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陈琳
[导读] 初中音乐对提升初中生美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初中生思想价值理念、思想道德修养等重要手段
        陈琳
        长春市第五十九中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初中音乐对提升初中生美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初中生思想价值理念、思想道德修养等重要手段。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注重探索、创新音乐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初中生音乐艺术素养,在艺术熏陶下(音乐活动中)培养初中生创造力、记忆力以及想象力等。声势律动能有效弥补初中生节奏感方面的问题,着重培养初中生对音乐感受与音乐记忆,更好掌握音乐律动与音乐节奏感,激发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本文对声势律动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作了分析,提出基于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对策,为提升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声势律动;初中音乐;重要性;对策



前言
        音乐教学,并不只是教授学生读谱、演唱能力,而是引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音乐内涵。从目前来看,小学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歌曲教学,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学会唱歌,这就使得初中生对于音乐理解仍然采取小学音乐学习模式。音乐学习不仅需要掌握音乐相关基础知识,还需要将体态和音乐结合,引出声势律动教学模式。声势指人借助简单动作发出节奏,律动则是随着旋律的节奏[1]。学习者借助手指间摩擦、手掌和腿部间拍打声响及脚部和地面的碰撞,认真聆听背景音乐,在掌握准确的节奏后跟随节奏产生肢体律动,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培养学生找节奏的能力,将音乐和肢体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二、声势律动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全面的挖掘、训练学生节奏感
        人类从简单的跑跳、行走,一直到日常劳动、日常生活动作都为动作节奏学习提供素材。节奏训练实际上就是将身体视作最基本乐器,借助人体动作挖掘学生蕴藏的节奏感[2]。从初中生的角度来看,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比较协调、表现力与反应力也更加敏锐,通过培养初中生的人体动作来体验与享受节奏,属于最佳的接受期。
(二)有利于实现学生身心平衡发展
        初中阶段属于成长关键阶段,同小学阶段不同,初中阶段学生的事物感知力比较强,渐渐形成广泛兴趣爱好与丰富思维方式,对于伴有挫折的美好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初中生的听力和辨析能力[3]。随着年龄增长,初中生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等都产生不同程度转变,他们并不会像小学生那样积极发言与表现,特别是音乐上,不愿表达自己,这就使得初中音乐课堂较为沉闷、无趣,声势律动教学融入初中音乐课堂,有利于转变单一化教学模式,为初中生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实现初中生身心上平衡发展,契合初中生心理需求。
(三)有利于培养初中生创造力
        若是学生在接触音乐后能够即兴出现身体动作反应,这种即兴表演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自我表现能力,激发初中生的创作欲望,有利于培养初中生创造力,这也使最简单、最有效果[4]。只有初中生具备丰富创造力与想象力,借助人体动作感知声音,诸如,声音大小、声音走向、拍子强弱等,甚至可感知音色特点与曲式结构。
三、基于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一)有效利用多媒体,优化声势律动教学
        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这就使得中国教育投入较大,为初中生营造和谐学习氛围。(删红色)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活泼好动的年龄,对新鲜事物较为好奇,初中音乐教师可紧抓初中生的特点,通过创设全新环境吸引初中生注意力,优化初中音乐教学效果。音乐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初中生营造不同音乐学习环境,实现音乐知识形象化,化抽象理论知识为具体情景,丰富音乐课堂内容,提高音乐教学美。如:初中音乐教师讲解“家”的相关内容时,借助多媒体播放家庭相关小视频,配合教授的内容,利用温馨和谐画面促使学生能够体会家的内涵。通过创设温馨幸福的环境,学生能联想到父母的关怀,给予学生无限的启发,同时也让同学们认识到父母的不易,达到教育作用。

(换个与音乐、韵律相关的例子)
(二)灵活应用音乐游戏,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音乐学科和其他内容具有非常密切的练习,音乐无界限,音乐凭借着包容性搭建了沟通桥梁。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趣味性,教师可融入游戏,充分发挥出声势律动作用,实现游戏和声势律动紧密结合,营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借助声势律动有效掌握音乐相关知识。例如,在《龙的传人》教学过程中,曲风上将中西方音乐融为一体,民族元素极强。教师在教学时,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借助民族小乐器PK的方式开展教学,每个小组以接龙方式传唱歌曲且编排动作,每一句歌词都需要设计肢体动作,小组内完成编排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小组展示,其它小组则为表演小组打分,在各小组都完成轮流表演后,总分最高小组获胜。为了小组荣誉,为了小组能够获得胜利,有同学都认真的倾听歌曲,仔细感受音符与节拍,铭记歌曲律动,发挥个人想象力和个人创造力,实现音乐律动和肢体动作紧密结合,将声势律动融入音乐游戏,有利于营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三)融入声势律动实例,激发初中生音乐学习热情
        声势律动感知教学法,又称体态律动法。由于初中生学习环境、学习基础存在的差异,这就使得初中生对于音乐感知力、音乐理解力上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使得艺术欣赏能力也存在高低区别。一部分初中生缺乏乐感,缺乏音乐学习兴趣,音乐课也感到枯燥、乏味。初中音乐教师可发掘学习上存在的不足与闪光点,注重培养初中生的节奏训练技巧,优化节奏训练内容,鼓励初中生积极创造个性化音乐学习方法,“浑然天成”的理解各种音乐作品。为了紧抓初中生心灵动态,促使初中生能够更好理解、更好掌握乐理规则,初中音乐教师可适当引入恰当音乐教学活动,构建科技化、新型音乐课堂,通过融入声势律动来培养初中生乐感。例如,可播放学生爱听的流行乐曲,模仿《我爱记歌词》模式设计游戏,鼓励学生通过接龙的方式接歌词,对于记忆力比较好学生可给予奖励,对于唱错学生则可给予一定的惩罚,为游戏公平性提供保证。借助游戏教学方式,调动初中生音乐学习积极性,促使初中生能够更好发挥个人音乐才能。
(四)有效利用声势伴奏,促使初中生更好感知音乐情感
        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声势伴奏是初中音乐常见教学方式,声势伴奏指借助捻指、拍手与剁脚等产生声响的动作谱写的音乐旋律。实际上,声势伴奏和声势律动较为相似,以肢体动作为核心,通过声势伴奏与声势律动的结合,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动作产生声音,配合无声肢体动作,实现有声和无声紧密结合,将声势伴奏与声势律动完美融合。例如,在《彩色的中国》一课教学过程中,歌曲涉及很多的一字多音、休止符等,这就使得学生的演唱难度比较大,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初中音乐教师可借助声势伴奏方式学习大音域跨度的唱法,同时掌握节奏紧密部分的唱法,引导学生对歌曲形成情感认识,适当融入肢体律动,借此让初中生可更好感受到节奏变化。通过多样化初中音乐课堂,有利于初中生感知音乐魅力,更好欣赏美和感受美。
四、结语
        音乐属于实践性学科,中学音乐教师需要关注声势律动基本原则,将声势律动融入初中音乐教学,充分调动初中生音学习的积极性,陶冶初中生情操,提高初中生乐感,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初中音乐教学有利于实现初中生全面发展。借助音乐声势韵律教学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对音乐作品的赏析能力,也有利于初中生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学习音乐,提升初中生的对学习音乐兴趣。



参考文献
        [1]艺李, 诗峰万, 奇 彭. 浅谈音乐分析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以肖斯塔科维奇《第八弦乐四重奏》为例[J].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2020, 3(7):233.
        [2] 张华. 浅谈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 000(034):182-183.
        [3] 王爱梅. 浅析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 神州(上旬刊), 2020, 000(012):141.
        [4] 王瑞. 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北方音乐, 2020, 000(006):219,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