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识字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余媛娜
[导读] 识字是小学低年段语文学科的重中之重,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则为关键

        余媛娜
        广东省惠州市河南岸中心小学
        摘要:识字是小学低年段语文学科的重中之重,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则为关键。在识字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既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也让识字教学富有趣味和意义。
        关键词:识字教学;生活化;教学情境
        识字最为口头语言表达转向书面表达的重要环节,深刻影响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虽然语文教材力求内容和形式都在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但是以富有趣味的方法来有效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是万变中的不变。《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如何在识字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出努力。
        第一,追根溯源,结合字源教识字。汉字起源于生活,古人造字的灵感和目的皆因于生活,所以我们汉字的造字方法最常见的有四类: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但是由于汉字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现在所用的简体字在表面上很难让人一眼感知它的来源和字义,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结合字源教识字。比如,教学“朱”字的时候,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后可以这样告诉学生:朱,指事字,字形像一棵树木,但是加了一横一点,表明是树木被砍伐了,因此,“朱”的本义是指被截断后的树干,但是后来我们用它来表示红色,为什么呢?原来,树干被截断后我们我可以发现,近外皮的是白色,中间部分一定是红色的树芯,这就是“朱”字颜色的来源,后来,它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比如“朱门”指富贵人家。这样一讲解“朱”的来源,说明其本义和引申义,不仅饶有趣味,而且让学生印象深刻。
        第二,图文实物,直观感受助识字。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直观形象认知为主,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借助必要的图文实物,不仅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认知,也可以在无形中帮助他们进行识字。

例如在教授《小书包》一课时,我们可以出示关于笔袋、铅笔、尺子、书包、转笔刀和作业本,让学生自然地说出他们的名称,同时相机认识“笔袋”、“铅笔”、“尺子”、“书包”、“转笔刀”和“作业本”等生字。又如教授象形字“日”、“月”、“山”等,我们可以一一出示与之有关的象形图片,如此可以方便学生快速记忆。
        第三,语言因素,交流对话巧识字。新课程尤为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之内,语言因素是架起语文学习的桥梁,课堂之外,语言因素打开走向社会的大门。低年段老师应该把握好和学生交流对话的契机,让学生在言语中识字。例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中关于介绍自己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好名字卡片,学生在上台介绍自己时出示名字卡片,这样班级学生不仅可以相互记住对方的名字,同时也在无形中识记了许多汉字。又如,学生容易混淆“折”和“拆”,于是我告诉他们:孩子们,我们都知道东西“折”起来它还是完整的,但是要是把东西给“拆”了,那就不是完整的了,会变成一块块,甚至是一小点,所以“折”没有一点,而“拆”是有一点的。如此,学生又可以巧妙得识记生字并辨析形近字。
        第四,走出课堂,利用资源广识字。“大语文”的强调语文学习不应该局限于语文课堂之内,更应该走向广阔的生活课堂。我常常跟学生布置这样一个特殊的作业: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识字。在学生学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之后,我告诉孩子们,这几个简简单单的简体字是有特定的大写形式的,在银行办理业务回执或者日常生活中的收据都要用到,于是让他们回家用字典查一查这几个字的大写形式或者让爸爸妈妈寻找素材来认识。又如,我会这样启发孩子们:放学回家里仔细观察一下日历,除了可以看见数字来记录日期,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们回家观察后第二天的汇报非常精彩丰富,有发现十二生肖的,有发现二十四节气的,还有发现天干地支纪年法等等,这样在既了解了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又在无形中认识到了许多文字。
        当然,教无定法,识字教学的方法是可以千变万化的。汉字来源于生活,不仅是学生,我们老师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我们都应该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找到合适学生的教学方法。只有探寻中适合学生接受的识字方法才可以让我们的教学之路百花齐放,生意盎然。汉语之美,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深深植入内心。我们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我们的汉字,充满兴趣地了解汉字,满怀自豪地运用汉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