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飞
黑龙江省嫩江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中职教育的规模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出精确合适的计划,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在中职学校中进行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教授中,要切实的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毕竟,中职学校的学生们,可能他们的理解水平和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和对学习的探索欲都不高,甚至很低。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的良好引导,培育学生的学习素质。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自主学习
【正文】学好语文学科才能够进行对其他学科的良好学习,语文学科是学习学科和开展一些日常生活活动的基础。有的文章知识可以仅仅理解表面意思就可以掌握知识的应用,但是有的语文文章就需要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奇特的思维看待,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思掌握本章知识的核心。而这种思维正是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练习才能够获得的。为了帮助学生培育这种思维,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1.1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就目前的中职教学现状来看,中职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他们学习知识的时候也仅仅是理解文字内容的表面意思,没有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层次的探索知识的内核。中职的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知识的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语文知识只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语言知识完全的没有用处,自己来职业的学校学习仅仅只是为了避免过早的进入社会,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自控力普遍较差。因此,学生们也不会拥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基础,他们对语文句、段、篇章知识、语法、修辞知识、逻辑知识没有一个基础的掌握。
1.2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们早就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受传统教学理念的熏陶,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以灌溉的方式完成对学生语文知识教授的现象依旧存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几乎没有。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备库,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仅仅只是带领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没有真正的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种教学模式也只会泯灭学生内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热情,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也只是无所事事,不会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语文课堂知识的学习上。
二、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2.1改变学生以往关于学习的错误思想
学习其实是一个主动和引导相结合的事,并不是一件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事。所以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自主的接收教师教授给学生的语文知识。首先就要改变学生关于学习的错误思想,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开展一场关于语文学习的思想讲述活动,告诉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不仅仅要接收教师给学生传递的知识,更要开动自己的思维,到语文课本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而学生有问题询问教师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想出问题答案。
2.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传授相关的学习技巧,让学生利用这个技巧理清自己的知识思路,让自己脑海中的知识点会成网络,成为一张连贯的思路图。教师可以带领着学生们制作语文的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制作导图框架,然后让学生将自己脑海中的知识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填充进去。理清学生脑海中的繁杂混乱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加的清晰语文的各个关键知识点。
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高一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劝学》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们把今天在课上学习的劝学的文言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练习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并且能够巩固今天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点燃学生心中的对语文的探索热情。
2.3分组合作学习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那么就应该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加强与其他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听取不同的意见想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在欢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能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延伸知识。
比如,在带领着学生们学习高一上册第六单元《苏慕遮》这首词的时候。我可以在课堂上把所有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4个人为一组。让4个人推举一个小组长,小组长作为整个组的代表,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主题让小组成员对同一个主题进行探讨,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言论,自觉的参与到课堂中。最后小组长,将学生的想法意见总结归纳呈现给我。我选取优异成果,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展示,激励取得优异成果的小组。让这个小组坚持自己对语文知识的探索行为,切实提高全体学生对语文的探索能力。
【结束语】教师要先改变学生们的思想,让学生们真正的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实施多种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培育学生良好的集体意识。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脑海中混乱的知识点整理分析,切实引导学生思考。
【参考文献】1]牛立萍.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中职语文教学设计——以《长江三峡》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1(12):89-90.
[2]林英.“互联网+”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研究[J].职业技术,2021,20(04):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