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9期   作者:吴参娣
[导读] 高中阶段的政治教育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吴参娣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七中学 贵州 六盘水553000
        摘要:高中阶段的政治教育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目前的高中政治教育中需要明确教育目标,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推进素质化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中不断创新,从而因地制宜的采取方法,加快学生的发展。因此,这里就围绕着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做研究,并提出策略参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思维能力
        引言:这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高中阶段的政治教育有了新的要求,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地制宜的采取有效方法加以引导,是推进学生高速发展的关联。因此,当前政治教学需要注重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维能力,加快学生的发展。
        1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研究
        1.1培养学生分析性思维能力
        对于分析而言,这是一种最基础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对答案找寻解答路口,因此需要对内容不断的判断与分析。不过目前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不爱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性引导,如在原教学的基础上,更加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1.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创造能力是学生发展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现阶段的政治教育中学生的思维墨守成规,难以跳出思维的束缚,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因此,在政治教学中需要强化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针对某个教育知识点不断深入研究,在强烈求知欲的引导下,让学生敢于质疑,注重求异思维的发展,在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1.3.培养学生实践性思维能力
        教育改革的当下,教育全面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增加了更多的生化化场景教学,给学生充分融入实景的教育机会,让学生在现实中挖掘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对于政治教学,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知识以后采取有效的社会实践教学进行检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2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见研究
        2.1积极创设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兴趣
        在学生发展中,问题的出现才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学中需要积积极让学生在问题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思考,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就比如说在课堂中学习“商品的基本属性”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可以拿出生活中常见的水,如自来水、矿泉水给学生展示,并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先为学生展示自来水、矿泉水和井水,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水那么多,为啥一定要去商店购买睡?同时水的价格差异如何来的?问题的提出,学生就会对问题展开思考,研究,利用分析思维,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个知识,才能知道为什么会存在水的价值差异。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名言警句或者诗词、成语等方式进行创设,同样能够为课堂注入活力。比如在课堂中学习“矛盾的对立统一”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思考俗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意义,在思考的过程中联系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转化,将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2展开多样化的思维能力训练,由浅入深
        在政治教育中,教师会不断尝试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因而,在平时的教育中就需要注重对学生多种形式的思维能力训练,在这种训练中让学生把握教学问题的重点,确定正确的问题引导方向,减少思维的盲目性,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有效加快学生的发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要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就比如说可以利用深入思维法,这种方法主要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某个疑点开始去探究答案,之后根据答案再产生出新的疑点,继续深入的探究,在这个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就经历了一个由易到难转变的过程,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非常明显。就比如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习“商品的含义”这部分知识事,教师不应该直接切入主题讲解其中的概念理论。而是在教学中给出一些小的语句让学生进行判断,比如“商品必须是个物品”“商品必须是经过劳动所得的产品”“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吗?”对于这些抽象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维的转化,去在生活中找寻谢谢元素,加以对教学知识的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商品有了全新的认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获得提升。
        3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探索
        在目前的教育改革环境下,政治教育需要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在创新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人才的培育目标,满足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人才要求。因此在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针对学生的求知欲望展开探索,让学生具备主观的学习意识与自主思考的能力。在目前的教学中,求知欲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大要素。所以,对于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实际教育中教师需要摆脱过去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注重思维引导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爱去,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具备较强知识探索性的教学氛围,或者是提出一些能够驱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问题等,引导学生不断的思考与探索。同时也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变,突破传统教育的极限,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环境。就比如说,在学习一些政治理论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采取比较常规的教学方法对课文的基础知识、概念进行引导学习,把握教学的目标与核心内容,并尝试针对内容展开问题探索。这其中教师就可以展开小组性问题探索,让学生积极联系生活与内容,以自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并结合多个同学的思考角度,提高对知识、问题的理解,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
        4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见解
        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感受其成长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成长环境会造就出教育内容接受程度不同的学生,在面对不同问题的时候,不同的学生也就会产生不同的见解,自然也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然而,由于高中政治理论性强的特点,教师们总是习惯性地为这些理论设置一个参考答案,用来判断学生观点的正误,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这些学生的答案就是其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外在表现,如果单纯地用“对”或者“错”来对其加以判断,很容易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在对“内因和外因”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例子来引入,在开始新课之前,教师便故意说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一点错误也没有。此时,肯定会有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异议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受这些同学影响,其他同学也会认真思考这一问题,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内外因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如此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梁龙,党天河.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J].家长,2021(17):87-88.
        [2]董雪清.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1(18):91.
        [3]叶崴.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1(12):88.
        [4]洪良军.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界,2021(12):43-44.
        [5]马小刚.探究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1(05):9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