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9期   作者:彭顺才
[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是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效果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举措
        彭顺才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小学622654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是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效果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举措。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地认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正确地解决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问题分析;方法探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为问题分析
        (一)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内容的针对性不强,组员学习能力差异性明显
        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条件不同,成长环境的差异造成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在知识理解、知识记忆、知识应用方面呈现明显的差异化特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小组教学法时,往往不能很好的兼顾此类差异与实际教育教学目标的之间的关系,在设置相应的语文教学目标时,并未能依据不同组别学生的实际特点合理安排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进而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内容针对性不强。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不同学习小组的实际成员时,选择的方式方法较为简单,往往依据作为或者成绩排名简单选择,造成组员学习能力的差距较大,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以一人之力”完成所有教学任务的情况,对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影响较大。
        (二)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探究性不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缺乏有效引导
        若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良好的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首先,小学语文教师选择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应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与课节的实际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应依据不同学习小组的实际表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思考相应的内容,进而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的引导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策略探讨
        (一)依据可解的实际内容设置教育教学目标,并依据不同学习小组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优化组员的构成情况
        例如,在讲解《秋天的雨》课文内容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依据课文内容特点,布置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依据第二自然段“秋天的雨的颜色”的特点要求学习小组沟通交流并记录不同的代表“秋天的雨的颜色”的水果或者蔬菜;依据第三自然段“秋天的雨的气味”的特点要求学生学习小组描述具有此类气味特点的生活情境;依据第四自然段“秋天的雨的动物类”行为表现特点要求学习小组收集、探索在秋天不同动物生活习性的变化。在此类学习任务的引导下,小学语文各学习小组的任务性较为突出,可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小组学习的目标。在确定语文学习小组成员方面,语文教师可利用“一代多”小组成员搭配原理,选择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核心组员”,选择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作为组长,进而在培养“组长”合作意识、领导能力的同时,提升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自信心,为其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语文教师可要求其为小组学习制定详细的学习任务,从而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均可“有所学”、“有所得”。
        (二)主动干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提升语文教学的引导性以及探究任务的现实性
        小学生在探究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时,往往不知“从何处开始”,也不是“到何处结束”,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主动干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突出语文教育教学的引导性。例如在讲解上文中提到的《秋天的雨》课文内容时,小学语文教师依据课文的实际内容以及不同学习小组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之后,可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发放不同的合作学习任务清单,引导学生依据清单合理、高效、有序地完成不同的探究性学习任务。针对探究代表“秋天的雨的颜色”的水果或者蔬菜的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可在把清单中罗列早餐、午餐以及晚餐中常见的蔬菜,要求学生在“自认为”具有“秋天的雨的颜色”的水果或者蔬菜上“画勾”,同时,可留有一定的空间,要求学生补全其他类别的水果或者蔬菜;针对探究代表“秋天的雨的气味”的生活情境类的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可在清单上粘贴不同生活情境的图画,例如、坐公交、逛公园、钓鱼等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图片中人物的主要活动,依据组员的实际构成情况布置不同的情境描述任务;针对探究“秋天的雨的动物类”相关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可在清单上罗列常见的动物,要求学生描述不同的动物行动、外貌特点,进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教学的引导性以及探究任务的现实性。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形式和内容时,应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依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课堂教育教学的具体目标设置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突出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引导性,并主动干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切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桑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39):84-85.
        [2]邢得爽.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12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