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红色文化与校园德育工作融合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9期   作者:郭立龙
[导读] 红色文化在培养中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方面都有很强的针对性
        郭立龙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
        摘要:红色文化在培养中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方面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将红色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融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本文就利用红色文化,融合中学生价值取向,融合学校德育活动,融合校本课程,融合校园文化等四方面探讨一些做法。
        关键词:红色文化;德育工作;校园文化;融合机制
        三明,地处闽西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沃土。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都是中央苏区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三明地区从事过革命活动,不仅留下众多极其珍贵的革命文物和遗迹,而且留下了红色精神,即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因此三明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底蕴深厚,这是我们每一位三明人特有的骄傲和荣光,让我们每一位三明人多了一份红色情怀。三明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更应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法治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用好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发挥英雄模范人物、名师大家、学术带头人等的示范引领作用”[1]的精神,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优势,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依托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三明人在中央苏区红色光芒照射的同时,也必须多一份责任,担负起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为了更好地让青少年学生从小就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我校的德育工作与红色文化紧密、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三明人拥有的独特的精神财富,在我们中学生中不断传承、弘扬。
        一、挖掘红色文化,融合中学生价值取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精神风貌与以往学生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年轻的他们崇尚自由和个性,部分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甚至存在着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他们往往只顾眼前的利益和个人利益而忽视组织纪律、集体利益。如何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已成为中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业是建立在他们对祖国和人民深深的热爱之上。红色文化资源正是彰显革命历史的新平台、新课堂,其感召力是学校和书本无可比拟的。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2]
        三明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开发红色文化就要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作用,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厚底蕴。三明市宁化县中央苏区,也是红军长征起点之一,学校可以开展以“不忘初心 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活动,组织学生在宁化长征起点处重走长征路,让中学生在实践中了解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甚至在生命垂危的之际,也毫不动摇自己的理想信念等。带学生到革命纪念馆参观历史遗迹,感悟可歌可泣的壮烈史实,接受革命理想、顽强意志、拼搏精神、奉献意识等多方面的教育,同时也使红色文化精神深深地根植于学生们的心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
        二、发扬红色文化,融合学校德育活动
        红色文化蕴含中华民族精神,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民族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过程中凝聚而成的重要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在革命时期给予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支撑力量。红色文化进校园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文化主旋律,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中学生处在成长过程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以红色文化为载体,以各种形式的活动为依托,不仅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还能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塑造他们的未来。因此学校可以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各种德育活动中。
(一)开展系列活动,感受红色文化
        三明是革命的圣地,红色文化的发源地。我们应该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用革命精神教育好三明的后代,开展一系列的红色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比如学校利用班会课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班会课,讲述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历史;利用升旗仪式发表以“三明革命烈士英雄事迹”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利用历史课、音乐课讲述三明本土革命历史或唱一首红色歌曲;利用学校宣传版块,宣传三明革命先进事迹;利用班级后黑板出以“三明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利用书香校园活动阅读红色书籍讲述红色故事……总之,校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学生浸润在红色文化氛围中,感受红精神,让红色文化进校园“活”起来,让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二)上好红色党课、团课,接受红色教育
        德育教育不仅面向学生,而且也要面向教师。学生团课和教师党课要体现知识性、思想性、时代性、实效性。每次红色党课、团课都要有主讲人,主题要鲜明,教学内容要规范,教学设计要新颖,采用多媒体教学授课,这样易于为学生和教师所接受。学校党支部与共青团支部联合开展活动,专门聘请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的革命前辈或者党校老师,为全校教师和学生生开设生动形象的党课,使广大师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中学生的团课应结合青少年身心情况,授课时以情理交融为主要形式,他们在听红色故事、红色讲座中感受革命先烈顽强拼搏、为革命信仰舍身忘我的精神。
(三)走进红色基地,弘扬红色精神
        三明作为红色文化的发源地,每一个三明人都为之自豪。宁化北山革命纪念园、清流县塘崛村毛主席旧居“诒燕第”、 明溪(归化)玉虚洞-红军战地医院、建宁毛主席旧居、永安吉山-抗战文化遗址、泰宁-红军街、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展览馆等红色革命基地、纪念馆和展览馆都可以作为红色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应努力争取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充分利用各种法定节假日,我国的传统节日,革命先辈、民族英雄、杰出人物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日,建党、建国、红军长征、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祭扫革命烈士陵园、参观革命纪念馆等教育活动。另外中学生的入学、入团、成人礼仪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时间点,也可以选择在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或精神文明展览馆进行,在不一样的红色基地,接受不一样的心灵洗礼,留给学生的不仅是深刻的记忆,更是红色革命精神美好的熏陶。组织红色基地的活动,学生们通过怀念革命领袖的丰功伟绩,亲身感受光荣的革命历史,让他们为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感到无限敬仰,从而产生接受和发扬革命传统的内在驱动力。
        三、研究红色文化,融合校本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3]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都要有自己特色的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基地和乡土教材。[4]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立足于三明地区乡土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各学校可以开发挖掘红色文化,富有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比如对“红军长征”出发地和对永安吉山-抗战文化遗址的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对推动三明红色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对红色文化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三明的地理位置,了解三明在国内革命战争中的地位,了解三明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前景。作为三明市属高中校,更有弘扬三明红色文化的责任,应更加牢固树立“为三明增光彩”的意识,宣传红色文化,做自豪的三明人。 因此,中学生对家乡革命历史的学习,可以感受到三明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利于培养他们以爱家乡,爱祖国为核心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依托红色文化,融合校园文化
        作为一种潜在的非显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在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渗透性、情境性、持久性、暗示性等特点。校园文化正是以它独特的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把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融入各种具体的环境之中。校园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正是通过学校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以及优美的环境影响、感染和熏陶学生而实现的。 我们可以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精神,将它们迎进校园,甚至迎进课堂,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样一方面能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在开展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还可以利用LED屏幕、围墙、教室黑板、楼道墙壁、柱子、橱窗来布置红色宣传标语、红色革命基地简介、革命英雄人物介绍、举办 “红色”图片展。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红军入明90周年,湘江战役85周年。三明全域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是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为了纪念这些重要的日子,我们可以在LED屏上展播有关三明红色文化内容;可以在学校的墙壁、柱子或者橱窗展示革命伟人的丰功伟绩,让中学生进一步了解革命先辈们在三明地区革命斗争实践的历程,目睹一代伟人的革命风采。
        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邀请市精神文明建设展览馆、市博物馆、历史遗迹单位来学校举办专题活动,如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可以围绕“风展红旗如画”主题,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线,开展“风展红旗如画” 红色故事学习宣传和宣讲比赛等系列活动,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市精神文明建设展览馆,让学生通过文字说明、人物照片、实物及场景照片等了解共和国的光辉历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由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从而激励中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苏区精神,继承先辈遗志,铭记老区苏区,努力学习,为革命老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另外,还可利用校园广播或校园电视台,创建喜闻乐见的革命传统文化宣传栏目,如:举行“听红色故事”、“学红色歌曲” “推荐红色书籍”等,因此将红色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展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先烈的革命精神,树立为建设家乡、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
        德育教育是品德与教育相结合的教育,那么通过理论的理解与实践的体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现在德育教育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很多学校都是采取集体理论灌输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缺乏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活动,这样的德育教育留于表面,学生很容易反感。而对于从小生于中央苏区,沐浴着革命红色文化成长的中学生,对身边的红色文化更有独特的感情,用好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成功的有效途径。一方面红色资源内容丰富、价值永恒,便于利用,反映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影视、音乐、美术作品很多,可以直接利用。这些都丰富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形式,增强了吸引力和说服力,有利于实现德育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方式是实践体验,如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地方党史陈列馆等都可以作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能够使受教育者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红色资源即为德育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体验阵地和鲜活的教材。 将红色文化有机地引进到学校的德育教育上来,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渠道,解决以往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形式主义、口头说教、空洞无物等缺点。实现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乡土性,现实性,实用性特点,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直观化,加强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开辟了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发文单位: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http://www.gov.cn/xinwen/2017-09/24/content_5227267.htm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发文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号:教基〔2001〕17号
        [4]《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77/tnull_2479.html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