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
成都市青白江区日新小学校 四川省 成都市 610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授课阶段,阅读内容属于关键教学部分。如果没有进行良好的阅读教学,便会导致学生的语文基础出现薄弱问题,不利于未来的进一步学习。同时,阅读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他们的素材积累,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解决阅读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革新,以达到最佳授课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0引言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写出更多优美的作品,这也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基于此,我们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于单一死板,进而影响了阅读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那如何才能开展行之有效的阅读对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方式也就成为势在必行的教学内容
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受我国应试教育影响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因素的重要性,更是没有思考小学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每节课只是按部就班的讲解课文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阅读效果不理想,学生在这种枯燥的课堂中也很难长久维持自己的注意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一些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一定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除此之外,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属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所以选择合理的阅读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阅读内容的重要性,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外读物,但却忽略了教材本身的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录入的文章都是编者经过千挑万选的。因此我认为每一篇都值得我们读透理解透,然后根据教材内容挑选与之相关的课外资料。另外,逻辑思维能力是在小学逐步形成的,因此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升上去。
2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途径
2.1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教材中所录入的内容都包含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和观念,只有将文中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才能使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文中的中心主旨,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以此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字面意思上,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索文字背后的内涵,实现通过文字与作者形成交流。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还原文章情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境中深度阅读品味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强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还原课文情境还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潜移默化转变学生的阅读态度以及情绪,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自主阅读动机,以此提升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比如,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上,在这样的视频下吸引了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当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再阅读课文就很容易与文中描写的内容产生共鸣情感,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文中中心思想,感受助人为乐的精神和美好,树立起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充分感悟夏天的美与乐趣。在这种情景教学模式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深化阅读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够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将阅读有效性切实提升上去。
2.2强化小学生课堂主体性
为了改进小学语文阅读中存在的主体性问题,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革新传统观念,避免受到相关教学意识的影响,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达到发挥自主性的目标。传统方式中,教师具有权威地位,能够决定课堂的内容分配以及学习目标。由于时代的发展,这种授课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背景条件。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思想,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主体地位,达到激发自主性的目标,实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要求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深入分析与研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中慢性子角色、急性子角色的认知效果。利用主体阅读教学策略,学生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干扰,整合自身的思考内容,达到有效学习目标,有利于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2.3明确阅读教学理念
在小学语文阅读授课的流程中,教师应当强化自身对阅读教学理念的认知,使授课策略的执行效果能够得到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学习其它课堂的先进经验,完善阅读授课的体系,降低学生出现认知偏差的概率。通过革新传统阅读教学概念,教师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体应用的质量效果,避免陷入教学误区,达到培养学生应用技能、丰富知识储备的目标。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结合基础理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同时,还需要从阅读主题、流程的设计安排入手,改善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增强阅读授课的整体效率,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
2.4采用针对化授课模式
由于小学生心理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个体的学习差异性较大。如果教师没有采取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方式,便会严重降低整体授课的质量与效率,不利于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展开。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基础状态,分析他们的阅读倾向,采取针对性阅读授课方法,让学生能够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强化阅读兴趣,形成探究知识的心理倾向。同时,在阅读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出个性化阅读问题,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思考,提高阅读的质量。
2.5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比赛活动
为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校园班级建设,努力构建书香校园,打造书香班级,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比赛活动。如“故事会”、“古诗配画”、“读书心得体会”、“读好书演讲会”、“阅读比赛”、“读书汇报会”等主题读书比赛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到“我读书,我收获,我快乐”!每次活动还可以给获奖的学生颁发学习用具、图书,激励学生自觉的读书。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书圣”、“故事大王”、“优秀朗读能手”、“小播音员”、“金话筒”等评选活动,以此激励学生自主阅读。
2.6提高学生阅读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阅读量属于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仅仅通过简单的阅读教学,无法达到良好的授课目标。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基础阅读量,尽可能结合教学内容,布置多样化的阅读任务。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空闲时间中,开展阅读活动,提高整体阅读量,实现良好的学习目标。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拓展名著阅读,让他们通过注音版的阅读过程,了解古代文化知识,丰富写作素材,例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结束语: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转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于海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3(58):52~53.
[2]邓丽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方式[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2):74.
[3]谢春莲.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方法[J].小学生(下旬刊),2016(8):24.
[4]?杨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N].贵州民族报.2020-08-05(B03).
[5]?张成双.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N].科学导报.2018-08-31(B02).