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威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在当代人的社会活动中,心理健康是一项极为关键的基本素质。它不但会对个体综合素养的提升带来一定影响,并且也会对个体竞争力的形成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在不断发展的新形势驱动下,对学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校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健康的概念形成科学认知,树立“ 健康第一 ”的新思想。如今,各国政府、科学界愈发注重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注重心理健康在改善人口素养、提升生活质量方面所拥有的特殊地位。社会各界都较为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职高;体育;健康教学;心理健康;管理
1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在一定意义上,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能起到下述作用:1.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保持独立。竞技者的独立性是以竞技类运动为首的体育运动开展的前提条件。在体育教学阶段,需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2.使学生在心理意识上保持平等。对于以竞技运动为首的体育运动,虽然无法产生平等结果,但在最初参加运动时以及参加阶段,势必应遵守平等的原则。3.注重学生互相合作心理意识的培养。一般情况下,可以团体的形式进行体育运动,在进行阶段,参加者之间应互相合作。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集体意识[2]。综合以上,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体育教学阶段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体育教学,都要求在体育教学阶段,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工作。
2体育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方式
2.1以学生差异为基础进行分层教学
教师在进行职高体育与健康教学时要先明确:在职高阶段,学生身体和智力都已经发展到了较为稳固的水平,此时此刻,不少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会显示出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身体素质会明显高于其他的学生。对此,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会产生的差异,并且理解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学习能力,在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差异之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特征,设置不同的体育学习内容。在职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学生最明显的差异就是男生与女生生理构造和生理结构的不同,会带来学生在体育学习水平和体育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对此,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时候,需要针对男生和女生不同群体的特点,设置相应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内容。在对男生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着重加强男生的身体素质教学,更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和健康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为了让男生在职高培养更加坚毅,吃苦耐劳的品格,教师需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对于男生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俯卧撑、仰卧起坐跳、高跳、跳远的训练为主,在这些训练活动当中,学生能够有针对性,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置相应加油打气的口号,在职高阶段的教学中,学生更多需要依靠其坚毅的精神和顽强的品格渡过这段时间的困难期,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置班级口号,通过班级口号的创设,加强班级凝聚力。
而对于女生的教学,教师要以学生的韧带拉伸、灵活度、敏捷度提升为主要方向,由于女生的生理构造决定其在田赛项目或者跳高,跳远的项目上,较男生而言优势较为薄弱,对此,教师需要将教学重心进行转移,让女生接触一些他们更加擅长的领域,例如坐位体前屈、跳绳、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
2.2创设情境,教授心理调节与控制方法,进而提升学生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
学生在与困难斗争的过程中,会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阶段通过独特的条件来创设“反向”情景,锻炼学生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如今,对子女过度保护的家庭不在少数,这也使得心理承受能力不佳、挫折的承受能力不足的学生不在少数。对于将健康摆在首要位置的体育教学而言,应通过自身所具备的特点,来设置一定的障碍,通过挫折情景的创立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通过恶劣的气候条件等来创设挫折情境,进而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在体育教学阶段,在学生受挫时,会感到极为痛苦,内心会感到极为不安,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教授一些方法来调节并控制心理状态。如通过语言暗示等方式来进行自我勉励,并采用这些方法对自身在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调节,进而向日常学习、生活领域延伸,持续加强自身调节能力,培养乐观、积极向上、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
2.3强化体育教师的心理修养,与教师、学生建立融洽关系
使学生拥有健康心理的前提条件在于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者,教师应加大对教育新思想的学习力度,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将健康摆在首要位置,明确心理教育的方法、原则。在教学阶段,通过良好的心态进行情绪控制,妥善处理师生关系,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发挥出来。在教学的实施阶段,考虑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采用科学的方法,使教学阶段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得到有力解决,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罗杰斯明确表示:“打造优良的教学氛围能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而打造优良的教学氛围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从中不难发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是改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关键。教师应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心理状态、面临的心理障碍,并真诚地关爱学生,尊重其人格,进而赢得其信赖,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在课堂上打造融洽、民主的氛围,将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全面发挥出来,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4]。
结束语
心理健康是学生迈向世界、迈向未来的一个核心条件。对于推动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而言,体育活动能起到重要作用。体育教师应努力钻研,在教学阶段探寻机遇,将心理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起来,通过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来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发展成人格健全的人,使将健康摆在首要位置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孙志兴.职高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心理健康管理分析[J].名师在线,2019(35):65-66.
[2]赵建民.职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的心理健康管理分析[J].中华少年,2018(32):167.
[3]宋爱华.职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的心理健康管理[J].体育风尚,2018(07):154.
[4]邱伯聪.职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的心理健康管理[J].安徽体育科技,2016,37(06):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