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剑
河北省保定市一中分校 071000
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著名文学家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黑格尔说:“审美带给人令人解放的性质”。
如果一个人是美盲,定是一个粗鲁的人、俗气的人,甚至是无德之人。因为真善美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光讲德育,不讲或不重视美育,则很难教人达到超远洒脱,胸次浩然的境界。
任何学习都会分为技、艺、道三个层面,技艺只是基本,只有进入道的境界,面对时尚纷繁的事物,才能透过现象去发现本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将审美的理念渗透于各个学科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孩子们最终成为一个拥有较高审美趣味、审美品格的人。
随着近些年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受到国家重视,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找到一个切实可行并适合受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就变得十分迫切,作为一名教龄20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现将个人观点整理与大家分享。
首先,将审美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那么晦涩难懂和无趣,能够增强教育活动中语言、文字、动作等沟通媒介的感染力,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
其次,要提升思想教育者的语言美、形象美、魅力美。教育要不断提升对语言的掌控力,对待不同场合,不同的受教育者要使用不同的语气,并且加强肢体语言,平时要丰富自己文化内涵与修养,使得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获得高尚的情操和健全人格。
再次,受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我们可以开展一些人文素质讲座和哲学修养讲座,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开展影响。比如介绍一下苏格拉底、尼采、康德等的人文事迹,培养受教育者积极思考,积极创造的能力。
比如:诗词、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们将美育教学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了有机融合,让学生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接受一次思想教育,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和爱国情感。
在我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在全国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艰巨时刻,学生们读书练字、写诗作词,心与祖国共澎湃,用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诗,用文字为祖国祈福,充分发挥美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陶冶了性情,涵养了国家情怀。
接下来,再谈谈思想政治教育对美誉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克服学校美育过于重注重技能的缺陷,当前学校美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美育功能的割裂与偏废。学生在考试、考级的压力下对学习的兴趣不断降低,本应丰富多彩的美育教育变成机械式的技能练习,在这种单调的重复性的练习中,他们对艺术美的感受和理解变得日益迟钝,更不用说对人性美、社会美的理解和感受。
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美的感受。
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心灵美,使学生求真向善,“真”就是符合客观规律,“善”就是引导学生的个人行为符合道德要求,以“善”为前提,“真”为基础,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从内在培养学生的美感,深化学生对美的感受,具体比表现为:
a.以塑造美好心灵为宗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教育与美育教育目标的融合;
b. 营造积极的教育情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教育途径的融合。要建设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利用环境、气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精心设计,入情入理的思想政治课,吸引学生沉浸于其中,以不直白显露的间接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教育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师应注意的问题,说教和灌输的教育方式使,使教育难以入情入心,甚至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美誉则是一种偏于感性的教育,主要依靠形象思维,通过对美的对象的直接把握,以情动人、发展个性、升华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入美育思想,加强德育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结合,实现两者的融合互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不够成熟,但感知、直觉、思想等形象思维比较发达。
他们性格中活泼、天真、好奇、善于模仿的品质,很容易被“美”的事物所激发。通过形象生动、富于美感的事物来培养他们对美的事物的兴趣爱好与追求,不仅符合人的爱美天性,而且有利于良好道德意识,品德的培养。形象美感也包括教师的形象应该具有审美示范性,教师的仪表风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自然流露和表现出来的积极、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只有把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其融合互补,才能使学生具有美的思想、美的品格、美的人格。
接下来,我要谈的话题是如何塑造美好的教师,让教师从“优秀”走向“优雅”。从“优秀”向“优雅”的转向,旨在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下移,在注意标杆引领的同时,关注每位教师自主、和谐、可持续的成长。
教师的优雅源自有闲暇的校园生活,教育不是短暂的生命消耗,而该有持久的动力支撑,所以,请让教育的节奏慢一点,请给老师独处的空间,才能涵养教师的优雅。
教师的优雅源自有秩序的教育生活,面对不断翻新、花样百出的新理念,老师们疲于应对,心力交瘁。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规律,慢慢的、悄悄的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愿我们都能多一分平和与淡定,努力营造一种稳定有序的教育环境,让老师们在潜心育人中彰显优雅。
总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但树立以德育人的观念,也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促发展的理念,不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但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更要做一名优雅的教师。
河北省保定一中分校
朱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