、引领作用,使少先队员更好地成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照耀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