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9期   作者:陈媛
[导读]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阅读的重要性

        陈媛
        福清市滨江初级中学  350300
        摘要: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我们获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陶冶我们精神情操的一个过程。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所在,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相继提出的背景下,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成为了教学中的关键。就目前来看,初中语文教师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对存在于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识别与突破,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为学生打造更适合他们阅读学习以及能力发展的课堂,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1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较差
        不管是想要实现良好的阅读教学,还是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自身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情感是不可或缺的。就目前来看,在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并不高。在很多时候,学上只是将阅读当作是一种任务,或是一种提高自己分数的行为。同时,学生阅读积极性缺失,也体现在他们的阅读行为上。不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耐心,并且大多使用单一的阅读方法,往往追求速度,而缺乏质量。学生阅读积极性的缺失,在很多时候会给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带来很大困扰,同时也影响后续的相关讨论与思考的过程,进一步降低了阅读的教学质量。
        1.2教师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就目前来看,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还处于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比如说在新课程标准中,不止一次提到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不管是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实际生活经验。同时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也容易让学生只是将阅读当作是一种学习任务,而并非是有益于他们成长的重要活动。同时,当前所提倡的高效教学,也非常看重教与学之间的有效结合,但由于教学理念的缺乏,教师的阅读教学大多呈现一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获得较高的学习体验,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此外,不少教师虽然非常关注课内的阅读教学,但是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却严重缺乏,这不仅是一种理念上的偏差,同时也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丧失了一部分途径。
        1.3阅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教学方法的良莠与否是衡量一节阅读课的重要因素。就目前来看,不少教师过于执着于自己的教学经验,阅读教学也大多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虽然有着一定教学效果,但是并不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一方面长期处于一种填鸭式的教学状态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冲淡,他们会从主动地学习转变为被动地学习。另一方面,填鸭式的教学,其教学过程也比较平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根据教师的提示做好记录就行,学生的思维活动严重缺失,他们在面对陌生文章时,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分析,也可以说传统单一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失去了自主阅读能力形成的良好过程。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2.1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师改善自身教学观念的第一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条件,即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不仅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更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以及实际的教学行为上。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就是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而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在对于未知事物进行分析与理解中,常常需要通过直观认知来进行这项活动,同时在这过程中,少不了生活的参与。比如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会涉及到战争年代的课文,而这些课文之所以不能给学生带来较大的代入感,主要是因为学生所处的生活年代已经远离战争。而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文本的情感,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比如说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过程中,就是除了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关的视频,影像等资源,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角进行感受。还可以从学生如今的生活与战争年代的生活进行对比,这样的对比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认知冲突,他们也会通过对比来认识到课文内容的重要历史价值,同时学生也会给予更多的阅读积极性。
        2.2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
        在优化阅读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方法的引导性,更要注重方法对学生实际阅读行为、习惯的正面影响。从实际角度来说,不少初中生的阅读习惯是普遍低下的。不少学生都会表示,阅读过程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需要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这也会让学生失去阅读兴趣。究其根本,无非是初中生的阅读习惯没有得到有效的形成,错误的阅读习惯致使他们会感觉到整个过程的枯燥性。所以在平时的探究性阅读中,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引导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探究性阅读主要是学生对阅读内容在有一定好奇心、兴趣情感下的阅读。所以当学生在获得一个新的阅读材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标题,会联想其什么问题”。如在阅读《背景》的过程中,就可以想一想“这是谁的背影,作者想通过背影体现什么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他们也会将自己的精神投入到阅读中,这个过程学生也能津津有味,并不感到枯竭。此外,在针对阅读问题分析时,我们教师还可以引入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提出问题、相互解答问题,这都有益于学生自身阅读习惯的形成。
        2.3推荐阅读素材,拓展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培养,其关键在于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自觉性”上。从实际角度来说,学生想要“阅读”的冲动,大多是建立在他们对于文本有一定需求基础上的,只有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他们才能够形成主动的阅读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在平时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做好观察。因为初中生的情绪大多都能直接表现在实际的行为举动中,教师可以在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阅读教学中,去了解学生的实际表现,并以此作为基础,去选择阅读素材。比如说,在笔者的观察中,不少男学生对于散文的阅读兴趣不是很高,他们反倒是会对那些情节丰富的小说类、故事类的文章报以较大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就可以为这些学生准备诸如像《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等书籍。同时也有的学生阅读的关注点也各有千秋,像在一些战争题材的课文教学中,有的学生会对素材的历史背景产生兴趣,也有的学生对于战场上的策略感到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推荐《中国上下五千年》、《军事百科》等书籍。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不同表现,其实都可以为教师的书籍推荐提供丰富的参考价值。在平时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去主动咨询学生的阅读需求,并做好记录,结合类型、内容的不同,来为学生制定一个“阅读”库,这可以在丰富学生的选择同时,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进行的阅读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初中阅读教学质量,不仅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更是语文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需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的开展,尊重学生主体性,创新单一授课模式,进而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会枝.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4):123-124.
        [2]包朔明.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理导航(上旬),2021(01):24+26.
        [3]张军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20(24):13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