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之忠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9期   作者:张子迪
[导读] 千年前,在那远离中原的北海之上,一个已经不再年轻力壮的身影正在冰天雪地之中缓慢前行
        张子迪
        香港城市大学研究生院526040
        千年前,在那远离中原的北海之上,一个已经不再年轻力壮的身影正在冰天雪地之中缓慢前行。为了保全那汉朝的尊严,汉使苏武毅然放弃了屈膝求降,孤身一人来到了北国的荒野,继续着那不知何时才会结束的“征”途”。但总有那么一些人认为苏武的所作所为是“愚忠”,是值得批判的。而我认为恰恰相反:苏武的“忠”不是愚钝之忠,而是真正惊天地泣鬼神的义勇之忠。
        苏武的忠心,是那不为瓦全宁以身死国的通天之勇。因为忠诚,苏武才能面无惧色地直面匈奴的威逼利诱,才能有抽刀自尽的壮举,这都是他有着过人之勇的体现。而用一腔热血和心中大勇报效君主之将,决不能少了唐朝睢阳守将张巡。安史之乱,叛军四起,唐王朝元气大损,但总有一些豪勇之士不愿因为分得一杯羹而做出叛主之事,张巡便在其列。为了拖住叛军的步伐,张巡和势单力薄的睢阳守军以一己之力拼死守城,宁可含恨吃下所爱骨肉来充饥也决不后退投降。直到兵败城破,被俘虏的张巡都不曾害怕求饶,而是像无事一样微笑着走向死亡。勇者,然也!若没有那视死如归的勇气之忠,张巡和苏武又怎会在困境之中舍弃了为自己而生,选择了为国家而死?
        苏武的忠诚,还在于他对君主、对朝廷的薄天之义。苏武的义忠让他比谁都清楚自己尽忠的意义,那是对君主重用的报恩、对生养了自己的家国的反哺。小说《二零一三》写道:“祖国在哪里?北到漠河,南到南沙群岛,你逃亡时走过的每一寸土地,变成废墟的城市,满目疮痕的故乡…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祖国。”的确,我们的祖国仍未完美,但心中有义的爱国者们早已将祖国看作了尽忠的归宿之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学有所成即将归国之时,曾受到了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拦。钱学森被套上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投进狱中,每天受着食不果腹、寝不安眠的折磨,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建设祖国的想法。终于,在他的不屈反抗下,美国终于放弃了扣留的想法,将钱学森释放了出来。回到祖国后,钱学森马上投入到工作之中,最终成功实现了“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钱学森放弃了在美国的锦绣前程而决意回到当时落后弱小的中国,难道是因为有什么好处吗?并不是的。这是出于他建设祖国的本心,是不能为外力所阻挠的大义之举,是他对祖国的赤胆之忠。同样的,苏武对国家、对君王的忠,也是极义之忠。
        忠义勇之忠,对我们而言也有启发意义。有多少人才每天都在向国外流散,而这对于我国而言是一笔无法估量的损失。在这个人人都想抢着去国外过好日子的时代,难道义勇之忠的内涵就丧失了吗?不是的。生于中国不是过错,没能让中国富强起来才是过错。在走向新时代的前夕,我们要有不畏凶险的勇气来求得国家自强,要有报国尽节的义气来。
        义勇之忠是北海的沧茫天地,是城门的血色悲歌,是万里碧海重洋,是唤醒睡狮的第一缕晨光。从远古到今朝,万千勇魄义骨支持着这个古老的民族“一步步走向远方,永不倒塌。

        紧执明辨是非之尺
        2013年,新闻界的一件大事震惊了社会,一时闹得沸沸扬扬。2013年10月18日,广州《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因报道上市公司中联重科财务作假内幕被长沙警方跨省刑事拘留。《新快报》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数次在报纸头版要求警方释放涉嫌报导失实新闻的记者陈永洲。不久后者的罪证彻查公开,嫌疑人陈永洲被判刑,《新快报》也因采取激进做法而面临全面整顿。作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新快报》未能起到正确引导受众看待案件的作用,最终“引火上身”。这也给了众多媒体人一个警示:心中时刻要有明辨是非的职业道德。
        不同于花边新闻,政治社会新闻有着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与任务。它的威力之大,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与经济,为人民建立起群众与国家大政要策的联系,一旦媒体本身放纵虚假信息传播甚至站起来为其“撑腰”,那对建设信息社会是相当不利的。建国初期我国的错误运动“大跃进”便出现过这样的现象作为共产党的“声音”的《人民日报》在接收到各地明显弄虚作假的粮产报告后,没有及时辨明并作出批评引导,反而以媒体的身份与便利对这些虚假消息大肆宣扬鼓吹,吹出了浮躁不实的虚伪之风,吹焉了新中国的农业与经济吹垮了媒体应有的明辨意识,为新中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这便是媒体传播虚伪消息的坏处,就像如今《新快报》试图为陈永洲“洗脱罪名”一样,都是在没有明辨是非的情况下出现的,只能为事实的查明带来阻力。


        只有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报道,媒体才算是尽到了作为媒体的职责,才是真正正确引导舆论、为人民所敬爱的媒体。相信大家都有看过珠江频道的《今日关注》,一档火爆的新闻节目。它之所以能得到广大群众认同,是因为它的媒体人有真正用心地去做真实而贴近民生的新闻。《今日关注》中有不少关于报导商家造假、企业贿赂的新闻,而要真正获得这类新闻的真相,往往需要记者去深入调查。我们经常有见到的“秘密拍摄”的视频,便是记者们冒着危险拿到的最真实的证据,给观众真正道出了事实与真相。这种敢于求证寻明事实,再为观众播送新闻的媒体,才是负责的媒体,与《新快报》的宣传虚假形成了让人深思的对比。
        媒体是威力巨大的双刃剑,它能揭露真相也能掩盖事实。媒体人应对新闻的真实性负责决不能弄虚作假,要时刻有一竿度量真相的刻度尺持于心中。
 
        点燃最纯真的火炬
        ——读《名人传》托尔斯泰传
        “一百多年前,俄罗斯一位伟人为我们这一代点燃了一支最纯真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青春。”
        “…他哭了,不是哭自己而是哭天下不幸的人。”
        “生命的全部力量,所有罪过和德行都参与了这场既光荣又具有悲剧性的混战。”
        “…他有一个最美最温馨的名字,就是‘我们的兄弟’。”
        “他就是托尔斯泰。”
        伟人的一生总是坎坷不平的。也正是因为这无数坎坷挫折,伟人才成为了伟人,他们在历史上的回音才会穿越时空影响着后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永生。我感慨的合上书,从这个气势磅礴而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中走了出来。

        在《托尔斯泰传》的文字中,渗透出一种悠远的时空感。捧着书细细品味,我仿佛回到了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回到了那个动乱不安的社会,我看到了我与一位鬓须花白、样貌丑陋威严的老人并肩而立。老人出神的凝视着人来人往的街头,他看到了贫困,看到了饥饿,看到了绝望,看到了死亡。老人就这么静静的站着,我也就这么静静地站在他身边,仿佛只要没人打扰,我们就会这么一直站下去似的。过了很久,一声沉闷的叹息不知从何方传来,老人终于放弃了凝视,动作僵硬的拎起身边不大的旅行箱,头也不回的离开了。他的鞋子踩在街头古老的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嗒嗒声。我目送着老人瘦小的身躯和蹒跚的背影伴着“嗒嗒”声愈行愈远,渐渐被来来往往的人流埋没,不由得暗暗回忆这个场面说的到底是哪一节。
        哦,想起来了,这个场面是这位老人,也就是托尔斯泰82岁的一个早上,因为厌倦了富贵奢华又腐败的生活,他决定离家出走,与这个腐败的社会决裂。我也知道接下来会发生的事,这位一生写过无数文学巨著的大文豪、心系穷苦人民,厌恶荣华富贵的老人,在一个小火车站魂归天际,完成了他长达82年的“战斗”。
        托尔斯泰,不仅是文学上少有的泰斗,而且还是一个让人钦佩的“战士”,一个新社会的“领路人”,点燃每个人心中对平等社会渴望的“火炬”。是什么力量驱使他去完成这个伟大光荣的事业呢?是的,他也有过少年轻狂的“荒漠时期”,他的自命不凡让他被赶出学校,他的赌博陋习让自己和家庭负债累累。但是,把他从这个泥潭中拯救出来的,是他那“绝对的真诚”。在他行为最放荡的时候,他仍能理性的批判自己,从而慢慢走上了正道。
        托尔斯泰的一生是如此的曲折,但我们已不必去细细分析。我们只需要知道,在遥远的过去,有过这么一位伟人,他清廉而智慧,坚韧而理智。他,为了能够找到一个公正、美好的社会而付出了毕生的努力。先知们赐予人类突破黑暗的火炬,而托尔斯泰精神必将是点燃火炬的无数星星火种之一。
        该作品于高中二年级2014年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