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隐喻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9期   作者:李兆强
[导读]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创作特点,尤其是隐喻特征极为显著,这也恰恰是罗伯特·弗罗斯特被广大读者所喜爱的主要原因
        李兆强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200083
        摘要: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创作特点,尤其是隐喻特征极为显著,这也恰恰是罗伯特·弗罗斯特被广大读者所喜爱的主要原因。罗伯特·弗罗斯特善于采用隐喻手法和象征手法,充分运用此创作手法深刻阐述自然与人类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罗伯特·弗罗斯特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打破了以往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尝试将看似无联系的某两个具象结合起来,采用隐喻方式将事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加以阐述。为此,本文将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采用的隐喻手法加以剖析,详实阐述诗歌中呈现出的隐喻表达形态,深刻论述诗歌中的隐喻认知模式,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对诗歌中的意象及运用的工具进行解析,以期将罗伯特·弗罗斯特在诗歌中阐述的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加以描述。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创作;隐喻表达形态;认知模式;工具及意象分析
引言
        相比于其它诗歌作品,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独具特色,不仅语言朴素、措辞精巧,而且底蕴深厚,哲理性较强,有助于引发读者深入思考。此类诗歌作品形式极为朴实,与浪漫派和唯美派等诗歌作品具有较大差异,既不是激情四射,也不过于隐晦娇柔。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往往以新苏格兰农村为创作背景,主要围绕自然景象、人文风情两大方面,由此创作出充满哲理的诗歌作品。与此同时,罗伯特·弗罗斯特善于采用隐喻手法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层次的解读,由此向广大读者阐述深刻道理。
一、弗罗斯特诗歌隐喻表达形态
        从诗歌构成来看,隐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对隐喻的运用,诗歌语言变得更加丰富,最大限度避免了语言的单调和平铺直叙,同时,有利于更好地传递诗人的内在情感,将思想变得图像化,这对于读者来说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更容易感知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真正涵义,通过分析诗歌外在表象理解其内在结构,进而掌握更深层次的诗歌意义。隐喻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语言使用方式,需要在特定语境中探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联性。某些词语在特定语境下会失去本来的意义,由此生成暗示意义或者联想意义。
        就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隐喻表达形态而言,诗歌《牧场》主要围绕两大意象,也是本诗的核心意象,分别是“枯叶”与“牛犊”,此两个意象贯穿于全诗。其中,“枯叶”这一意象本身具有凋零、腐烂等特点,此特点可以衍生出很多隐藏之意,例如,象征着绝望、衰败、旧事物消亡等。“牛犊”这一意象具有新生、充满活力的特点,此特点衍生出新事物产生,象征着希望、充满生命力的积极引申之意。为了更好地体现“枯叶”和“牛犊”两个核心意象与语境之间的紧密关系,本文以诗歌《牧场》横组合和纵聚合的重要特点为基本依据,制作出如图1所示的双轴坐标诗语分析模型图,进一步呈现出诗歌中隐喻表达的基本形态,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牧场》中隐喻表达形态的基本图示
二、弗罗斯特隐喻认知模式
        隐喻理论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更好地解释了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隐喻认知模式。其一,隐喻可以引申出新意。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对语言运用非常讲究,在运用语言时往往具有多方面的考虑,还容易受到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隐喻在诗歌中作为一种认知工具而存在,在现实社会和内心世界之间搭建起特殊的桥梁,将多重涵义共同统一于某首诗歌中。其二,隐喻为诗人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罗伯特·弗罗斯特通过运用隐喻手法更清楚地在诗歌中表达自我认知及切身感受,并且以某个主题的形式加以表现。
        罗伯特·弗罗斯特对于自然生存法则具有很深的造诣,同时,对于诗歌中的对立因素也有着较好的理解,这样才能将不同要素统一于诗歌生命体中。以《雪夜林边小立》为例,此首诗歌将诗人当时内心中的私欲和自我理性之间的纠葛加以展现,将欲念和理性之间的对峙关系体现得淋漓尽致。理性和欲念一直都是两个相互斗争的主题,罗伯特·弗罗斯特在诗歌中既要将此两个主题进行斗争,也要将不同主题具有的光芒加以展示,由此向广大读者诠释大自然的和谐之理,正是有了这种彼此约束的相对性,才能始终保持一种和谐状态。
三、弗罗斯特笔下工具及隐喻分析
        就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而言,乡村生活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创作提供了主要背景,大自然是其诗歌歌颂的重要主题之一。罗伯特·弗罗斯特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善于使用隐喻,将自然意象赋予隐喻之意,为大自然和乡村生活赋予某种特殊的象征意义,由此增添自然景象的灵性,丰富自然景象的情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种感受生活丰富性和复杂性的新视角,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角度带领读者感受自然景象。就工具意象而言,广义性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大特点,在罗伯特·弗罗斯特笔下,工具被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劳作型和娱乐型。
        第一,就劳作型工具而言,以《家葬》为例,诗歌中出现的“铁铲”为劳作型工具;在《摘苹果后》中出现了“长梯”、“木桶”两种劳作型工具;在《割草》中出现了“镰刀”劳作型工具,作为劳动者生存所使用的工具“镰刀”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象征着一种征服和控制的强烈意愿;诗歌《熄灭吧,熄灭——》出现了“电锯”这一劳作型工具,而且在诗歌开头对“电锯”运转的状态进行了详实地描述,这噪杂的声响充斥着每个人的耳朵,让听到的人感到烦躁与不安。第二,就娱乐型工具而言,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语言使用巧妙,从表层上来看不够直白,隐藏着一定的含义,这在诗人看来才是诗歌的最大价值。罗伯特·弗罗斯特善于以具体意象为重要依据,为具体意象赋予隐喻、象征意义,进而将诗歌的情感及哲学思想加以传递。以《白桦树》为例,诗人描述的白桦树意象是娱乐型工具的突出代表。罗伯特·弗罗斯特由白桦树这一意象想到了男孩,由此给白桦树赋予了象征意义,这也是诗人回忆自身孩童时代面对孤独的一种寄托。
四、结论
        由此可见,罗伯特·弗罗斯特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隐喻是诗歌的灵魂所在,也是诗歌创作的最高价值,借助具体意象承载的隐喻意义和象征意义有助于传递诗人的自我情感及哲学思想。缺少了象征物及具体意象的参与,隐喻就无法得以运用,这样不仅会导致诗歌缺少灵魂,而且不利于读者深入感受和领会诗人的哲学思想及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1]杨景莎.言外有意:修辞法在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运用探析[J].普洱学院学报,2017,29(01):102-104.
        [2]周珊珊.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概念隐喻(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7(11):20-21+28.
        [3]娄崇.曲径通幽处 源头活水来——隐喻在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妙用[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9(02):79-82.
        [4]魏梦婷.概念整合视角下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隐喻认知解读[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2(01):94-98+124.
        [5]何昌邑,刘开富,陈燕.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蕴含的隐喻和象征[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0,31(10):2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