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辉权
广东省梅州市岐岭镇第一小学 514471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掌握各个知识点,还要求学生能够对其进行熟练地运用。但是,由于受到数学学科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影响,当前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普遍较低。而数学与生活本就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教师应用生活情境法来展开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应用
引言
小学数学授课的过程中,教师经常存在一个错误的理念,就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公式并用反复的“车轮战术”进行练习,而且还会随着学生的学习进度不断提高难度。然而在授课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如何更好地对内容进行解析,让学生有效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并对其形成一个良好的记忆,当再遇到同类问题时,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解题思路。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想办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通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巧妙利用课本,使教学内容变得具有生活性
把数学练习课堂的开展内容与课本内容相结合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题技巧与探索思路来发现数学的乐趣所在,而小学数学中“节约用水”就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节约用水”这一课涉及了统计、简单运算与比例问题,这就可以联系实际的生活体验。为了使学生对“节约用水”意识深入了解以及水体积等的运算,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课本内容提前进行课前预习,并且布置学生自主去上网搜集我国近几年的用水状况,观察生活中的用水浪费现象,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进行导入:“水资源浪费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此时教师便可将学生课前准备的搜集资料与图片引入话题中,从而激发学生对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兴趣。由此,针对每个同学搜集的资料与图片的差异,引出漏水记录表的制作,并让小组中的同学思考并交流一下问题:“你家的水龙头会不会漏水?”“依据漏水的速度一共会有几升水呢?”“针对漏水有什么数学策略能够帮助解决呢?”从而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与分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快乐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主观能动性也能得到质的提高。
二、将情景设定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授课的过程中,相关内容可以进行调整,但在展开的同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教师应当灵活运用现实的一点一滴展开教学,其内容一定要符合当前的教学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面积与周长》这一课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在各方面的理解还存在较大的缺陷,而图形的学习需要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光是依靠相应的概念来进行理解相对比较难,而且很容易产生混淆。许多小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的过程中经常把周长与面积的内容混淆,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能牢记相关公式,在计算的过程中免不了出现差错。
在学习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事物来对学生展开教学,教师可以领着学生进入操场中,对相关观念进行细节描绘,将篮球场比作一个长方形,篮球场的所有边线相加就是长方形的周长,而篮球场边线以内可以活动的区域则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来对学生教学,将教学内容与情景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
三、创设生活化的训练思维情境
对小学生开展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判断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并且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水平。唯有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思维,才能进一步使学生学会客观理性的看待问题、认知问题,继而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学习氛围下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解以及吸收,唯有使学生认知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性以及实用性,才能够让学生深入认识数学所蕴含的魅力,继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训练思维。比如,在对《认识方向》进行学习的时候,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以及数学训练思维得到有效的激发以及培养,在对学生开展教学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不可过于生硬死板,而是应当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情境。在《认识方向》教学中,训练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推断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情境设计相关思维训练的题目,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巧借生活情境渗透,处理数学实际问题
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性意味着生活情境的渗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会通过生活情境的渗透引导学生去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较为广泛的,从超市购物到物体长度的测量,都会涉及小数。所以,在讲到小数的加法时,笔者为学生展示了一个超市中的购物区,并对相关的物品标价进行了放大,如:文具、零食、玩具等,从而将学生置于到这一生活情境中。在这一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三件产品来算一算需要花费多少钱?在提出这一任务后,学生积极性地投入对小数加法运算的训练中,并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性,这对于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深入新课改的进程,也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标准以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斟酌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生活化的训练思维情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技能的训练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学生形成较为良好的数学思维,继而将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周佳飞.基于生活情境法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创建[J].读写算,2020(29):49+51.
[2]石小强.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启迪与智慧(中),2020(10):43.
[3]宋鲜艳.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幻画报,2020(1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