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9期   作者:乌日汗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对于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
        乌日汗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五中学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对于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成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论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律意识的培养,分析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意识;培养
1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程标准要求提高
        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其科目名称由“思想品德”转变成“道德与法治”。这可以看出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还要增强学生对法律意识的认知,为新时代培养“德法兼修”的接班人。
1.2法律板块重要性提高
        中考不仅是检验学生努力程度的试剂,也是学生向梦想迈进的新篇章,还是精准传承知识的载体,更是学生人生的转折点。在中考中,有关于法律的命题所占比例也逐渐提升。因此,学生要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认识法律,在不正当的行为面前,学会拿出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1.3单一的理论灌输收效甚微
        一些教师缺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正确认识,以往传统的思想观念比较根深蒂固,仍然采用以往传统的方法。他们对于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即便举例,事例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出入,使得教学成效并不理想。
1.4教师的学科素养有待提升
        道德与法治在初中阶段不是一门主科。这就使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受不到重视,任课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在教学中,教师把知识点揉碎了讲解,甚至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左耳进,右耳出”,不能有效地突破“法律”教学这一难点。教师课下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法律知识,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策略
2.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改教学环境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方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给初中生构建情境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网络多媒体课件被广泛地运用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利用网络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拓宽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的成效。教师在讲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对知识内容进行学习,深入了解其中的法治思想,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提升学生的素质以及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依法行使权利”这章节的过程中,运用网络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相关的故事情节:甲乙两个小队进行足球比赛,甲队落后于乙队,甲队的小明有些生气,开始责骂乙队的小王,之后两人进行对骂,最后演变成动手打人,甲队和乙队的其他成员也加入其中,在打斗的时候场面混乱不堪,足球比赛只好暂停,随后派出所的工作人员把打斗的人全部带走了,对打斗的人员进行了相应的处罚。学生在观看了这个视频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课,告诉学生案例中的行为破坏了公共秩序,需要对相关人员做出相应的惩罚。学生知道了如果打架斗殴,就是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2与家长联手促进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形成
        家庭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摇篮,面对学生对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能力差,不能够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现状,教师更加应该联合家庭进行法制教育,推动法律进家庭,与家长联手共同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时《法律在我们身边》这节课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与家长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这节课中的内容中明确指出:“国无法不治,人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的未来生活。”在探究与分享的图片二中,就可以让家长提前对孩子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告诉孩子们不要坐别人的自行车的后座这种危险行为。现代社会虽然不同于原始社会,即使有了法律的约束,我们仍然在某些方面也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来约束自己,在这个关键时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就体现出来了。通过邀请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就了解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面对顽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联合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告诉他们触犯法律的严重后果:轻则受到学校的处罚,重则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相信在教师与家长的强强联合之下,学生的法律素养一定会有质的提升。
2.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于躬行处内化学生法律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日常书本中学到的法律方面的理论知识需要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实际价值。要想让学生真正内化法治知识,明白法律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仅靠课堂教学还不够,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一些贴近教学实际的、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开拓法制意识素养的第二课堂中将法治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法治观念主题课,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案件的活动。案件模拟可以是与学生关系紧密的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件,或者涉及父母与子女之间赡养问题、遗产分割的案件等。在模拟法庭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各项资源给学生提供参观真实庭审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了解庭审的操作流程,使其在亲身参与审判活动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法治知识,深刻认识到法律的内涵和严肃性。又如: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法治知识有奖竞答,在知识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内化课堂中学到的法律知识。再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周边小区开展法律普及活动,通过自发设计法律小报,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制关于法治的宣传报纸,手抄报的栏目设定可以是不固定的,灵活创新性要强,让学生在亲手绘制的过程中从内心真正认识到法治意识。同时,要能够合理分组进行课下相关的法治知识宣传活动,在实践中向小区居民普法,有效提升其法治素养。除了利用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参与交警工作的协助中感受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的重要性外,还可以在校园内定期组织法治主题演讲,比如在宪法宣传日进行“我与宪法共成长”的主题演讲,让学生围绕某一法律知识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切身认识,形成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情感。
3.结语
        总之,法律是法治社会的必要工具,培养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中的法律意识,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法制社会。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其立德树人的功能远未发挥出来,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相关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要认清自身的责任,为我国法律教育事业尽职尽责。
参考文献
        [1]李雪.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J]. 现代交际,2018,490(20)
        [2]王志勇.浅谈核心素养培养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落实[J].基础教育参考,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