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语境下高中语文课堂评价探析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9期   作者:荚长文
[导读] 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与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使得我国教育理念与教学目标也由此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荚长文
        巢湖市第一中学  安徽省巢湖市 238000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与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使得我国教育理念与教学目标也由此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应当不断有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可利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在学生获得语文学科知识、提升语文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对语文学习活动的内涵与意义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活动教学实践与创新的策略与实施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堂评价
        引言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体的提升,而且还能加强其在社会中的团结意识,为祖国的进一步发展积极的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增强其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共享意识,而且还能提高其鉴赏美的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极为重要。
        1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首先,部分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维与模式深刻的影响,教育理念相对而言较为传统与落后。这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习惯于将自己置于中心与权威的位子,完全按照自己的经验与意愿来设计、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而忽视了新时期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忽视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教学工作往往缺乏针对性,教学活动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其次,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决定了高中时期的师生双方都会面临异常紧张的升学压力。因此,大部分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仍然停留在“知识本位”的层面。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活动均没有正确的认知,只是将目光与焦点聚焦于知识与技能的发展上。课堂教学工作以机械化的训练与反复的知识讲解为主,没有多余的精力设计与参与学习活动。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成为了阻碍语文学习活动有效实施与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核心素养语境下高中语文课堂评价
        2.1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从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而言,应该由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即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走向现代的表现性评价,即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内在的学习品质,诸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

由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改变由过去以成绩判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片面化的评价理念,转向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重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以适应21世纪日新月异变化的世界形势。
        2.2结合实践,强调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针不谋而合,都是基于当前语文教学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其教学的核心宗旨,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学习与分析能力的掌握,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掌握和了解,助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语文教学中的技巧和语法进行充分的理解,掌握核心的学习方式,不断滋养自身的语文功底,提升语文修为的同时,促进语文知识体系的有效建立。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时间,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在日常生活的重要位置,标记相关的语文知识,让自己随时可以投入到高效的学习状态,同时,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应该将学习的知识学以致用。例如:以成语的理解为例,相关的题目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搜索,筛选出重要的关联知识,进而实现对成语含义的强化记忆。同时对成语相关事件以及具体含义的作用和表达,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一些传统文化典故的发展历程,结合当今的时代格局,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阐述,了解成语的变化和发展,做好理论结合实践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深化并且加以学以致用。将成语知识逐步深化,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之中,通过资料搜集以及相关人物的故事,来进一步丰富对于相关成语知识的了解。
        2.3培养学生语言构建能力和应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和应用能力。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知识主要用于对学生语言结构和知识框架构建能力的训练,老师在讲解语文课本知识的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与理解能力,在课堂中需要充分的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老师要给予其及时的引导,使其对所讲知识的内容进行自主的学生与思考,然后结合老师讲解的相关知识,对文章中的内涵思想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探索;其次,阅读文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可以让学生对课外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大量的文章阅读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能力及思考能力,而且还能有效的锻炼学生对语言的组织结构能力;而文章写作有利于锻炼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由于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而写作又是需要建立在课本相关知识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和对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整改与美化,然后利用抒情、议论或者表述等写作方法将写作的内容描述出来,为此,老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行着重的考察,然后根据个人的写作能力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此外,写作还可以考察一个学生对于不同主题的思考能力、语言知识体系以及构建文章结构的能力,因此,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语言构建能力和应用,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注重将课本知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
        结语
        核心素养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是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的共同追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到课程改革上,要求基于基础教育各学科本质,建立各学科各学段的核心素养体系。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锻炼,对于未来全方位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顾之川.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
        [2]陈涛,巩道坤.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现代教育,2018(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