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谊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初级中学 518172
【摘 要】初三的小琴是抑郁症患者,由于对自身相貌的不满意、对自己成绩的要求和学习的压力,加上同学的孤立和校园欺凌,导致她症状更加严重,不想到校学习。作为班主任,本人通过主题班会,通过与家长联系、协商,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鼓励她尽量到校学习,树立中考目标,争取考上理想高中。但是很遗憾,她最终选择在校外补习,而没有到学校来学习。值得欣慰的是,中考她考上了一所公办高中,基本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关键词】相貌 自卑 抑郁 激励 目标
一、案例呈现
去年本人中途接手了一个班级,原班主任跟我说,班里有一个叫小琴的女孩子,患有抑郁症,让我多留意。作为科任老师时,我对她没有太注意,觉得她比较文静,平时话也不多,还是比较上进的,字写得很工整漂亮,成绩中上。过后,我上网去了解一些关于抑郁症的资料,希望今后在处理与她相关的问题时,不至于手足无措,但感觉自己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了解还是相当有限,提供帮助的方法也有限。从原班主任以及与她关系较好的同学处我也了解到,初二时班级里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班里一些女生对小琴进行孤立,使得小琴对班集体和学校生活有一些抗拒。
接手一个星期,孩子表现的还算正常,只是上学偶尔迟到,课堂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我以为问题不大。一个礼拜后,孩子妈妈和我联系了,说需要请假去看医生,把预约信息也发了给我,是神经内科。家长大致和我说了孩子的情况,已经是中度抑郁了(后来家长说有些后悔带去看精神科医生,通过两个量表问卷就断定孩子患有中度郁抑症,让孩子觉得被贴上了“标签”)。我对家长说了一些安慰的话表示理解,同时说自己不是专业心理医生,最好遵医嘱,开了药就坚持吃;另外在学业上我和科任老师们不会过高要求她,以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接下来两三个月,孩子比较经常性的请假和上学迟到,有时因为看医生,有时因为情绪低落,早上起不来,或许跟意志力有关,或许和吃的抗抑郁药物有关。有一次还要求家长带她去上海“散散心”,她们母女之间有约定,去上海回来后就正常地上学,好好学习,毕竟还有中考的压力在。这期间因为和孩子妈妈有比较及时顺畅的沟通,我也表示同意了,期待孩子回来后有一个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我对孩子也没有作过多的批评,在期中考试看她成绩退步,和她进行了交流,提醒她在学习上要多花点时间,争取进步,同时旁敲侧击提醒她不必太在意旁人的看法,没有提及她的病情。
临近期末,发生了一件对小琴打击比较大的事情,她和同桌,也是好朋友小茹的关系闹掰了。调查原委是小茹觉得她烦人,比较脆弱,说了一些刺激的话让她感到很难过,再加上平时上学期间一些男生有意无意针对她,让她敏感脆弱的心灵觉得更加被孤立,承受不住打击,几天没有上学。我把平时比较“多嘴”的男生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应家长的要求及时调整了她的座位,让平时和她关系比较好的两位女生小唐和小林坐在旁边;在她不在学校期间开了一次如何化解同学间矛盾,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主题班会,平时班会我也注重对孩子们进行思想、价值观的引领,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团结奋进。期末考试班级总体成绩进步比较大,小琴的成绩和原来比较也略有进步,在年级中游,但家长和她自己对成绩还是不太满意的,希望更进一步。我也鼓励她继续努力,争取中考能考上理想学校。
寒假来了,疫情也来了!孩子在假期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同时也将集聚的情绪来了一次大爆发,和妈妈吵架了。感谢她母亲对我的信任,把小琴和她在微信里的聊天(吵架)记录发了给我。可以想见,孩子内心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了,连吵架也不是面对面,而是用手机微信。小孩在微信中抱怨自己的父母,把自己生的“鬼样”:“你们两个基因有什么问题?生出两个差别这么大!”(哥哥的相貌比较英俊)“把一个女孩生得又黑又胖又丑”,“脑子不好使,成绩又不好”,“天天在学校被别人欺负”,“家里不是很有钱,不能去整容”......说实话,小琴不算漂亮,但不能说丑,皮肤稍微有点黑,体型还偏瘦,看来她对自己的相貌太过于在意。由于孩子的内心敏感,我和小琴的沟通交流只谈论学习的问题,只能鼓励孩子想开一些。也安慰家长说现在中考复习在即,孩子们忙着复习应考,班里的整体氛围要比以前好,欺凌、孤立同学的事情要少很多了。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疫情的情况下,鼓励他们拨打教育局开设的心理热线电话。后来孩子是在她哥哥的劝导下心情逐渐恢复过来的。
疫情网课三个月,小琴的表现算是差强人意。孩子妈妈反映其情绪变化太快,时好时坏。网课期间全国发生好多起中小学生轻生的事件,深圳也有,引起社会很大震动。学校也不敢掉以轻心,要求班主任们做好班级学生的心理抚慰工作,我加强了和她妈妈的沟通联系,关注她的情绪状态,对她网课迟到、没有完成的作业的情况也没有过多批评。
疫情在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得到控制后,复学开始了,然而小琴借口上学期末和小茹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见了面很尴尬,不想到学校上学,为不耽误学习,提出要到校外补习班学习。我估计背后肯定有事情,和家长联系过后,家长把她们推心置腹的微信交流记录给了我,原来在网课期间,某次课上老师让她回答问题时有同学发出怪声,让她觉得是在嘲笑她,针对她。她一直以来压抑的情绪也爆发了。她说自己在家里一直被当成公主宝贝宠着,父母基本是有求必应,也很幸福;但是一到学校,“从初一开学第一天就因外貌被同学拿来嘲笑”,“美颜自拍被同学校成p了图”,没有朋友可以倾诉,没人理她,在同学面前“感到卑微”。上课回答问题错了,都感到同学投来“嘲笑的眼光”。网课期间,“老师叫我我都不敢开麦...害怕听到他们恶意的声音”,回答错了,“他们会在屏幕后面发出笑声”,“怕他们开一个群专门嘲笑我”。“我受不了了,没有一个人理解我”,“他们把我当成透明,找他们说话,都当听不到一样”,“我没说旁人不好,他们却说我不好,然后让更多的人讨厌我”。“在学校我真的好不开心,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你们说的我都懂,但在学校我真的好难受好难受,和别人相处一点都不好,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才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谁也帮不了我,找老师只会让他们觉得我有病”......
今天重新翻看这些记录,我仿佛再一次听到孩子的咆哮和呐喊,但其实我也很觉得很无力,可以想象当时他们父母的无助。问题的严重超出了我的想象,也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虽然多有找她聊天谈话,但自己作为男教师,“心比较粗”,还是没能获得孩子的信任。我把问题反馈给了学校,寻求心理辅导老师的协助,让家长也及时联系学校心理老师。事情的最后是大人都妥协了,同意她到校外补习班补习而不到学校上课,但毕竟临近中考,我也向家长陈述了利害关系,要保证孩子的安全,中考报名的手续要办理稳妥,大型的考试还是要到学校来参加。
这期间有一次孩子在父母劝说下,愿意来学校和我们面对面交流,我约了年级长和孩子说明在校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劝说孩子返校学习,不必去在意旁人的看法说法,做好自己此刻最重要的事情即可,她起初也表示同意,后来到校学习不到一个星期就又回到了补习班。家长反馈说觉得压力很大,很多课程听不懂,跟不上,作业也完不成。没有办法,也是妥协。我后来反思觉得可能是我们劝说的方向错了,没有站在她最关切的角度去看问题。
中考放榜了,小琴考上了一所新开办的公办高中,算是如愿以偿。上了高中以后,听她妈妈说情绪比初中好一点,但因为住校有时回到家要多赖一天才肯回学校,学习的压力大,成绩有点跟不上。
二、案例分析
小琴的抑郁症是内外部因素共同引起的。从内部来说,家庭对她过度宠爱,大部分的心愿都获得满足,这容易导致其以自我为中心、固执任性、感情用事的性格特点,同时由于缺少实际生活的锻炼,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的社会环境中两种不同的心理感受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对自身认知的偏差,对自己相貌的过分在意导致了内心的自卑,内心的自卑导致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同时不敢大胆交朋友,知心的同伴不多,没有排解负面情绪的渠道。从外部因素看,主要是人际关系冲突。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有同学拿她的相貌说三道四,她觉得被欺负、被孤立,产生压迫感、压抑感、焦虑感,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她内心的敏感和自卑逐渐形成,到了初二初三终于大爆发了。同伴认同感的缺失,人际关系的冲突,对学业成绩不甚满意,让她失去了自信。这样长期的心理失衡,使她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三、案例转化效果及反思
回答题目的问题,在面对患有抑郁症的学生时,老师能做些什么?在本人所遇到的这个案例中,我觉得自己做的真不够,有时候,也因为自己专业知识的缺失,觉得很无奈、很无助,在转化学生的这个过程当中,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必要得的反思还是要的。
作为班主任,首先还是要建设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建立起班级的良好学习氛围和学生的人际关系氛围。尽量避免出现校园欺凌、孤立同学的现象,让学生尽量感受到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团结友爱、平等和谐。利用集体的力量,影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集体里面,有存在感,对集体有认同感、安全感和向心力。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有凝聚力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有辛勤的付出,这一点上自己做得还很少。
其次,班主任要获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多与家长沟通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状态。与家长沟通联系这一点自己做得还好,但获得学生信任,能够走进学生内心这一点上,我也做得远远不够。
其三,班主任老师需要有更多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在该案例当中,家长是全心全意毫无保留的信任我这个班主任,我们所做的除了安慰鼓励,提供一些心理专业人士的联系方式外,并没有做多少。假如我有专业的心理学的知识,我觉得可以做得更多一些,更专业、从容一些,可能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做他们的师友,获得信任。
当今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益突出,青少年心理健康失衡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心理问题的预防胜于治疗,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从思想上做好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的困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学习上,当学生遇到对知识不理解、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帮助他们积极面对,想办法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在人际关系、自我评价方面也是如此。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如果一味指责,消极应对,学生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自我评价也会越来越低。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帮助、指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有获得感,树立积极的态度、成功的信念。当学生遇到心理健康问题,不追求一蹴而就的解决,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刺打击。需循循善诱,“润物细无声”,朋友式地谈心,尊重、信任、理解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为学生设立合适的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到达目标要求,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加他们成功的心理体验,分享满足的心理感受,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弥补自信心丧失的心理创伤。
其三,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悦纳、反思的能力。一方面我们需要悦纳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都能愉快地接纳每一个学生,以身作则,使得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自己相貌不满或者其他反面不满意的学生,也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并有信心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克服其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的意识,不能单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增强自我约束、监督和调控能力。
另外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减压。如演讲、辩论、表演、拔河比赛等,给学生创造一个情绪转移、宣泄的机会,生活中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只要我们教师能正确面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务实态度和灵活方法认真积极地工作,教育的美好愿望定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陶 莉《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心理C证培训讲座课件
2.许宜铭《重塑心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
3.孙云晓《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
4.王晓春《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