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形成及其应用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9期   作者:吕斐宜
[导读] 体验式教学产生于上世纪,已成为高校课程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
        吕斐宜
        (湖北经济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摘要:体验式教学产生于上世纪,已成为高校课程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近年来,体验式教学在我国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程   体验式教学法   活动设计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选择都是由社会需求、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等因素共同决定的。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显著特色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主体,有效地建立起主人公意识,履行主人公的责任,课堂教学氛围良好,富有生命的活力,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为了更好的发挥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我们对体验式教学模式展开探讨。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体验式教学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学科。比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思想、戴尔的“经验之塔”。特别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家杜威的“做中学”和经验自然主义理论。杜威放弃实验室的研究方法,而把真实的学校生活作为研究对象。他反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而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经验为中心。他创造性地提出儿童的生长就是积极地学习社会、适应社会的观点。坚持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展的思想,从而为教学研究与实验的整体主义模式奠定了教育学基础。
        1989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发表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2061计划》,强调亲身体验的学习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1996年,日本教育审议会发表的第一次咨询报告,从培养“生存能力”的高度,提出了体验教育的重要性。 2000年,法国教育部颁布了“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 2000年初中改革行动》,在实践中全面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自此各国教育改革中都引入了体验的教育理念。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体验式教育迅速发展,体验式教育在我国的大、中、
小学也得到了推广。1999年,国家少工委在全国第四次少代会工作报告第六部分鲜明地提出“在实践中体验”的教育思想。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展开了体验式教学理念的梳理和介绍的研究。世纪体验式教学主要应用于中小学,特别是在体育教学、外语口语的情境教学、语文教学的作文和阅读教学中。 199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的宗旨就是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以接受式学习为中心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本世纪以来,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涵盖了各门学科,有效的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质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运用体验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体验的学习功能和优势,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方式。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通过探究互动的方式,在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进行体验、探究、感悟、实践。体验式教学所创设的环境和氛围能愉悦学生的心情,增加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变得更加开放和放松,更乐于参与学习。


        相对于传统灌输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的主要特征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对话,在教学理念上,传统教学看重的是教学实施后学生的成绩,而互动式教学则着重于教学过程中教了什么和学会了什么,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互反馈和融合,使得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是一个对话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
        体验式教学强调体验,即从个人经历到的经验中感悟和理解,它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体验中的“体”,是强调运用我们的大脑、肢体、眼耳鼻舌身等身体的各部分,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身体的感官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然后再上升为理性知识。这一过程是学生个体参与的过程。由于主体性水平不一,认知模式各异,使得体验具有个体性,然而它却是可以分享的。正因为主体体验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才有交流、分享的必要和可能。不同的体验方式不同的内心感受不同的认知理解经过交往和沟通,就可以实现融合,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达到体验的分享与体验的感染。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
        体验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课程中获得经验体验,教师要设计活动情境。在活动中让学生亲手去写、亲口去说、亲耳去听。每一个情境都会引发学生系列的内心思考与体验,从而使个体与情境融为一体,这一过程被称为情景创设活动,是指在具体施教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和吃透教材内容,使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得到充实和发展的一种方法。体验式教学的关键是活动的设计,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情境,一般来说,有如下情境活动设计。
        1、课堂情境活动设计。最觉的课堂情境设计就是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几乎所有的教育者都非常重视提问,也时常鼓励学生要带着问题走进书本,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问这种方法所起到的效果自不必多讲。借助问题,引导学生体验,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步调:一是问题提出;二是学生有充足时间体验、思索;三是在体验和思索的进程当中产生自身的领悟和理解。以上三个步骤的核心在于问题的提出,假如这一步没有走好,后面两个步骤将会流于形式,收不到效果。
        2、案例活动设计。案例教学起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情景案例教学课。
        它可以使抽象理论知识变得更形象、更生动,同时,也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很容易吸引学生参与到案例情境中,从而使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的实践证明,把案例与情景分析相结合应用于课程,对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课堂的快乐,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很大作用。由教师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选择一个典型案例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景,然后让学生运用知识亲身参与整个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辨别是非能力、扎实掌握心理学知识的目的。在案例分析教学中,避免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多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分离状态,课堂话语权交给了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中心。即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结合具体案例,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以切身体验去感知、理解和领会有关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之在具体的实践中得到理论升华。
        3、社会实践活动设计。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几乎所有的高校课程都可以在社会实践获得提升。因此,高校各学科教师都应该将自己的课程纳入到学生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体验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最大限度拓展课堂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真切体验所学课程的真谛。教师应该认真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自己对课程的领悟。
        体验式教学模式重在营造主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但不能忽视个体同学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化需求,使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进行体验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体验后能开展自助。
        
        参考文献
        [1] 张金华  叶磊. 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2] 魏建国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3] 谢桂莹. 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J]. 钦州学院学报 ,20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