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9期   作者:陈楚卿
[导读] 现阶段,我国教育不断发展和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了相对应的调整和创新,要求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陈楚卿
        海丰县附城镇联河小学  广东  516400
        摘要:现阶段,我国教育不断发展和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了相对应的调整和创新,要求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的实际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不再是仅仅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点,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合作能力实现共赢……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本文主要从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方面进行阐述和探究,希望可以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
        在教育中渗透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提出的新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其思维、表达能力等都包含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综合地培养学生。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法,以灵活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转化给学生。立足于综合素养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推动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能够自主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完成对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不断获得完善和提升,这种学习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会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语文核心素养囊括了很多内容,“学习方法”、“审美规律”、“语言应用”、“传承文化”是组成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部分。“学习方法”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并形成的阅读写作等习惯和方法,这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素材。“语言应用”是指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后自身的语言思维获得激发,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审美规律”指学生能够利用科学的方法去进行鉴赏和总结,这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主观意识和审美技能。“传承文化”是将语文知识中的文化知识进行理解和传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民族情感,这是促使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承的重要因素。依托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对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水平和创造能力非常重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2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部分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非常被动地学习语文知识,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这就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表面的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各类阅读文本的内涵和寓意。虽然如今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应试技巧,教师仍然在课堂上采取灌输式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和增强,这样的教学并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其次,信息化教学运用不恰当;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是时代的进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信息化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提升课堂效率。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没有有效运用这一教学形式,过于依赖信息化教学。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完全按照自己提前准备好的课件念,没有根据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和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活动,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过于死板,学生很难真正学到各类语文知识的深刻内涵。由此可见教师个人的专业教学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和核心素养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3核心素养理念指引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3.1及时提升自我,更新教育理念
        首先,教师应通过自我提升或者参加培训的方式及时提升自我,积极接触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将其与自身原有教学理念进行对比,引发反思,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

其次,学校应注重核心素养文化氛围建设,因为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次,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教材,发掘教材中的闪光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价值。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应该仅仅将目光放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上,更不能仅仅“以分数论成败”,应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2为学生设计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对教学内容展开思考,产生属于个人的独特看法与见解。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还能够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针对性培养。例如,《小蝌蚪找妈妈》是一则童话故事,故事情节较为有趣,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符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实际需求。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情景扮演活动,让学生对课文展开深入解读;其次,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扮演,在教室内对课文情节进行再现。学生在进行情景扮演时,就会结合故事中的角色展开动作和语言上的创新,从而真正融入到课文中,理解课文角色的思想情感变化。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同时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针对性培养。
        3.3创新教学,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具有一定创造性与审美性的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也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小学生审美与创造力的培养。为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立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优化,在知识与基础能力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创造性语文课堂上得到全面发展与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语言文字之美来对学生展开教学,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美的角度来欣赏文章,这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产生对文本意境以及情感的感悟,从而真正有效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3.4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渗透,小学阶段主要是通过校园学习来逐渐形成对社会正确的认知和理解,但学生并不是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来汲取养分,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参与社会活动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潜移默化的渗透一些情感教育,从而有效提高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民族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些印记是永远不会磨灭的,这种烙印会更加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强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振兴中华,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当这种民族精神进入骨髓后,学生就会更加奋发学习和自强不息。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构建,是体现语文教学价值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原有的教育理念,力创基于教育改革的创新途径,以新的方式与教学融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教学方法以及内容进行创新,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让他们有效地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学识储备;同时为学生创建科学的教学氛围,以多样化的手段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43):44.
        [2]吴爱香.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艺术,2020(9):73.
        [3]兰红娟.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81):41-42.
        [4]王鑫霖.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
        [5]杨菊红.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探析[J].才智,20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