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融合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9期   作者:张诗晗 周晓庆
[导读] 习近平非常重视劳动和劳动教育,他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
        张诗晗 周晓庆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安州区  622650
        摘要:习近平非常重视劳动和劳动教育,他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论述是基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以及新时代要“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审视而作出的重要论断和新的要求。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融合;路径探析
引言
        深刻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和科学内涵,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内在契合点,利用劳动教育深化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这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要求,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针对性、吸引力、获得感,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发展的紧迫任务。
1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劳动教育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高等教育不仅是黑板上的教育,而且是实践、创新、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劳动教育是联系知识与实践的纽带。大学生既需要在校园里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更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体察国情民情。通过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在手和脑的协调配合下,身和心对专业有了更深地体验领悟,才能在具体情境中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劳动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大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同时,针对一些大学生从幼儿园一路读到大学,长期脱离劳动实践的现象,出现了单纯从“个体本位”思想的角度要求社会来满足个人需要,甚至还存在“渴望不劳而获”“梦想一夜暴富”的错误思想倾向。通过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劳动品德,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现状
        2.1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融合的顶层设计亟待加强
        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劳动教育主要是思政课教师要做的事,主要从思政课角度落实劳动教育有关要求,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滞后于时代要求。这种思想观念上的认知问题,导致一些高校对于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共建缺乏清晰的顶层设计,条件保障不到位,难以形成一支充分掌握劳动教育特点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能传授劳动技能,还能进行劳动思想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双向融合的育人机制难以形成。
        2.2高校劳动育人的缺失。
        劳动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并未完全凸显。目前,高校劳动育人体系并未完全建立,劳动育人方式表面化简单化,劳动育人形式主要是学校已有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并没有开展专门性、针对性的劳动活动,缺乏明确的劳动教育主题和劳动育人方向。有的高校统一组织的劳动活动较为简单,比如清扫校园、捡拾垃圾,次数较少,缺乏系统性的规划,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劳动的内涵。此外,课程规划、安全因素、费用开销、家长担忧也是高校开展劳动育人要考虑的因素。


3加强劳动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路径探索
        3.1全员育人,学校、家庭及社会形成劳动育人协调机制。
        劳动育人需要依靠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来共同实现。社会承担着价值引领的作用,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宣传劳模事迹、讲述艰苦奋斗的动人故事,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和价值观念。高校可以与社会紧密结合,在宣传层面邀请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开展宣讲,让大学生近距离感受榜样力量。实践层面,高校可以与社会建立实践育人协同基地、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参与义务劳动、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等搭建多样化平台。劳动育人不是一家之责,家庭教育可以说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在崇尚劳动的价值引领下,转变家长的重智育轻劳育的价值观念,教导孩子多参与家庭劳动,凸显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
        3.2新时代劳动教育观融入法治教育。
        优秀的劳动者不仅要拥有正确的劳动观、扎实的劳动知识和过硬的劳动技能,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劳动法治观。只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真正的保障,才能使热爱劳动成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让整个社会真正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教师在法治教育中增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内容,加强大学生劳动法治观的培育。一方面,告诫学生行为有底线,合法劳动、诚实劳动才能创造幸福;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劳动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和方法维权,做有尊严的劳动者。
        3.3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广泛而深入的劳动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一是在校园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劳动文化环境,在迎新工作、开学典礼、学生党员培养、毕业典礼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邀请全国劳动模范或劳动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学术论坛,鼓励和支持学生勤工俭学,增加大学生助研、助教、后勤工作岗位的设立,利用好与劳动有关的节假日如植树节、劳动节等进行劳动精神宣传,利用好学校的场馆和实验室等重要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成立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社团组织、兴趣小组,构建产教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生产劳动如制作工艺品等;二是利用校外的劳动教育资源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等,以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为契机进行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三是应注重互联网信息技术教育,让学生掌握新时代劳动者必备的互联网知识与技能,充分挖掘和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标志的新科技,构建“互联网+劳动教育模式”,开拓劳动教育的新场域与新途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劳动实现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统一、行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统一、创造性与创新性的统一,这些都形成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变革的现实依据,也是教育发展和教育理念变革、劳动教育质量和水平提高的根本动力。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社会对研究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需求增加,但是劳动形态的演变并不意味着体力劳动将被脑力劳动所代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弘扬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建国.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启示[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29(02):35-36+41.
        [2]吴雄生,吴文华.用劳动教育改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江西教育,2019(18):4-5.
        [3]王丽娜.劳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