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训练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9期   作者:闫志光
[导读] 大学生都是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人才,在大学接受过专业培训,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也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闫志光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010010

        摘要:大学生都是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人才,在大学接受过专业培训,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也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对于这些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水平,还应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扛得住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大学生作为我国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应具有健康体魄,而高校体育训练能帮助大学生提升身体素质,进而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键词:高校体育;体育训练;防伤害策略
        引言
        目前来看,有许多的高校当中在针对体育训练的时候存在着许多不同的风险因素,这种风险很容易导致训练人员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而如何能够在体育训练过程当中规避这样一种伤害,成了众多教育者不断探索的重要难题,也成了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首要问题。由此,文章以“高校体育训练中的防伤害策略分析”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希望通过文章研究,全方面地分析高校体育训练当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为进一步规避高校体育训练当中对学生造成的伤害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1高校体育训练的重要性
        学校体育是指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体育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知识和能力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过程。体育训练是增强体质、培养勇敢精神和掌握实用技能而进行的训练,它是各项训练的基础。高校体育训练对提升学生身体素养有很大帮助,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可以自由地安排课程与生活,学校不会组织学生进行统一的体育活动,因此,许多学生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就会疏于锻炼,导致自身身体素质下降。高校体育课程是帮助学生进行科学锻炼的好机会,能让学生在课上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并教给他们体育技能,使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提升身体素质水平。
        2高校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对体育训练缺乏兴趣
        高校体育训练中,可以明显地发现学生对体育训练缺乏兴趣。首先,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上并不认真,因为他们并不担心体育课程会挂科,所以在上课时就会产生偷懒的想法与行为,这就导致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效果不显著。其次,一些学生的运动水平并不高,在参与体育训练活动时表现得并不好,这就会导致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进而对体育运动产生了排斥心理。如果学生对体育训练缺乏兴趣甚至存在排斥心理,就不会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体育训练,更不会在课外进行体育运动,从而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
        2.2体育训练活动期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虽然是在高校当中由教学者组织相关的体育训练活动,但是不管是哪一种训练,其自身本身就存在相应的危险性特点,在后期的运动过程当中,如果运动姿势、运动方法、运动量等方面稍有不当,就很可能导致学生的身体肌肉出现损伤。例如:在游泳训练的时候会导致呛水的情况出现,100米的跨栏过程当中会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等等。还有一些其他的体育训练和运动项目也都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在运动过程当中身体受到伤害。由此可见,不管是什么样的体育活动、体育训练,从教育者的组织和管理上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除此之外,学生的体育运动形式也非常丰富多样,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有老师督促和没有老师督促、主动性的、被动型的等等,都难免会导致运动的时候出现某种伤害情况。


        2.3缺乏科学规律的指引
        体育训练需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素质,同时训练的过程也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科学的依据,若是体育训练过程中违背了科学规律,就会增加受伤的概率。例如在跑步训练中,如果没有结合训练强度进行热身训练和结束的放松活动,就会增加运动员肌肉拉伤的概率、或是跑步时没有确认好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一方面会使得学生肢体碰撞的概率增加,另一方面也会增加高速运动状态中的伤害几率。在进行弯道训练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习惯用手,常用右手的人,通常情况下左腿更具有爆发力,很多教师和教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理解这些科学的规律,增加了产生安全事故的机率。
        3高校体育训练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3.1激发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
        高校在体育训练中,应努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在课外也能积极进行体育运动的好习惯。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并在课后也能积极进行体育训练。例如,如果学生选择的体育课程是排球,那么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到排球场进行锻炼。学生来到排球场之后,可以与球场的看管人员取得联系,在刚来时签到并写下时间,在离开时签退并写下时间,如果学生在课余时间到排球场进行排球运动的时间超过30分钟,就可为学生的体育总成绩+0.5分,封顶分数为10分。对此,学生为了得到这10分,就会积极到排球场参与排球运动。学生长期坚持到排球场参与排球运动,就会逐渐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并在日后的生活中也能坚持进行排球运动。
        3.2增强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当中的风险意识
        对于大学生来说,尚处在青春年少、活力四射的年级,喜欢接受挑战,也敢于挑战,由此,也会出现许多教育者不遵循响应的运动规律去挑战某些事情,这时候就很容易导致自己身体接受不了强烈的挑战,而出现损伤的情况。由此,教育者应当在体育训练课程当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了解防伤害的重要性,并尽可能地去阻止学生一些过激的运动,让学生树立起安全的风险意识,做到更好地伤害预防。
        3.3树立主观安全防范意识
        体育教学和训练的主体都是运动员,想要更好的减少运动员受伤的情况,就需要从运动员入手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使运动员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能掌握一定方法规避危险情况,从根本上树立运动员的安全意识,避免在训练中粗心大意,全面提升运动员的安全防范技能。例如可定期对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运动员对于造成伤害的原因以及伤病后恢复的知识的了解。结合运动员的答案进行统一的讲解,例如对于问题肌肉韧带拉伤之后应怎样进行紧急处理,部分运动员的回答可能是通过按摩来使得肌肉放松,而教师和教练应结合相关的科学规律进行讲解,肌肉韧带挫伤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若是进行按摩会加剧痛感、加深损伤程度,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及时冷敷。针对类似的问题应经常进行讲解,加强运动员的知识储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和知识普及活动,帮助运动员强化安全意识。
        结语
        大学生的身体发育基本已经成型,经过寒窗苦读步入大学校门,但是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身体素质水平明显降低,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大学期间缺少体育锻炼,在没有学校的督促下,很少有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训练,当学生长时间得不到锻炼时,其身体素质水平就会降低。所以,高校应抓住每次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机会,帮助学生强身健体。综上所述,我国高校体育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学生对体育训练缺乏兴趣、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容易受伤。根据这些问题高校采取的策略有: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教学,做好体育安全防护知识教学与准备运动。最后,希望本文能为提升我国高校体育训练水平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程兵.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分析[J].体育风尚,2018(05).122+201.
        [2]谢娟.高校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归责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8).116-117+115.
作者简介:闫志光 男 汉族,内蒙古通辽市人 1982年5月16日,硕士研究生学历,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中级讲师,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