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洁 王松 黄茹 李琳霞 张黎黎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云南昆明 650101)
摘要 立德树人是医学院校培养青年人才的根本任务。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坚守岗位,不畏艰难、救死扶伤为现实教育题材,引导和培养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事业中。践行医学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医学生将医德认知转换并贯穿在医疗实践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医学生;立德树人;医德医风
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肩负着守护人民健康和立德树人的双重责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借此契机,以疫情期间在我科实习的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一系列医德医风的实践教学,树立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医者仁心的医学信念,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探索并进行效果评价。
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探索的具体实施情况
1.1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宣传教育
临床医学生实习轮转较为分散,集中培训和讨论难以全面覆盖。课题组经过讨论,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依托学校和医学的宣传平台,向学生适时推送优秀思政学习课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打赢战“疫”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最好诠释》、《疫情防控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汲取历史智慧取得抗疫斗争最后胜利》、《当前战“疫”教给广大青年如何谱写大写的青春》等,让思政教育专家给同学上一节有高度、有深度的思政课题,提高政治站位;在线观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经验交流座谈会暨第二临床医学院春季学期开学返校第一课;抗疫宣传稿件《致敬逆行者!纪实附二院坚守岗位奋战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他们是医生也是战士》、《谢谢你,
白衣战士们》、《庆祝中国第三届医师节——抗疫医师心声》等,通过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坚守岗位,不畏艰难、救死扶伤为现实教育题材,引导和培养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1.2与学生广泛交流讨论
撰写《疫情下的医德教育思考——写给医学生们的一封信》,与学生广泛交流讨论,鼓励同学们对医德医风的思考。引导和培养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培养医学生崇德敬业的职业素养,医者仁心的医德医风。践行医学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医学生将医德认知转换并贯穿在医疗实践中。
2.教学效果评价分析
自行设计了《临床医学生职业精神调查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对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的问卷调查,对此次立德树人教学实践进行效果评价。大部分受调查学生对实习医院环境的满意度较高,对带教老师职业精神的评价较高。48.2%的学生认为自身的人文修养认识仍然比较欠缺,64.3%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和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是提升医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关于对医生职业前景的看法,26.8%的学生认为虽然有担心,但是依然会做好本职工作,41.1%的受调查者认为职业肯定有风险,但主动防护是避免风险的根本前提,23.2%的学生认为通过本次疫情,更加坚定了从事医生这份职业的光荣和崇高。80.4%的学生认为疫情期间相关的医德医风教育对其有积极的影响。
3.研究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3.1 医德医风教育是落实医学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和保障
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肩负着守护人民健康和立德树人的双重责任,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兼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培养医学生对生命的敬仰、对医德的信奉、对职业道德的坚守是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的重要职责[1]。近年来,不和谐的医患关系备受社会的关注,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敌视、医闹、伤医、杀医、打砸医院等现象层出不穷,医务工作者的良好职业形象也大受影响[2]。临床教师的医德医风是影响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因素,作为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引导医学生把仁心和仁术高度融合,重塑良好医德医风和职业形象,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培养未来的人民健康卫士。
3.2 当前医德医风教育存在的问题
立德树人作为医学院校培养未来医生的根本任务毋庸置疑,但德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具体问题。“00 后”大学生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他们从小接触互联网,信息化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知识结构更新速度快。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往往习惯了快餐式知识投喂的形式和碎片化信息获得。这种形式使得学生注意力涣散,学习态度浮躁,欠缺学习主动性。而且对待知识盲目自信,反感枯燥严肃的理论,拒绝知识灌输[3]。部分青年攻击情绪极易被引爆,出现尖锐偏激的言论[4]。本研究中接近半数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身的医学人文修养较为欠缺,但仅有1/3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其提升职业精神。传统的德育教育和思政教育往往停留于课堂和课本,这种形式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难以真正使其从意识形态、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层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社会舆情以及个别教师医德失范也会给医学生医德教育带来一些困惑。
这对医生和即将成为医生的医学生的道德信念一定程度上产生动摇和冲击,挫伤了内心的怜悯和善意。
3.3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医德医风教育
“敬畏生命” 是医学最高的伦理原则,这既是一种道德情感,也是一种伦理规范。 中国传统医德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的仁爱观、精勤不倦的治学观、一视同仁的平等观、为患者服务的义利观和健康和谐的医际观[5] 。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正是“敬畏生命”医学伦理原则的一次现实体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军地医护火线请命,逆行疫区,全国42000余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全国医务工作者春节坚守临床一线,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弘扬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疫情初期,武汉的医务人员在物资缺乏、病人激增的环境下,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感染的风险义无反顾的冲在一线,疫情爆发以来,我院先后派出100余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后方医护坚守防线,确保本地疫情防控。在此次疫情防控的背景下,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加强宣传和引导,进行一次立德树人的医德医风实践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作用,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借力学校和医学的宣传平台,开展一系列医德医风教育实践。经过调查,绝大部分学生认同本次医德医风教育,认为此次教育活动对其职业精神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家圆,高殿帅,程慧敏.我国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政策及理论综述[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9):1-3.
[2] 刘国庚,马献艺,孔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医学生思想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64-67.
[3] 王振臣,李媛,刘娜.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引入学生思维训练的探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2):25-27.
[4] 刘岩,侯婷婷.浅谈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对轨现状及措施建议[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6):283-284.
[5]张云飞,李红文.从传统医德到现代医学职业精神——中国传统医德的现代转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6):11-14.
昆明医科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课题一般项目(项目名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医学生立德树人教育实践探索,项目负责人:吴洁,项目编码:KYSY2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