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践与创新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9期   作者:余娴娴
[导读] 随着对民间游戏活动研究的发展,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创新越来越受到关注
        余娴娴
        福清市占阳中心幼儿园 福建省 福清市 350317
        【摘要】:随着对民间游戏活动研究的发展,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创新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明确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价值的基础上,指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践情况,进而尝试性地对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创新进行探索,旨在幼儿园课程中发挥民间游戏的积极性作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落实幼儿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园课程;实践;创新
        引言
        民间游戏,即源于民间且经时间传承的体现传统文化元素的游戏活动[][1]。民间游戏也是幼儿园游戏中重要的教学项目内容。在学前教育活动课程中引入民间游戏,既能使幼儿感受到民间游戏的乐趣,又能为教师落实幼儿教育教学目标提供支持。
        一、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价值
        (一)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民间游戏具有一定的特征,尤其体现为民间游戏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在幼儿园课程中开展民间游戏,能为教师通过幼儿所喜欢的游戏活动形式,在愉悦的游戏体验中渗透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在老鹰捉小鸡的活动中,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到母鸡对小鸡宝宝的保护,体会到感恩的情感。
        (二)体现生活化的教育特色
        民间游戏源于老百姓的日常活动,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可以依托民间游戏所具有的生活化特点,使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体现生活化的教育特色,符合幼儿园课程围绕幼儿实际生活展开的客观要求,为落实幼儿教育培养目标提供支持。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践
        (一)民间游戏蕴含的教育性有待挖掘
        通过对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实践的考察,我们认识到教师对民间游戏蕴含的教育性仍有深度挖掘的空间。教师应在优化民间游戏活动方式的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如查阅资料、集体教研、体验式教学等,对民间游戏中所蕴含的教育性进行深层次的认知与挖掘,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创新提供支持。
        (二)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融合效果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践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活动时间、活动空间、活动材料等,导致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效果还有待提升。教师应在教学活动实践中尝试与反思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践情况,为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民间游戏创设条件。
        三、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创新
        (一)整合民间游戏活动内容
        1.依托民间游戏活动主题整合
        民间游戏活动内容丰富,教师可以依托主题对民间游戏活动内容进行整合,如传统节日主题,人文主题、说唱主题、模仿主题等,达到在幼儿园课程中创新民间游戏的活动效果[][2]。以说唱主题的民间游戏活动为例,教师可以依托拉“大锯”的儿歌内容,通过拉“大锯”的游戏活动激活幼儿了解儿歌内容的兴趣,既通过儿歌内容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丰富幼儿的认知与生活经验,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以有效落实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目标。
        2.根据民间游戏活动目标整合
        从培养目标的角度考虑,民间游戏活动会集中培养与训练幼儿的某项技能,如警察捉小偷、切西瓜、捉龙尾、老鹰追小鸡等,主要是通过游戏化的活动训练幼儿的跑;抛沙包、抓石子、踢沙包等,则是锻炼幼儿扔、抓、踢的动作能力;益智类的民间游戏活动,如翻花绳、锤子剪刀布等,有助于开启幼儿的思维活动,鼓励幼儿灵活性思维。

教师可以将民间游戏活动目标与幼儿园课程活动相结合,如在幼儿往返跑和定位跑中融入方位内容,在“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活动中介绍时间认识钟表,以民间游戏活动的形式为媒介,落实幼儿园课程活动的教育教学目标,达到在幼儿园课程中创新民间游戏的活动效果,发挥民间游戏对幼儿园课程的积极性作用。   
        (二)丰富民间游戏活动材料
        在民间游戏材料的选材上,教师除了要考虑活动材料的适宜性,还应通过创新活动材料的方式达到丰富民间游戏活动材料的效果。
        1.发挥师幼和家长的作用
        教师组织民间游戏活动材料的设计活动,既可以在幼儿园内形成教师与幼儿间有关活动材料制作的深度沟通,幼儿间可以协助操作新“研发”出的活动材料,在实际操作自制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与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又可以充分地调动家长因素参与活动材料的创新,为家长在家里与幼儿进行互动提供特定的情境支持,使幼儿与家长间的互动既有内容又有成果,既能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沟通与互动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又能为形成家园合力效应提供支持[][3]。
        2.以创设情境为目的丰富活动材料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特定的游戏情境,为丰富民间游戏活动材料提供支持,达到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创新的活动效果。活动材料支持特定游戏情境的创设,既可以通过趣味化的情境激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又可以达到丰富民间游戏活动材料的效果[][4]。以搬砖游戏活动为例。在幼儿用双手托球背着走的活动中,教师加入“送食物送物品”的情境,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家所在的地理环境,松树住在树枝上,青蛙住在水池旁,小老鼠住在大树下等,小动物们亟需小朋友的帮助。幼儿通过背特定的“食物”达到给小动物送食品送物品的活动任务。在特定的游戏情境中,搬砖的民间游戏的活动材料得以丰富,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动作协调性的同时,在情境化的体验式活动中发展幼儿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的良好品质。
        (三)优化民间游戏活动方式
        1.依托幼儿实际情况
        在幼儿园课程中创新民间游戏,教师可以依托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民间游戏的活动方式进行调整。比如针对中班幼儿,踢毽子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游戏活动的方式达到锻炼与发展幼儿腿部肌肉的活动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两两一组,通过跳的方式击气球,达到将气球传递给同伴的目的。跳起击气球的活动不仅能激活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而且能有效发展幼儿腿部肌肉的力量。随着游戏活动的开展,幼儿击气球水平的提升,教师在对幼儿游戏追踪观察的基础上,继续调整游戏活动的方式,为幼儿顺利开展踢毽子的活动奠定基础。
        2.改变民间游戏的活动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民间游戏活动的方式,达到在幼儿园课程中创新民间游戏的活动效果。例如在幼儿所喜欢的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教师既可以将多种形式的运动,如跑、跳、爬等融入游戏活动中,充盈跑的多元化,如定向跑、分散跑,又可以引导幼儿自主创新老鹰捉小鸡的玩法,给予幼儿更多游戏活动的自主权,体现出幼儿游戏活动的主体性。教师和幼儿改变民间游戏的活动方式,既可以使幼儿在游戏中形成良好的游戏体验感,又可以为幼儿通过体验式的游戏活动丰富感知与情感提供支持。
        结语
        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创新民间游戏发挥民间游戏的积极性作用,既需要教师及时调整幼儿教育教学理念以适应创新民间游戏的客观要求,又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探索以在幼儿园课程中创新民间游戏,发挥民间游戏对幼儿和幼儿教育的积极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英.本土民间游戏的活学活用[C].2021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1(04).
        [2]罗泽萍.民间游戏“过家家”中德育内涵的探究[J].天津教育,2021(04).
        [3]薛晓鸣.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阳光体育活动的策略探究——以沙包游戏为例[J].山西教育(幼教),2021(05).
        [4]王路,辛均庚.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资源开发中的运用——以“跳皮筋”为例[J].教育观察,2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