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9期   作者:王超 黄浩洋 程添钰
[导读] 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体时代已经来临
        王超   黄浩洋  程添钰
        珠海科技学院

        摘要: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体时代已经来临。信息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也有许多消极和社会问题,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新的媒体时代,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的主导力量,在微观、微记录器、论坛等“微时段”中,年轻人占主导地位。为此,近年来,防范网络安全威胁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当学生网络诈骗经常发生在各种媒体上时。为此,大学生成为了最受尊敬和关注的网络群体之一。
        关键词:网络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引言
        中非共和国和外交部在制定《优质政治高等教育倡议》时明确指出,“需要建立一个制度,以提高网络恋童癖的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和管理,扩大网络平台,扩大网络内容,加强网络团队,促进传统知识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有力融合。网络虚拟空间是更多青年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创造广泛网络空间,创造清洁网络环境的虚拟空间。网络儿童是构建大学智力工作的“十倍”体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一切形式儿童教育的有效工具。对于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失衡问题,有效应对高校希望培养何种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等,它们至关重要。
一、当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中存在问题与不足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社会信息平台,数百万联网的人可以在其中获取和交流信息,这对他们的知识路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特别是对国家、社会、工作和生活前景,可能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当今社会中一个特别的社会群体,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受到消极的社会思维模式的影响,网络时代的学生应该注重提高网络安全,促进正确的网络安全态度。出于目前高校开展的网络安全实际原因,尽管开展了各种网络安全教育活动,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尤其是网络安全文化的有效性得不到充分保障。
二、提升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实效性策略与建议
        (一)新旧结合,双管齐下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绝非为相互替代关系,也无主次之分。实质上,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借助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的迭代升级,二者之间有优势互补、此消彼长的关系特征。为此,在融媒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正确认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辩证联系,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与功能,构建“地面实践+网络传播+云端共享”的立体化网络教育平台。首先,要打造校园媒介+新媒体的校园“融媒体”中心,广泛整合学校、家庭及社会力量实现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值得注意的是,校园媒介如校园广播、报刊等,对校园文化创设、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将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延伸至新媒体平台的同时,要充分重视校园媒介作用的发挥。其次,要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新媒体平台价值链的整合。例如,在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思想时,可借助抖音App发布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大会议的短视频;运用网络平台发布专题信息;利用微信整合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重要论述的图文信息等。这种充分发挥各类媒介优势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方式,能够立体呈现宣传内容,带给学生更为新颖、多层次的体验,继而提升影响力与感染力。


        (二)建立健全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预警监管体系
        高校学生思维活跃,更易接受新鲜事物,而其自身又正处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对外界信息的筛选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因此建立健全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预警监管体系可以有效从源头对不良信息进行过滤,为校园营造一个干净友好的网络学习环境。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预警监管体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高校在现有设施基础上加大投入。首先,要增加对相关设备的资金支持力度。设备防护作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预警监管体系的硬件基础,也是校园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火墙,完善的设备更有助于开展信息甄别和防范非法攻击。其次,要明确职责、划清权责。奖惩严明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预警监管体系的重要保障。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预警监管体系作为其中一环,责任主体必须要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时刻防范的毅力和警觉。最后,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和常态化的安全检查制度。信息化工作繁琐而复杂,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网络安全管理规划,切不可一概而论、搞一刀切,因而降低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预警监管体系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三)建立网络育人保障机制
        改进网络安全管理,营造明确的网络文化。积极探索网络知识工作管理的有效抓手和举措,构建定期网络咨询系统,完善态势评估的健全标准,完善态势评估预警机制。通过建立强有力的网络敏感度监测、应急反应机制和跨部门工作系统,在校园内共享信息和共同防御。改进校园网站、广播电台、新媒体社团和高校的媒体管理,规范高校新网络体育系统,确保高校良好的网络文化。
        (四)注重课程内容设置提高网络安全课程
        大多数高校在建立网络安全课程方面缺乏足够的依据,涵盖了两个领域,其中网络安全课程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精神和法律护理课程以及没有系统网络安全课程的青少年教育教育课程中;①高校通常侧重于开展网络安全领域的活动,对网络安全相关问题的知识传授很少。为了有效提高当今形势下网络安全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应高度重视网络学校课程内容的设置,不仅在学校教育和主题相关教育领域,而且在整个高校教育过程中也应如此。同时,应不断加强大学课程中的网络安全课程。在此过程中,应考虑在每一学科设立公共教育,并为学生提供一系列选择,以满足学校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需要。
        (五)构建网络育人阵地
        构筑网络育人矩阵。通过构筑网络育人工作矩阵,打造网络育人共同体,构建起“学校、学院、学生组织、班级、个人”五级工作纵横矩阵。推进校内各单位网络平台资源共享,积极营造校园新媒体发展的良好环境。成立校院两级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联盟,加强校院两级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可以通过定期评选“优秀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有效实现校院两级网络文化建设单位,平台共建、活动共推、资源共享、声音共鸣,促进网络文化阵地互联互通。启动实施院级思想政治工作坊建设支持计划,形成内容共建、错位发展、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实现对全体师生教育、管理、服务全覆盖。
结束语
        网络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教育的好坏对于能否有效提高高校网络安全至关重要。当前,我们在高校网络安全领域的努力迫在眉睫。西方竞争以在线长期意识形态的形式渗透学生群体,而大学生则往往受到非法网络罪犯的危害。因此,迫切需要改进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充分注重提高网络安全。高校是网络安全文化的驱动力,肩负着提高学生网络安全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杜先栋,丁鹏程.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8(67):230-231.
        [2]郭迪.大学生网络受骗的原因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9(19):36.
        [3]冯海晶.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8(67):230-231.].文化产业,2019(5):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